文柴欣
很多時候,我們會碰上一些詞語,看著似懂非懂,對它們的意思也是一知半解。如果想更全面地掌握一個詞語的含義,不妨從了解它的出處開始。
據(jù)禪宗典籍《五燈會元》,曰:“達摩見武帝意旨如何?”師曰:“胡言易辨,漢語難明?!边_摩難明漢語,梁武帝則不懂胡言,故“胡言漢語”漸生瞎說義,如元雜劇《村樂堂》寫道:“休聽這孩兒胡言漢語?!睗h族人大多不愿用貶義形容漢語,于是“胡言漢語”漸演變成“胡言亂語”。
該成語是“坐著而失掉機會”之意嗎?不是。民國語文大師張相在《詩詞曲語辭匯釋》中解釋:“坐,猶徒也,空也。”即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如南朝梁江淹“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唐朝韋應物“坐度此芳年”句之“坐”,顯然就是用的此義。故《漢語大詞典》解釋:“坐失:白白地失掉。”
《大學衍義補》載:“十惡之名……起于(北)齊而著于唐。”具體是:1.聚眾造反;2.破壞皇家宗廟、陵墓和宮殿;3.官員背叛朝廷;4.冒犯皇室尊嚴;5.謀殺父母等尊長;6.不孝,或在為父母守孝期結(jié)婚作樂;7.虐待或謀殺親屬;8.親屬間通奸;9.殺害無辜;10.以下犯上或虐殺同僚等不義之舉。
柳宗元有“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句,其中“桑梓”便指故鄉(xiāng)。栽??绅B(yǎng)蠶,蠶絲是古人衣料的重要來源。桑葚可食,枝干皆有用。而梓,古人說“蓋木莫良于梓”,是建筑、造船和制家具的良材。所以古人喜歡在家前屋后栽桑種梓。因此,人們常以“桑梓”代指故鄉(xiāng)或鄉(xiāng)親父老。
有人把它解釋為“可以自由進出南書房”,不當。清制,“行走”指本有官職而被派到其他機構(gòu)辦事的臨時職務,如“軍機處行走”。南書房因地處故宮乾清宮西南隅而得名,本是康熙早年讀書處,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始選派翰林或翰林出身的官員到此當值辦事。其地位甚高,一度成為發(fā)布政令之地。有不少著名文人學者入值過南書房,如張英、高士奇、王士貞、朱彝尊、方苞、戴梓等。雍正朝以后設立軍機處,南書房逐漸失去中樞機要的作用,成為專門侍奉皇帝讀書消遣的文學機構(gòu)。
在古代,“文章”一詞與其現(xiàn)代意義迥異?!拔摹焙汀罢隆倍贾赣猩实臈l紋圖案,紅藍相間叫“文”,紅白相間叫“章”?!拔恼隆倍诌B用,即指色彩斑斕的圖畫?!拔恼隆北蛔g為現(xiàn)在的“文字作品”之意始于漢代。那時,社會上崇尚文字的風氣極濃,人們都喜歡用“文章”來贊美那些文采華麗的作品。久而久之,就演變?yōu)榻裉斓摹拔恼隆?,成為專指文字作品的固定名詞。
古今男人穿紅、女子穿綠者并不是很多,為何有“紅男綠女”之說?原來,古代男子考中狀元要穿紅跨馬志喜,當上大官便可穿上紅或紫袍,而女人封為誥命夫人就可賜穿綠袍,這就叫披紅掛綠。古時百姓夢寐以求的,就是子成龍,兒媳得到封賞,故“紅男綠女”反映了人們的企求和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