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瑋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會見中外記者時說:“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边@時,他堅定宣示了要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
上任不到一個月的12月8日,廣東深圳蓮花山迎來了總書記習近平。“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他就任總書記后的首次地方調研選擇了廣東,“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xù)推向前進”。
時光荏苒。6年后,即2018年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飛躍!”這篇重要講話站位高遠、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指引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yè)的綱領性文獻,極大地鼓舞了13億多中國人民繼續(xù)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習近平在地方任職時,就以改革者形象著稱。回顧他的從政生涯,恰好契合了中國波瀾壯闊的40年改革開放歷程。梳理他在各地主政期間的改革措施,不難看出其中的一脈相承與不斷豐富發(fā)展。成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后,他將地方改革的成功經驗豐富發(fā)展為國家治理戰(zhàn)略,與全黨同志一起直面時代和人民給出的新考卷。
中國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習近平那時正在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習。他的父親習仲勛在廣東擔任第一書記。習仲勛對改革滿懷渴望,他向鄧小平要“先走一步”的“尚方寶劍”,請求建立經濟特區(qū),為改革“殺出一條血路”。父親的膽略和擔當影響了習近平。美國學者庫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習近平來自一個改革者的家庭。更為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位堅定的改革者——我知道這一點是因為2005年和2006年我在杭州拜會了習近平,他當時就跟我們談到全面改革的重要性?!?/p>
上世紀80年代初,習仲勛從廣東調回中央。此時,適逢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涌起,習近平正在河北正定工作,開始了自己的改革探索,提出要“做改革的擁護者,做改革的實踐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護者”。
“正定是我從政起步的地方,這里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绷暯皆缡钦f。當年,習近平經常騎著一輛老式鳳凰牌“二八”自行車,奔波在正定縣的鄉(xiāng)間田野,穿梭于滹沱河的南北兩岸。1000多個日日夜夜,他的足跡遍及正定縣25個公社、221個大隊。他在這里打開了正定改革開放的大門,吹響了富民強縣奔小康的號角,實現了改善農民生活的承諾。
習近平經常讓縣委干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查,有時他還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聽取群眾意見。當時縣委、縣政府的大門也是敞開的,許多老農背著糞筐就進來了。后來,正定形成的許多文件和重大決策都跟這些調研有關。一位鄉(xiāng)干部回憶說,習近平做人低調,他吃過苦,熟悉老百姓,有生活體驗,也很能團結人。通過朝夕相處,正定人民逐漸感受到,習近平思想解放、勇于改革,有著不一般的膽識智慧和扎實的工作作風。習近平的言傳身教也直接影響、帶動了當地政府工作作風的轉變和水平的提高。
很快,經他提議出臺了《中共正定縣委關于改進領導作風的幾項規(guī)定》,從6個方面要求正定干部轉變衙門作風,抓大事、干實事。在習近平的倡議下,正定縣委工作駛入了“效率軌道”:克服文山會海;簡化辦事程序;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
習近平初到浙江工作時,浙江已連續(xù)多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名列全國各省區(qū)第一。習近平后來回憶:“2002年我從福建到浙江工作的時候,腦子里裝的就是這個問題:當時浙江發(fā)展得這么快這么好,我這個接力棒怎么跑,來了干一些什么?”
在深入調研、深邃思考的基礎上,習近平在2003年7月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作出發(fā)揮“八個方面優(yōu)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重大決策部署?!鞍税藨?zhàn)略”成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回望浙江的信訪工作,2003年是個很重要的時間點。那一年,浙江全省推廣領導下訪接待群眾制度,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將下訪的第一站定在浦江。
那時的浦江縣,以信訪量大、越級上訪多而“聞名”。那天,習近平共接待了9批20余位來訪群眾,解決了一批久拖不決的難題。他告訴隨行干部:我們要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干部多下訪,群眾少上訪。只要群眾反映合情合理合法的問題,都應千方百計予以解決。他在《之江新語》中這樣寫道:“我們的責任,就是向人民負責,為群眾解難。既然群眾有信訪訴求,我們就應該千方百計去排憂,撲下身子去解決,切實履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莊嚴承諾?!?/p>
“我們將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發(fā)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fā),讓老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边@是習近平在2016年G20杭州峰會上向世界的宣告。用“蛋糕”作比喻,習近平回答了改革“為了誰”的問題。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歸納了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強調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這一論述,開宗明義地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依靠誰”的問題。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標;緊緊依靠人民,是改革深入推進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強調,把最大公約數找出來,在改革開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顯然,“公約數”比喻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利益的共同點。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找到“最大公約數”才能匯聚更大范圍的改革力量,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強調,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處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關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字字句句都滲透著習近平的為民情懷。
“獲得感”,自習近平提出這個詞語之后,中國改革的價值指向有了更精準的表達;“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自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重新概括,新時代的改革就有了更加明晰的方向。要更好地實現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讓改革效果經得起人民的檢驗,改革,必須立足于更高的起點,抵達更高的境界。
1988年,習近平調任寧德?lián)蔚匚瘯洝J荜惻f觀念影響,當時寧德地區(qū)的干部紛紛占地建房。這也成為誘發(fā)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重要原因。
經過深入調研,習近平主持召開地委工作會議,決定把查處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房確定為懲治腐敗工作的突破口,并從思想上、組織上作了全面部署。有人提出清房問題牽涉面太大。習近平說:“你們是愿意得罪兩三千名的干部,還是閩東270萬的人民?”這一提問振聾發(fā)聵,人們瞬間領悟到這位年輕書記懲治腐敗的魄力和決心,心中原有的些許猶豫一掃而空。經過一年多努力,寧德地區(qū)共查處7392名干部違紀違法占地建房。各縣建房清查小組還對1982年以來全區(qū)占地建房進行全面普查,張榜公之于眾,由群眾監(jiān)督舉報。
在習近平的嚴格要求下,寧德地委風氣一新。1989年3月29日,寧德地委、行署出臺《關于地委、行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若干規(guī)定》12條。5月15日又出臺《關于黨政機關廉政建設的若干補充規(guī)定》5條。
1990年4月,習近平離開閩東山區(qū),主政省會福州。雖然躋身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列,但當時的福州不但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辦事效率也差強人意。
經過調研,習近平決定把改變干部作風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1991年2月20日的福州市委工作會議上,他向全市干部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倡‘馬上就辦的工作精神,講求工作時效,提高辦事效率,使少講空話、狠抓落實在全市進一步形成風氣、形成習慣、形成規(guī)矩?!痹诿鞔_提出“馬上就辦”之后第三天,習近平帶領福州市有關負責人到馬尾,參加福建省委、省政府召開的福州開發(fā)區(qū)現場辦公會,研究起草福州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的12條配套舉措。這12條配套舉措的出臺,直接催生了首問責任制、辦事限時制、紅燈呈報制等制度。
2007年秋日的一天,即將調離上海的習近平特意來到上海市委各部門告別。離開市委組織部,他走到大門口,一只腳已經踩上了汽車踏板,卻又回轉身,對組織部的干部們說:“上海的黨建要成為中央的一個點?!?/p>
在習近平心中,黨建工作始終具有特殊重要性。在上海工作7個多月,他就先后三次前往瞻仰一大會址。地方調研,他亦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在上海市盧灣區(qū),他提出要抓好基層黨建,重點是社區(qū)黨建和“兩新”組織黨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在長寧區(qū),他提出要進一步提高社區(qū)黨建工作的整體水平……按照習近平的要求,2007年9月底,上海基本完成規(guī)模以上非公企業(yè)黨的組織覆蓋任務,組織覆蓋率98.5%。2007年,上海基層黨建全覆蓋工作布局基本完成,達到90%以上的覆蓋率。
10年后,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捌渥魇家埠?,其將畢也必巨。”習近平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p>
十八大以來,深度警覺黨內思想滑坡、信仰缺失、腐敗頻發(fā)等現象,深刻分析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問題,習近平上任伊始就向全黨發(fā)出“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警告。他將全面從嚴治黨擺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勇氣帶領全黨開啟了一場浴火重生的革命性鍛造。
深化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雙重責任制、加強巡視監(jiān)督和派駐監(jiān)督、加大追逃追贓工作統(tǒng)籌協(xié)調力度……一批“老虎”“蒼蠅”一起打的硬招實招使反腐敗斗爭形成壓倒性態(tài)勢,黨心民心空前提振。
1982年,習近平來到河北正定縣工作。那時候改革開放剛開始不久,地處內陸的正定依舊不緊不慢,一些干部在思想上比較安于現狀,缺乏對外開放、擁抱新事物的主動性。習近平認識到,干部觀念的轉變是當務之急。正定距河北省會石家莊近,離北京也不遠,他在各種場合給大家講沿海地區(qū)發(fā)展現狀、國外的先進模式和改革開放的一些新理念。
1985年春,習近平率團到美國愛荷華州馬斯卡廷市,學習當地的農業(yè)技術和畜牧業(yè)技術。在美國期間,他注重學習先進的農業(yè)技術,但在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上卻并不盲目崇尚“西方模式”?;趯榈纳钋姓J知,他提倡因地制宜:“什么是科學,并不一定是大、洋、全,并不一定是所謂的機械化。要最小成本、最大效益,什么事情都離不開現實?!?/p>
1988年6月,習近平到福建東部的寧德任職。當時的閩東地區(qū)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商品經濟發(fā)展步履艱難。輾轉閩東九縣調查研究后,習近平認為,閩東經濟要發(fā)展應該從加大開放和扶貧這兩個方面發(fā)力。
到福州任職之后,習近平帶領福州大力發(fā)展外向型經濟,在招商引資上“引大促小”,通過海外知名人士、著名企業(yè)家和大客商的帶頭牽引,影響帶動一批中小客商來福州投資興業(yè)。習近平曾用一則童話故事來比喻“開放開發(fā)”:誰得到了“金鑰匙”,誰就能打開封閉的大門,獲得所需要的財富。
當年,習近平還多次率代表團前往港、澳地區(qū)和東南亞招商引資。有一回出訪新加坡,一共呆了6天,每天忙完所有既定事項基本上到夜里12點了?;氐骄频?,還要匯總當天情況,碰頭商量第二天的行程和項目洽談計劃,全部搞定往往都到凌晨2點多,每天睡不了幾個小時。他總是親自洽談每個項目、接待每位貴賓,參與商討行程安排……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這既是巨大的戰(zhàn)略機遇,更是挑戰(zhàn)。第二年,習近平就到浙江任職,他冷靜觀察、洞幽燭微,謀定而后動,提出“三個千方百計”:“一是千方百計‘引進來,二是千方百計‘走出去,三是千方百計‘創(chuàng)環(huán)境。”為此,成功推動浙江外向型經濟的發(fā)展。
2007年3月31日,剛剛就任上海市委書記一周的習近平,來到浦東新區(qū)調研——這里,是他開啟區(qū)縣調研的第一站。調研時,習近平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深刻認識開發(fā)開放浦東這項國家戰(zhàn)略的重大意義”,并強調“改革開放是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上海有責任繼續(xù)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p>
這年5月,在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上,習近平對上海城市精神進行了新的提煉和概括: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雖然他在上海工作的時間不長,但他對上海開放發(fā)展的戰(zhàn)略眼光和思路,深深印在了上海行進的軌跡之中,引領著這座城市邁向卓越。
到中央工作之后,習近平一如既往踐行開放發(fā)展理念。十八之后,他在很多場合都宣示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皥猿謱ν忾_放”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基本國策。十九大報告中,“開放”成為高頻詞,明確了“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戰(zhàn)略定位。中共十八大至十九大之間,習近平到基層考察50次、累計151天,這既是對改革的訪查和調研,又是對改革的宣講和推動。
英國歷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在《絲綢之路》中這樣寫道:“當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帶一路的創(chuàng)想之時,他是在重新喚起人們對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經熟悉的繁榮回憶……”
習近平一次次踏出國門,每到一地,都在積極擴大“一帶一路”朋友圈,尋找“一帶一路”倡議和各國發(fā)展戰(zhàn)略之間的契合點,并親自發(fā)聲排除外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各種雜音。無論是在非洲、歐洲還是拉美,“一帶一路”無疑都是高頻詞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推動形成中國與世界聯(lián)動發(fā)展的新格局,成為中國貢獻的最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也是新時期中國深化改革開放、推動世界互利共贏的重要抓手。當然,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遠不止“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fā)銀行、絲路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八大行動計劃……一個個中國方案,體現著全球治理中的大國擔當,豐富了合作共贏的時代內涵。
分享中國開放紅利,共享中國廣闊市場,中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讓全球獲益。正如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所強調,“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
2013年7月,習近平冒雨在武漢考察。他撐著雨傘,卷起褲腿,身上滿是星星點點的泥跡。這次考察期間,習近平首次提出改革的五大關系,即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wěn)的關系、改革發(fā)展和穩(wěn)定的關系。
這一年,一場史無前例的深刻變革和偉大實踐在廣袤的中國大地拉開序幕。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正式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任組長。
正如習近平所洞見的那樣,中國改革經過這么多年,已進入深水區(qū),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作為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事務繁忙,但幾乎每個月召開一次的深改組會議,他從未缺席。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共召開38次會議、審議通過360多個重要改革文件,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共出臺1500多項改革舉措。每次會議都緊扣中國發(fā)展脈搏,與國計民生同頻共振。經過新一輪全面深改,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經濟結構不斷優(yōu)化、發(fā)展質量穩(wěn)步提升、司法頑疾逐步破解、美麗中國新圖景徐徐展開、人民獲得感不斷增強……
習近平在講到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經驗時強調,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方法。他生動地說,“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摸著石頭過河要按照規(guī)律來辦。他進一步歸納升華,“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
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吹響改革再出發(fā)號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他風塵仆仆,馬不停蹄,都在部署改革新政,指揮對外開放。作為改革者,習近平留下的最大印記是他推動改革的廣闊度和全面性。他的改革思想是一個層次分明、系統(tǒng)完整、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科學回答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有海外輿論稱“習式改革”為中國漫長而驚人的崛起注入新動力。后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成立,仍由習近平掛帥習近平領銜的,還有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等。他認真審閱重大改革方案的每一稿,逐字逐句親筆修改。一位參與改革決策的人士說,新一輪改革強化了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這有利于破除“中梗阻”。
許多重大改革舉措由習近平本人拍板。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提的一直是“基礎性作用”。討論時,有人認為新提法跨越太大,建議暫緩,最后是習近平拍板定論,實現了重大理論突破。參與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的一位學者回憶說:“沒有習近平下決心,很多重大改革是難以出來的?!?/p>
一直以來,習近平始終以無比的定力和決心支持與保護改革開放這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yè)”。他保護改革方向。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以及各種不同的思想觀點和利益訴求,習近平一錘定音:“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彼Wo改革環(huán)境,其主持召開的第十七次深改組會議明確提出既鼓勵創(chuàng)新、表揚先進,也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營造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濃郁氛圍。他保護改革主體?!坝泻惝a者有恒心”被寫進中央文件,產權制度改革從頂層設計強化了產權保護的法治化路徑,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創(chuàng)業(yè)吃了“定心丸”。他保護改革成果,嚴肅指出:“各地區(qū)各部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既要督任務、督進度、督成效,也要察認識、察責任、察作風,確保黨中央確定的改革方向不偏離、黨中央明確的改革任務不落空?!薄?/p>
海外輿論稱,習近平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改革家”“中國新一輪革新的中心人物”“為中國未來修建一條獨特道路的嚴肅認真的改革者”,他“清晰的改革目標激勵著整個民族”,“‘習式改革對整個世界都有正面示范效應”。
習近平說:“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獻身的時候,我們都要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彼洺Ω刹總冎v:“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边@個比喻講的是改革要看準目標、真抓實干、鍥而不舍。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肩負起政治責任,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最大限度凝聚改革正能量。他妙喻新時代的改革者形象:“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既要掛帥、又要出征,親力親為抓改革”……
1818年,200年前,隨著德國邊境小城特里爾的一聲嬰兒啼哭,馬克思誕生。1848年,170年前,《共產黨宣言》問世。1917年,近100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78年,40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序幕。2018年,中國共產黨人用改革開放40年的成功實踐,向馬克思致敬。
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走過史詩般的40年。改革讓中國活力奔涌、萬馬奔騰。開放讓中國打開大門、擁抱世界。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冬日暖陽,晴空萬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發(fā)出在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征程上奮勇前進的豪邁宣言。擲地有聲的話語,久久回響在人民大會堂,向四面八方廣播……
中華兒女在聆聽:“糧票、布票、肉票、魚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業(yè)券等百姓生活曾經離不開的票證已經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忍饑挨餓、缺吃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幾千年來困擾我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在中國人民手中,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我們?yōu)閯?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的中國人民感到無比自豪、無比驕傲!”
世界也在聆聽:“我們實現由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轉變,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為推動人類共同發(fā)展作出了應有貢獻。”“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fā)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習近平的講話歷時80多分鐘,現場響起32次熱烈掌聲。掌聲,獻給波瀾壯闊的40年改革開放歷史,獻給砥礪奮進的新時代,獻給光明燦爛的美好前景!
2014年,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習近平說過一段話:“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我們膽子要大、步子要穩(wěn)。膽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敢于擔當,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边B續(xù)幾個比喻言近旨遠,習近平的鏗鏘話語顯示出迎難而上的堅定決心。
2018年的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強調:“古人說:‘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驕。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母镩_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zhàn)更嚴峻、工作更偉大?!?/p>
山峰是用來攀登的,河流是用來跨越的。走過40年,中國改革依然面臨許多“婁山關”“臘子口”。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也讓改革來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如果說當年作出改革開放的抉擇猶如“一次小心翼翼的啟航”,那么今天改革開放再出發(fā),則更像是“一次志在必得的進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清醒,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
1980年,一首《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唱紅了大江南北,“創(chuàng)造這奇跡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唱出了一代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2018年,改革開放仍在進行時,中華兒女再一次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面向未來,中國仍然要靠“關鍵一招”贏得明天,我們必須以更加積極的作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書寫新時代的偉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