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兵 邱 霞
(1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泰州麗都醫(yī)療美容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300;2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唇裂鼻畸形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唇裂發(fā)生與治療的必然結果[1]。導致唇裂患者出現(xiàn)鼻畸形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唇裂過程中鼻周肌肉、鼻翼軟骨、鼻組織形態(tài)異常等[2]。當前,臨床上多采用整形手術進行治療,可獲得一定臨床效果。本研究為深入探討不同整形技術的應用效果,回顧性分析了120例兒童單側唇裂繼發(fā)鼻畸形患者的一般資料,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所選病例為本院收治的兒童單側唇裂繼發(fā)鼻畸形患者,共120例,時間為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所有患兒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120例患兒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60例。研究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7~15歲,平均年齡(12.0±2.0)歲;左側唇裂32例,右側唇裂28例。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7~15歲,平均年齡(12.2±2.1)歲;左側唇裂31例,右側唇裂29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研究組實施翼軟骨環(huán)狀結構修復及整體旋轉復位:經(jīng)由鼻孔邊緣兩側切開,實施V-Y切口,充分顯露鼻中隔及鼻翼軟骨畸形。裂側入路,切割鼻翼軟骨及裂側部分,對鼻中隔軟骨做減壓處理。經(jīng)由旋轉懸吊及推進,促使鼻翼軟骨上緣懸掛于中隔軟骨鼻背板及外側軟骨中下緣,縫合非裂側隆及裂側穹隆。采用褥式縫合的方法,固定鼻翼部,使鼻翼基底形成鼻翼溝。調(diào)整鼻部皮膚,確保鼻孔兩側對稱。切口以尼龍線進行縫合,實施鼻管支撐塑形。
對照組實施開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術:鈍性游離鼻翼、鼻尖及鼻小柱兩側鼻翼軟骨,分離患側鼻翼軟骨與襯里,將鼻背與鼻翼軟骨連接剪斷,暴露鼻小柱皮膚,做下翻處理,切斷鼻中隔降肌,切斷復位口輪匝肌。上提患側鼻翼軟骨,固定于中隔及背側軟骨上。采用上唇整形手術切口對鼻翼鼻底及外側進行整形,剝離梨狀孔周圍上頜骨表面,促使鼻翼外側腳向中線方向靠攏、復位。
1.3 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①外觀療效評定標準:治療后隨訪12個月,以符合術前預期效果,切口痕跡寬度在0.5 mm以下,切口平整愈合,為優(yōu);以符合術前預期效果,切口痕跡寬度為0.5~0.8 mm,為良;以基本符合術前預期效果,切口痕跡寬度為0.9~1.0 mm為可;以未達到上述標準,為差[3]。②觀察兩組治療前后鼻孔縱徑至中線距離、鼻翼外側至中線距離變化情況和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以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外觀療效對比。研究組優(yōu)良率為95.0%:0例差,3例可,20例良,37例優(yōu)。對照組則為96.7%:0例差,2例可,18例良,40例優(yōu)。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χ2=0.21,P=0.648)。
2.2 兩組治療前后鼻孔縱徑至中線距離、鼻翼外側至中線距離變化對比:治療前,研究組患側鼻孔縱徑至中線距離、鼻翼外側至中線距離分別為(1.7±0.1)、(2.2±0.1),患側分別為(1.9±0.1)、(2.5±0.1)。治療后,研究組患側轉變?yōu)椋?.7±0.1)、(2.2±0.1)。治療后患側與健側對比,差異不顯著(t=0.000/0.000,P=1.000、1.000)。治療前,對照組健側鼻孔縱徑至中線距離、鼻翼外側至中線距離分別為(1.7±0.1)、(2.2±0.1),患側分別為(1.8±0.1)、(2.6±0.1)。治療后,研究組患側轉變?yōu)椋?.7±0.1)、(2.2±0.1)。治療后患側與健側對比,差異不顯著(t=0.000、0.000,P=1.000、1.000)。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7%:1例切口腫脹。對照組則為3.3%:1例切口腫脹,1例術后感染。兩組差異不顯著(χ2=0.34,P=0.559)。
在唇腭裂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相較于唇畸形矯正,鼻畸形矯正更為復雜且困難[4]。原因主要包括當前臨床上尚未具體明確唇裂畸形發(fā)生機制、手術治療多樣性及不確定性、發(fā)育因素等[5]。翼軟骨環(huán)狀結構修復及整體旋轉復位式對唇裂繼發(fā)畸形整形技術的改進,能有效改善鼻翼、鼻尖及鼻底形態(tài)。而作為當前臨床上常用的最徹底的鼻翼軟骨整形術,開放式唇裂繼發(fā)鼻畸形整形術能充分結合鼻翼軟骨的復位縫合、松解剝離、軟骨移植等,可在多種嚴重唇裂繼發(fā)鼻畸形中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而且,翼軟骨環(huán)狀結構修復及整體旋轉復位術及開放式唇裂繼發(fā)鼻畸形整形術的植骨材料均為新型Medpor材料,其塑造性和硬度良好,且材料的惰性不會給組織及細胞帶來較大的影響,可促使骨組織生長。該材料的生物組織相容性良好,在軟骨骨組織及骨結構缺損治療中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中,在外觀療效方面,研究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95.0%,對照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則為96.7%(58/60)。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6]。結果表明,在兒童唇裂鼻畸形治療過程中,采用翼軟骨環(huán)狀結構修復及整體旋轉復位與開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術均能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此外,治療后,兩組患側鼻孔縱徑至中線距離、鼻翼外側至中線距離與健側對比,均差異不顯著(P>0.05)。提示兩組治療后,患側鼻孔縱徑至中線距離、鼻翼外側至中線距離與健側無差異,說明恢復到檢測正常水平。而且,在并發(fā)癥方面,研究組發(fā)生率為1.7%,對照組發(fā)生率則為3.3%。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凸顯出翼軟骨環(huán)狀結構修復及整體旋轉復位與開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術治療兒童唇裂鼻畸形中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在兒童唇裂鼻畸形治療過程中,采用翼軟骨環(huán)狀結構修復及整體旋轉復位與開放式唇裂鼻畸形整形術均能獲得較好臨床效果,可按照患兒具體情況,選擇恰當方法進行治療。
[1] 黃偉龍,袁領勤,陳可瓊,等.不同整形技術治療兒童唇裂鼻畸形的臨床效果[J].中華生物醫(yī)學工程雜志,2014,20(2):160-161.
[2] 卿勇,岑瑛,許學文,柯霜晨.雙包埋縫合法矯正輕度唇裂二期鼻畸形[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1):85-87.
[3] 李愛群,寇波,孫坤,等.雙側完全性唇裂同期修復唇鼻畸形[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2,18(5):321-323.
[4] 龐雪晶,張伶,李素君,等.修復單側唇裂繼發(fā)鼻畸形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yī)療,2015,34(16):79-80.
[5] 謝建鴻,李磊,張正文.單側完全性唇裂修復同期鼻畸形矯正的近期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5,42(6):76-77.
[6] 楊斌,熊斌,張良.髂骨片移植輔助鼻翼軟骨懸吊矯正唇裂鼻畸形[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4,25(6):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