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錚
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音樂的聆聽、表現和創(chuàng)造等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其終身熱愛音樂良好的基礎?!惫P者從教育學角度,把音樂教學放在實踐水準上加以探討,旨在進一步明確終身音樂意識的培養(yǎng)途徑,為終身音樂意識培養(yǎng)積累經驗。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音樂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2-0156-01
終身教育是一種知識更新、知識創(chuàng)新的教育,終身教育的主導思想就是要求每個人必須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種機會,去更新、深化和進一步充實最初獲得的知識,使自己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基于此,文章對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音樂意識進行了分析。
一、重視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的活動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音樂教育家巴列夫斯基說過:“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贝_實,心理學家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阋娕d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學好音樂的動力,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的開始,是打開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之門的鑰匙。學校音樂經歷對成為終身音樂熱愛者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關注和重視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與愛好,既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動力,同時也是學生在音樂上持續(xù)發(fā)展,終生熱愛音樂的根本保證。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個性形成
個性一詞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為人物的內心特征或心理面貌,是個體特征的總和。個性也稱人格,是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本質的獨特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的總和。教育學意義上的個性,主要是借用哲學和心理學上的含義,強調通過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個性發(fā)展既是人的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教育應促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眰€性對于一個人的各種素質產生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持久的。
音樂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fā)和個性的張揚,良好的音樂教學課堂應是學生個性解放、情感交融、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力馳騁的場所。在音樂教學中,突出個性教育的主體性,把學生視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尊重學生的人格地位、個人經驗,維護學生的尊嚴,發(fā)揮其在學習中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和動機。從而促進個性的良好地形成,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道德,使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樂趣,為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奠定基礎。
三、重視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形成終身音樂意識的重要核心之一。課外音樂活動是課內音樂的延伸,是實踐活動的具體表現,提倡課內外一體化。音樂課外活動對學生音樂興趣、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非常有利,而且有助于活躍人際關系和強化群體意識,使學生能自覺地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達到課內外相結合,以達到互助促進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音樂課教學的順利完成,這也是一種新的教學體制所要求的。如筆者在聲樂教學上,由于學生假期,課外音樂實踐活動的要求,不滿足于課本上簡單、單調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地向教師提出學習聲樂的知識及技能,課堂教學效果十分好。同時也向教師擴展知識技能,提出一個新的要求,無形中激發(fā)了師生的情感加深。
四、重視音樂文化素養(yǎng)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是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和載體,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音樂課中,學生要共享人類的音樂,通過音樂來體現一種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體會人類蘊涵于音樂中的各種各樣的情感;還要體驗作者感受生活、感悟世界的方式;從而增添學生參與社會交往、參與生活體驗、參與藝術創(chuàng)造的意識和個性。在音樂的教育中,我們除了音樂技能的傳授,更應注重具有重要精神價值的東西——對學生音樂文化的熏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除了注重對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外,筆者認為更應注重音樂文化知識的傳授,滲透這些文化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感悟音樂,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成為有較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現代人。因此,音樂課程不能只注意暫時的音樂實踐效果,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
五、結語
總之、加強學生音樂欣賞能力,豐富其音樂知識,促使其自覺地自主學習,最終形成終身音樂能力。這其中既要注意學生音樂技能的掌握、音樂理論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視學生熱愛藝術意識的培養(yǎng)、音樂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正確音樂藝術態(tài)度及人生態(tài)度的形成。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形成終身音樂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李春艷.當代音樂教育理論與方法簡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沈紅.新課標下音樂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4(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