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霞
摘 要: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一個民族未來發(fā)展的希望,想要讓他們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就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從小學就要打下良好的教學基礎?,F(xiàn)階段是一個全球化迅速發(fā)展的時代,社會上需要的不僅是優(yōu)秀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就是當下教育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里,以小學的語文教學為例,在此基礎上對小學生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培養(yǎng)這方面的問題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幫助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進行教育工作。
關鍵詞:小學生;合作能力;團隊精神
一、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來看,小學生正處在學齡期(6~12歲),該階段一個非常明顯的人格發(fā)展矛盾就是勤奮與自卑的沖突。作為學生接受文化知識最主要的教育場所,學校是他們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在學校進行學習,如果學生的學習進度達到了相關的要求,滿足了他們自身學業(yè)要求并得到了老師的稱贊,那么學生就會在此基礎上獲得勤奮感,這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如果學生在該階段沒有獲得足夠的勤奮感,那么自卑感就會隨之增加,他們的能力也就會降低,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活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吸收所學知識,這也在一定基礎上為他們以后的合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高年級的知識學習中,團隊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制力方面還沒有達到完全可以自己控制的程度,因此在課堂上老師會進行相關的課堂紀律維護。想要在這樣的課堂中幫助學生進行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的教育培養(yǎng),就需要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上做出相應的改變,接下來。我們就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針對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這個問題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
1.分設小組,提高團隊合作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團體凝聚力這方面的意識還不是很強,對于團隊精神更是模糊。在此基礎上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老師可以試著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激發(fā)學生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加強集體榮譽感。老師在提前將學生分好組后,根據(jù)課程進度以及相關的教學要求,在課堂上進行造句知識的講解。當全班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示聽懂后,由老師出題,在組內討論完畢后每一組的學生都要給出相應的句子,由老師來對答案進行相關的點評。在進行這種課堂教學的時候,老師需要主動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當然,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組內勢必會出現(xiàn)分歧,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在旁及時進行疏導,提醒學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團隊意識。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就在潛移默化中扎根于學生的心里,為學生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寓教于樂,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小學語文課堂如果照本宣科地進行教材解讀教授,依照學生的性格特點,課堂上的知識吸收效率是達不到我們預期的目標的,更不要提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了。但是如果在課堂上用游戲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不僅學生更愿意配合,在實際的效果上也是令人滿意的。就以小學語文中的小作文為例,大部分學生對于作文都存在著一種抵觸心理,不僅是因為字數(shù)多,在內容上他們也確實想不出來該如何表達他們的想法。如果老師將作文改為幾個詞語,讓學生分組按照這幾個詞語編寫一個故事,讓他們自己評出來哪一組寫得最好,這就在無形之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這樣一來,不僅在語文作文教學的形式得到了創(chuàng)新,學生通過這種形式互相之間也得到了更好地交流互動,團隊精神也得到了更好地培養(yǎng),這對他們以后的走入社會是十分有幫助的。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團隊精神,不僅需要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課標要求進行相應的課堂教授;對于教學形式上也要緊跟時代的腳步,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在小學階段鞏固好相應的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趙志香,徐中華,徐敏.門球運動對男性老年人體質水平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09(3).
[2]屈曉蘭,管普麟.拓展訓練對小學生團隊合作的影響:基于對長沙市雨花區(qū)中小學素質教育基地的調查[J].中國校外教育, 2009(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