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萍 張黎
摘 要:分析了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英語Unit 5 Story Time 的教學案例,圍繞閱讀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優(yōu)化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構建學生的閱讀品格。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案例
一、教學案例的背景
地點: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成都市武侯區(qū)小學英語教研活動)
時間:2018年5月17日
人物:武侯區(qū)小學英語教師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課Story Time日常生活話題。本課以Little Bear和Mom對話的形式談論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項。
學情分析:我校四年級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提高教學要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設計思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二級目標要求能在圖片、圖像、手勢的幫助下,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運用,加強安全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以小熊四個受傷的情景為線索,結合圖片,通過不同層次的聽,回答問題: Who are in the story? Where did little bear hurt? Is it a good day for little bear? Why? 理解故事。
2.通過分組活動,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讓每組學習不同的場景,小組之間匯報交流,填補小組間的信息差,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與他人合作閱讀的能力,并養(yǎng)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3.通過書寫安全建議的活動,學生能在街道玩耍、樓梯行進、廚房活動、過馬路的情景中寫出恰當?shù)陌踩崾菊Z Dont... Please use...
能力目標:
1.通過在老師的幫助下表演自己喜歡的圖片,學生能初步表演故事,培養(yǎng)表演能力。
2.通過填寫自我評價表,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教學重點:對故事的理解。
教學難點:在不同的情景中書寫恰當?shù)陌踩崾菊Z。
教學準備:課件、頭像、鞭炮道具。
二、教學過程
Step1:Warm up & Review
Activity1:師生問候。
Activity2:通過頭腦風暴回顧已學的安全提示語: Please use the sidewalk. Its safe. Dont play with fire.等。(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語言情境,學生能回顧本單元呈現(xiàn)的生活情境,為本課學習作鋪墊。)
Step2:Lead in
Activity1:呈現(xiàn)小熊頭像。對比呈現(xiàn)故事的第8幅圖,小熊受傷躺在床上的圖。
Activity2:孩子觀察小熊的受傷頭像后總結出小熊受傷的部位。
What does little bear hurt? Little bears head hurts. Little bears arm hurts. Is it a good day or bad day for little bear. 用思維導圖引出小熊的受傷部位。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小熊受傷的圖片,引入故事學習。)
Step3:Presentation
Activity1:整體感知故事。無字幕播放動畫。引導學生歸納小熊受傷的部位。四人小組討論后再匯報。(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Activity2:第二次播放故事(帶字幕),檢查Activity1學生的預測。(設計意圖:在錄音、圖片文字的幫助下聽懂故事。)
Activity3:學生兩人一組互讀課文,用記號筆圈出生詞。
(設計意圖:鼓勵孩子們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有目的地勾畫詞句的學習習慣。)
Activity4:解讀圖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讀懂短文。)
教師完整播放圖片1、2.
Activity5:補全故事。
老師出示圖片,學生兩人討論后,補全安全提示語,查漏補缺。(設計意圖:補全安全提示,為學生寫出安全提示做出鋪墊。)
Step4:Consolidation
Activity1:兩人一組討論,給小熊寫安全建議。
用最后一句話Is it over yet?引導學生四人一組討論醫(yī)生和媽媽可能說的話。
Step5:Summary
完成自我評價。(設計意圖:填寫自我評價表,培養(yǎng)自我評價的能力。)
三、教學反思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本課圍繞閱讀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在關注閱讀解碼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通過插圖猜測詞意,通過文章線索推測故事結局,結合學生實際,預測故事情景,多維度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預測能力,搭建了閱讀素養(yǎng)框架。
參考文獻:
付春敏.英語課堂交互性語言分析與形式設計[J].教育科學論壇,2013(315):15-1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