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謝京
摘 要: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發(fā)展階段,是音樂學術界智仁相見的問題之一。沈洽先生的《民族音樂學在中國》一文將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分為了四個時期,文章通過對該文的讀后所感,梳理了沈洽先生與其他學者的不同觀點。
關鍵詞:發(fā)展階段;讀后感;民族音樂學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5-0012-01
沈洽先生的《民族音樂學在中國》①一文于1996年發(fā)表于《中國音樂學》第3期中,該文一經(jīng)發(fā)表就引起了音樂學界的學術紛爭。筆者對于這篇文獻,也有淺顯的看法。
沈洽先生在文中將民族音樂學分作四個時期,針對學術界對作者如此分期的質(zhì)疑,作者作了詳細的解釋。然后,作者分別對“比較音樂學”、“民間音樂研究”、“民族音樂理論”和“民族音樂學”四個時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在 “比較音樂學”時期,作者從我國比較音樂學第一人王光祈先生的經(jīng)歷入手,介紹了“比較音樂學”的傳入過程;在“民間音樂研究”時期,作者結合我國社會當時的特殊情況,從延安的“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和重慶的“山歌社”這兩個研究機構對民間音樂的搜集、整理和在當時做出的學術貢獻兩方面來進行闡述;在“民族音樂理論”時期,作者梳理了“民族音樂理論“名稱的提出、學術框架的提出和在學術上的穩(wěn)定這一發(fā)展過程,并結合作者的自身經(jīng)歷加以說明;最后,作者用了較大的篇幅對”民族音樂學“時期作了充分說明,從學科名稱的爭論到近幾年學科的發(fā)展情況和民族音樂學家在學術交流增多的情況下所作的學術貢獻,作者都詳細地闡述。
此文率先對民族音樂學在中國70年來的發(fā)展脈絡作了詳細的描述及梳理,并以民族音樂學“中國化”作為基本角度貫穿全篇,強調(diào)民族音樂學的“本土化”,也對我國民族音樂學的學科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學術貢獻。其一,文章詳細梳理了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發(fā)展的四個時期,構建了民族音樂學發(fā)展的基本脈絡與結構;其二,文章發(fā)表后引起了學術界的熱烈討論,很多音樂學家都對該文章討論的問題持不同的觀點,對促進民族音樂學學科發(fā)展起到一定的貢獻作用。
沈洽先生在《民族音樂學在中國》一文中的分期,據(jù)筆者所知,我國學術界對這一分期是有爭議的?;痉譃閮煞N相對的觀點:一種是以高厚永為代表的認為“民間音樂研究”與“民族音樂理論”屬于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發(fā)展階段;另一種是以杜亞雄為代表的認為以上兩個階段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不同,所以不能成為民族音樂學在我國的發(fā)展階段。
高厚永先生在《中國民族音樂學的形成與發(fā)展》中說道:“從整個20年代到30年代前期,是我國音樂理論界明確提出研究比較音樂學的創(chuàng)始階段;到了30年代末期,星海提出了在中國的音樂理論中,首先要建設“民族音樂研究理論”的問題;從40年代以后,中國民族音樂學的發(fā)展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于1939年起成立了研究會,由此,對于民族民間音樂,開始了初步有組織有計劃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就成立了民族音樂研究部;1979年,中國音協(xié)發(fā)出通知“要求各地積極開展和加強民族民間音樂遺產(chǎn)的收集整理工作,有計劃地將各樂種編成《集成》,以便向廣大音樂工作者提供一個比較全面的、有系統(tǒng)的、有代表性的學習研究資料,更好地繼承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②杜亞雄先生在《“民族音樂理論”不是“民族音樂學”在我國的發(fā)展階段》中說道:“本文對我國20 世紀發(fā)展起來的“民間音樂研究”、“民族音樂理論”以及后來從國外引進的“民族音樂學”的學科定位進行了比較,認為“民間音樂研究”、“民族音樂理論”以研究中國傳統(tǒng)音樂為主,“民族音樂學”也研究中國傳統(tǒng)音樂,在研究對象方面有相近之處,但“民間音樂研究”、“民族音樂理論”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民族音樂學”不同,認為它們是不同的學科,“民間音樂研究”和“民族音樂理論”不是“民族音樂學”在我國發(fā)展的特殊階段?!雹?/p>
沈洽先生在文中提到“民族音樂研究”和“民族音樂理論”是兩個特殊的階段。從嚴格意義上講,“民間音樂研究”是對我國民間音樂的研究,它的研究方法是不屬于“比較音樂學”的范疇的。而從作者后文對“民族音樂理論”時期的梳理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從戰(zhàn)爭時期走出來的“民族音樂理論”正向著更寬的領域推廣,作者也提到,當時的中國學術界是只能與主要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有學術往來,“民族音樂理論”和“民族音樂學”的研究對象、研究范圍是存在一定相似性的。
對于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由于研究范圍的相似性,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學者是作了重要貢獻的,而“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民族音樂理論”的一種發(fā)展形式。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民間音樂研究”和“民族音樂理論”是作為“民族音樂學”的基礎性研究,為“民族音樂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因此,筆者認為,把這兩個階段作為“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發(fā)展階段應是恰當?shù)摹?/p>
注釋:
①沈洽.民族音樂學在中國[J].中國音樂學,1996(03):5-22.
②高厚永.中國民族音樂學的形成與發(fā)展[J].音樂研究,1980(04):9-22.
③杜亞雄.“民族音樂理論”不是“民族音樂學”在我國的發(fā)展階段[J].中國音樂,2006(02):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