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芬
茶樹有喬木型、半喬木型、灌木型三種,生產(chǎn)上絕大部分茶園栽培的是灌木型茶樹。灌木型幼齡茶樹在冬季休眠后期、成年茶樹和衰老茶樹在春茶采收后,科學合理地應用修剪技術,可使灌木型茶園形成密集而寬廣的采摘面,適應機械化采摘的需要;可以調控樹體營養(yǎng)的分配和運轉,促進灌木型茶樹生長旺盛、長久不衰,達到茶葉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高效的目的。所以,灌木型茶樹的修剪技術是栽培者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術。
一、幼齡茶樹修剪技術
1. 第一次定型修剪技術
幼齡茶樹至少有75%的植株生長高度達到30厘米以上時,就要在冬季休眠后期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第一次定型修剪的高度與茶樹以后分枝的多少和長勢強弱密切相關:若修剪偏低,植株分枝就會偏少,養(yǎng)分將集中使用,形成的骨干枝比較粗壯;若修剪偏高,植株分枝就會偏多,養(yǎng)分將分散使用,形成的骨干枝比較細弱。一般情況下,第一次定型修剪的最佳高度是距離地面15~20厘米。
第一次定型修剪對茶樹的骨架形成至關重要,必須用刀口鋒利的果樹整枝剪逐株修剪;修剪時,只剪主干,不剪分枝;修剪主干時,不可留樁過長,以免養(yǎng)分損耗;修剪的剪口要光滑、傾斜,千萬不能剪裂主干,以避免傷口被雨水浸漬而難以愈合。
2. 第二次定型修剪技術
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第一次定型修剪一年后的冬季休眠后期進行,修剪的高度在第一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15~20厘米,即修剪高度距離地面30~40厘米。第二次定型修剪時先要用刀口鋒利的籬剪按修剪高度標準剪平所有枝條,再用果樹整枝剪修去過長的樁頭;同時,要注意保留外側腋芽,以利于分枝向外側擴展。
3. 第三次定型修剪技術
第三次定型修剪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的冬季休眠后期進行,修剪的高度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10~15厘米,用籬剪按修剪高度標準剪平所有枝條即可。
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型修剪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健壯的骨干枝,幼年茶樹經(jīng)過三次定型修剪后,樹冠會迅速擴展,并形成堅強的骨架。第三次定型修剪后的茶樹可在當年采摘少量茶葉。
4. 第四次和第五次整形修剪技術
第三次定型修剪后的下一年和再下一年的冬季休眠后期,要在上一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5~10厘米分別進行第四次和第五次整形修剪。人工與機械相結合采摘茶葉的茶園,茶樹冠面用籬剪修剪成半弧面形,以進一步擴大茶葉生長面和采摘面;純機械采摘茶葉的茶園,茶樹的冠面修剪成平面形。茶樹經(jīng)過五次修剪后,樹冠基本定型,即進入正式投產(chǎn)階段,以后每年可按成年茶樹的修剪技術進行修剪。
若新建茶園因種種原因而沒有及時進行定型修剪,應根據(jù)植株長勢進行補剪:如果栽植3~4年還未修剪,大部分茶樹植株有3~4層分枝且長勢健壯,則冬季休眠后期可在距離地面35~40厘米處修剪;如果大部分茶樹植株分枝少且長勢細弱,則冬季休眠后期可在距離地面20~30厘米處修剪。此后1~2年的冬季休眠后期在上一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15厘米整形修剪1~2次,待培養(yǎng)成較好樹體和樹冠骨架后,再開始采摘茶葉。
二、成年茶樹修剪技術
成年茶樹修剪是在定型修剪和整形修剪的基礎上,于春茶采收后期,利用刀口鋒利的籬剪采取輕修剪和深修剪相結合的辦法進行修剪,使茶樹保持旺盛的長勢和整齊的樹冠,多發(fā)壯芽,以利于茶葉持續(xù)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優(yōu)質、高效。修剪時要盡量做到剪口平整,不剪破枝條,以避免傷口被雨水浸漬而難以愈合。
1. 輕修剪技術
一般每年春茶采收后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在樹冠的采摘面上進行一次輕修剪,使樹冠整齊一致,促進茶葉生長,控制開花結果。每次輕修剪在上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3~5厘米,剪去上部所有枝條,對著生花果較多的枝條可重修剪,以減少養(yǎng)分損失。如果茶園樹冠都很整齊,可以間隔1年輕修剪1次。
2. 深修剪技術
經(jīng)過4~5年的茶葉采摘和輕修剪,樹冠上部會長出很多濃密的細小分枝,這種細小分枝的結節(jié)較多,會阻礙養(yǎng)分輸送,長出的芽葉瘦小,嚴重影響茶葉的產(chǎn)量和質量。所以,成年茶樹每間隔4~5年必須在春茶采收后的5月上中旬進行1次深修剪,即剪去樹冠上部10~15厘米深的一層細小分枝,使植株恢復長勢,促進茶葉優(yōu)質高產(chǎn)。
三、衰老茶樹修剪技術
衰老茶樹的修剪要根據(jù)衰老程度,在春茶采收后分別采取重修剪技術和臺刈技術,使衰老茶樹更新復壯。
1. 重修剪技術
對于因栽培管理不當或茶葉采摘不合理等原因而導致樹冠矮小、分枝稀疏、樹冠面零亂、長勢衰弱、分枝細小、芽葉瘦小稀疏、對夾葉多、產(chǎn)量顯著下降,但多數(shù)主枝還有一定生活能力的半衰老茶樹和未老先衰茶樹,以及沒有經(jīng)過定型修剪、樹冠高低不齊的半衰老舊式茶園,可采用重修剪技術更新復壯。春茶采收后的5月上中旬開始重修剪:在距離地面30~45厘米處剪去樹冠的1/3~1/2,植株較高且枝條不太衰老的,剪口可以高些;植株較矮且枝條較衰老的,剪口可以低些;如茶園有少數(shù)枯老主枝,可先用刀口鋒利的鐮刀割除后再重修剪。在同一片茶園中,重修剪的高度就低不就高,目的是使修剪后的整片茶園高度整齊一致。
重新修剪后當年長出的新梢不可做茶葉采摘,冬季休眠后期在重修剪口的基礎上提高7~10厘米進行整形修剪,重修剪后第二年起可采摘少量茶葉。以后3年每年的冬季休眠后期,都在上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7~10厘米進行整形修剪,待植株高度達到70厘米以上時,再按成年茶樹的修剪技術進行修剪。
2. 臺刈技術
對于枝條枯禿、葉片稀少、多數(shù)枝條喪失發(fā)芽力、茶葉產(chǎn)量很低、部分枝條上布滿地衣和苔蘚、根系枯老的衰老茶樹,要在春茶采收后的4月底至5月上旬進行臺刈更新。臺刈時,從根頸處切去所有枝條,促使基部抽生新枝條,形成新的茶樹冠。臺刈的高度以距離地面5~6厘米為最佳,留樁過高會導致發(fā)芽不壯、新枝纖弱;留樁過低會導致發(fā)芽部位過小、發(fā)枝數(shù)過少。臺刈作業(yè)時最好利用圓盤式臺刈機,以避免樹樁撕裂;也可采用刀口鋒利的鐮刀自下而上進行拉割,拉割后的樹樁傷口要光滑、傾斜,以促進萌發(fā)不定芽;粗大的枝干還可采用手鋸或臺刈剪進行臺刈,但不可撕裂樹樁,否則傷口易漬水腐爛而難以抽發(fā)新枝。
有些茶樹可從根頸處長出一些根頸枝,能以自然更新方式代替枯老的枝干,針對此類茶樹應采用抽刈的辦法改造更新,即剪去枯老枝條,保留新生枝條。
抽刈后的根頸枝和臺刈后生長1年的新枝,在冬季休眠后期距離地面40厘米處進行定型修剪,此后2~3年的每年冬季休眠后期在上次剪口的基礎上提高8~12厘米進行定型和整形修剪,當植株高度長到70厘米以上時,再每年按成年茶樹的修剪技術進行修剪。臺刈后長出的新枝條長勢旺盛,芽葉肥壯,但千萬不可過早采摘,一般臺刈后一年生枝條不可采摘,二年生枝條則通過采高留低的方式打頂培養(yǎng)樹冠,第三年定型修剪后開始采摘少量茶葉,這樣才能將衰老茶樹更新成骨架健壯、樹冠面寬廣、分枝適中的高產(chǎn)茶樹。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北省黃石市廣州路26號 農產(chǎn)品質量安全監(jiān)督檢測中心 郵編:43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