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金秋,阮 震,梅建國,張 穎,楊麗梅,李 峰
(1.山東省濱州畜牧獸醫(yī)研究院,山東濱州 256600;2.濱州貝爾凱瑞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山東濱州 256600;3.濱州市濱城區(qū)里則街道辦事處畜牧獸醫(yī)工作站 256656)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PHE)是由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的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感染引起的一種仔豬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本病主要侵害1~3周齡哺乳仔豬,以仔豬嘔吐、衰竭或顯著神經(jīng)癥狀為主要臨床特征,死亡率高達20%~100%[1]。自1958年該病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首次暴發(fā)以來[2],已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分布,給世界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嚴重經(jīng)濟損失。本文簡要概述了PHEV的病原學特征及檢測技術(shù)研究進展,以期為防治該病提供參考。
PHEV最早于1958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豬群中被發(fā)現(xiàn)。當時于乳豬中發(fā)現(xiàn)2種臨床表現(xiàn)不同的疾病,一種以突然發(fā)生嘔吐、繼以消瘦為特征,稱為豬嘔吐消瘦?。涣硪环N主要表現(xiàn)為腦脊髓炎癥狀,稱為豬腦脊髓炎[2]。1971年證明這2種病癥均由同一種冠狀病毒PHEV引起。我國最早于1986年報道該病。1993年我國臺灣地區(qū)發(fā)生大規(guī)模PHE流行,大型豬場仔豬發(fā)病率達30%,病死率幾乎達100%,造成了嚴重經(jīng)濟損失[3]。近年來,PHEV在我國多個豬群中被發(fā)現(xiàn),其危害性呈上升趨勢。
PHEV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亞科乙型冠狀病毒屬成員[4]。豬是該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冠狀病毒科下設冠狀病毒亞科與環(huán)曲病毒亞科,冠狀病毒亞科根據(jù)病毒抗原的差異性又分為3個屬,依次是甲型冠狀病毒屬、乙型冠狀病毒屬和丙型冠狀病毒屬[5]。2003年暴發(fā)流行的SARS冠狀病毒,其結(jié)構(gòu)明顯不同于上述3種冠狀病毒群,被劃分為第四類環(huán)狀病毒群。鴨冠狀病毒、馬冠狀病毒、水貂冠狀病毒及果子貍冠狀病毒也從屬于該類病毒群體[6]。
PHEV在形態(tài)上為典型的冠狀病毒,直徑為120~170 nm,呈球形或橢圓形,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樣纖突[2]。該病毒最大特性表現(xiàn)在被感染細胞可吸附紅細胞,能凝集雞、小鼠、大鼠、倉鼠和火雞等動物的紅細胞。PHEV在56 ℃、30 min或37 ℃、72 h條件下,可被滅活;在凍干和低溫時比較穩(wěn)定,冰凍狀態(tài)下可存活1年以上;對如乙醚、氯仿及去氧膽酸鈉等脂溶劑敏感,不耐熱[7]。
PHEV為不分節(jié)段的單股正鏈RNA病毒。纖突蛋白(S)、膜蛋白(M)、血凝素-酯酶蛋白(HE)、核衣殼蛋白(N)及小膜蛋白(SM或E)5種蛋白共同構(gòu)建了病毒粒子的外部框架。這5種蛋白功能各異,共同維持著病毒粒子正常的生物功能。結(jié)構(gòu)蛋白S蛋白,是含有抗原表位最多的結(jié)構(gòu)蛋白,主要參與病毒感染宿主細胞時的特異性結(jié)合;E蛋白(或稱SM蛋白)能夠維持 PHEV囊膜結(jié)構(gòu);M蛋白是整個病毒粒子中含量最高的結(jié)構(gòu)蛋白;HE蛋白是一類特殊糖蛋白,只存在于部分冠狀病毒當中,能使紅細胞發(fā)生凝集;N蛋白有3個高度保守區(qū)域,其中序列“FYYLGTGP”存在于所有冠狀病毒當中,使得 N蛋白是所有結(jié)構(gòu)蛋白中同源性最高的蛋白[6]。
PHEV可在原代豬腎細胞、脾細胞、甲狀腺細胞和睪丸細胞等細胞中增殖,其特征性細胞病變(CPE)是多核巨細胞的形成。病毒感染具有2~4 h的隱蔽期,于感染后12~16 h產(chǎn)生大量的子代病毒,即可見到多核巨細胞(融合細胞)[8]。
在自然條件下,該病僅感染豬,尤其是哺乳仔豬易感,較大的豬多為隱性感染,且隱性感染率很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豬的上呼吸道及腦組織中,經(jīng)口、鼻感染發(fā)病。不同毒株感染不同日齡豬只后,臨床表現(xiàn)明顯不同。在老疫區(qū),母豬初乳中含有該病毒抗體,因而哺乳仔豬一般呈隱性感染,斷奶仔豬已能抵抗該病。新疫區(qū)以3周齡以內(nèi)的哺乳仔豬易感,多數(shù)是在引進新種豬之后發(fā)病。感染仔豬通常具有腦脊髓炎型和嘔吐消耗型2種臨床表現(xiàn)型[9-10]。前者多為急性暴發(fā),可以在患病早期發(fā)現(xiàn),具有較明顯的神經(jīng)癥狀,具有腦脊髓炎的典型特征;后者由于表現(xiàn)形式多為嘔吐或生長緩慢,所以很容易被診斷為胃腸疾病或營養(yǎng)缺乏,是一種慢性臨床表型。出現(xiàn)這2種截然不同臨床癥狀的原因,與病毒本身毒力,以及易感動物自身年齡、抵抗能力和個體差異有關(guān)[11]。隱性感染豬雖不發(fā)病,但會向周圍環(huán)境散毒,而且病毒在宿主體內(nèi)長時間復制,極有可能發(fā)生基因變異,使病毒毒力增強。隱性感染豬群亦會相繼消瘦,發(fā)育遲緩,嚴重影響經(jīng)濟效益。
PHEV能夠在PK15、N2a和SK等多種細胞中增殖,從而使宿主細胞發(fā)生感染[12]。無菌采集病豬的腦、肺或呼吸道分泌物等主要發(fā)病組織,經(jīng)處理后接種于PK-15細胞或甲狀腺單層細胞進行培養(yǎng),如果有PHEV存在,可在接種后24~48 h出現(xiàn)融合細胞。用血凝試驗(HA)對樣品進行檢測,對陽性樣品盲傳3代后收取病毒液,反復凍融后離心,取沉淀物,采用磷鎢酸進行負染;將負染后的樣品置于透射電鏡下觀察,如有典型的冠狀病毒粒子出現(xiàn),則可確診為PHEV感染。病毒分離鑒定準確可靠,但對無菌環(huán)境要求嚴格,還進行活病毒培養(yǎng),費時費力,操作復雜。
5.2.1血凝/血凝抑制試驗(HA/HI) PHEV表面的HE蛋白能夠誘導抗體并中和病毒感染,同時可以凝集小鼠和雞的紅細胞。針對這一特點,可以應用HA/HI試驗進行檢測。劉立卓等[13]應用HA/HI試驗對從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采集的178份豬血清樣品進行了PHEV抗體檢測,發(fā)現(xiàn)陽性率高達61.24%(109/178),表明該地區(qū)PHEV感染較為普遍。由于仔豬可以通過初乳獲得PHEV抗體,因此血清學調(diào)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并不能真實反映PHEV感染情況。另外,HI試驗還有主觀性強、對判定結(jié)果的解釋難以標準化,以及不適合大批量檢測等缺點。
5.2.2中和試驗(NT) 中和試驗是檢測血清中和抗體最常用的方法。Sasaki等[14]在FS-L3細胞上建立了檢測PHEV的中和試驗。另外,其他易感細胞,如成年豬的甲狀腺細胞、睪丸細胞、PK-15細胞和SK細胞等細胞,均可用于PHEV中和試驗。中和試驗靈敏可靠,特異性高,但費時費力,操作復雜,操作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僅適合在實驗室操作,不適用于大規(guī)模臨床血清學監(jiān)測。
5.2.3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 ELISA方法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試驗結(jié)果穩(wěn)定和極易于自動化操作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PHEV血清抗原/抗體的檢測。陳克研[15]制備PHEV N蛋白單克隆及多克隆抗體,成功構(gòu)建并組裝了雙抗夾心ELISA抗原診斷試劑盒。應用該試劑盒與實驗室建立的RT-PCR檢測方法,分別對人工感染小鼠和對從吉林省采集的200份疑似病豬樣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2種方法陽性檢出符合率都在90%以上。趙傳博等[16]應用制備的PHEV單克隆抗體作為檢測抗體,豬多抗作為捕獲抗體,建立了PHEV抗原捕獲ELISA方法,其最低檢測下線為3.75 mg/L。劉立卓等[13]以純化的PHEV全病毒作為包被抗原,建立了PHEV抗體間接ELISA方法,應用該法對從山東省豬血清中隨機抽取的44份樣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PHEV抗體陽性率為72.73%(32/44),而HI抗體陽性率為56.82%(25/44),2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符合率為92%。單長見等[17]以可溶性表達的PHEV重組N蛋白作為包被抗原,建立了PHEV血清抗體間接ELISA方法,用該法對從天津市采集的200份豬血清樣品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陽性檢出率為83.50%,與前期工作中建立的全病毒作為包被抗原的間接ELISA方法檢測結(jié)果符合率為90.91%。該方法為臨床檢測PHEV感染及流行病學調(diào)查奠定了基礎(chǔ)。
5.2.4間接免疫熒光(IFA) Andrie等[18]最先將PHEV接種于仔豬,在免疫熒光下發(fā)現(xiàn)PHEV主要的復制部位是鼻黏膜、扁桃體、肺和小腸上皮細胞,得到了PHEV抗原在細胞上的初步定位。IFA技術(shù)具有很多優(yōu)點,不需專業(yè)人員操作,簡便易行,消耗時間較短,適合在養(yǎng)殖場推廣和應用。但由于該方法必須要通過熒光顯微鏡進行觀察,只能夠做出定性結(jié)果,而不能準確定量,所以也在存在一定弊端。
5.2.5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shù)(GICA) 陳克研[15]將單克隆抗體技術(shù)與GICA結(jié)合,制備了PHEV膠體金免疫層析試紙條(ICS)。試驗證明,該試紙條與ELISA和HI的相關(guān)性分別為96.90%和96.69%。應用ICS對吉林省和遼寧省部分地區(qū)進行血清抗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72份血清樣本中,有334份呈陽性,總陽性率為49.70%,表明被檢測地區(qū)豬群中普遍存在PHEV感染。試紙條具有使用便捷、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且結(jié)果容易判斷等優(yōu)點。
5.2.6免疫組織化學技術(shù)(IHCT) IHCT具有特異好、敏感性高和精準度高等特點,是實驗室內(nèi)進行分子病理學相關(guān)研究的技術(shù)方法。Quiroga等[21]應用此技術(shù),對2006年阿根廷的PHEV感染病死豬進行了形態(tài)學和抗原定位。IHCT同IFA一樣,能夠高特異性地定位抗原,并且在疾病診斷中獲得針對該病原的典型性特征,使其在免疫病理學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然而,該技術(shù)對試驗器材要求很高,對于基層養(yǎng)殖業(yè)來說,并不是一種實用的診斷技術(shù)。
5.3.1RT-PCR Sekiguchi等[22]根據(jù)PHEV的S蛋白設計引物,建立了巢式RT-PCR方法,用于檢測PHEV。常靈竹等[23]根據(jù)PHEV的HE基因和S基因等設計出特異性引物,建立了PHEVRT-PCR檢測方法,最低可檢測到10 TCID50/100 μL的病毒,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用此RT- PCR方法對感染PHEV的小鼠和豬進行檢測,能從發(fā)病動物的多種組織中檢測到病原,其中腦組織的檢出率最高,提示臨床疑似病例檢測時以腦組織為最佳檢測樣本。
5.3.2熒光定量RT-PCR 臧德躍等[24]根據(jù)PHEVS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設計特異性引物,建立了PHEV的SYBR Green Ⅰ熒光定量RT-PCR方法,應用該方法對采集的20份疑似PHEV感染病料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16份為陽性,而用常規(guī)RTPCR檢測同樣的樣品,僅8份為陽性,表明其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特異、敏感和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可用于臨床PHEV檢測及定量分析。熒光定量RTPCR方法不僅為PHE早期快速診斷提供了良好的技術(shù)手段,也為從分子水平上深入了解PHEV致病機制及有效防治PHE奠定了基礎(chǔ)。
5.3.3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技術(shù)(LAMP) 丁寧[19]根據(jù) PHEV較為保守的M基因序列,設計合成了2對LAMP引物,通過優(yōu)化反應條件,建立了用于PHEV的LAMP方法,應用該方法對從吉林省某豬場采集的15份疑似PHEV感染病例樣本進行初步檢測,同時用實驗室已經(jīng)建立的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作為對照。結(jié)果顯示,LAMP方法和熒光定量 PCR方法檢測的陽性率均為47%(7/15),符合率為100%。尹洋等[20]也研制出一種PHEV的LAMP檢方法,并對該病毒進行了檢測。結(jié)果顯示其敏感性要比傳統(tǒng)的PCR技術(shù)高許多,且用時短。
雖然近年來PHEV引發(fā)疾病的大規(guī)模暴發(fā)流行較少,但是根據(jù)賀文琦等[25]的血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推測,該病原在我國部分地區(qū)的飼養(yǎng)豬群中十分普遍。許多基層獸醫(yī)工作者還沒有意識到該病的嚴重性,所以即使臨床上發(fā)生該病,也可能被忽略或誤診。如果在大型豬場發(fā)生該病,危害將是十分嚴重的。仔豬一旦發(fā)病,極少康復。母豬發(fā)病后2~3周產(chǎn)出的仔豬一般可通過母源抗體獲得保護[26]。該病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和疫苗,主要依靠加強綜合性防治和注重口岸檢疫,防止引入病豬。PHEV病原學、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和實用性,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和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方法。雖然上述檢測方法為PHEV檢測提供了有效的技術(shù)手段,但是隨著人們對PHEV研究的深入,相信現(xiàn)有的檢測方法將不斷得到改進,也可能研制出新的檢測方法,使PHEV檢測更簡便、快速和準確。
參考文獻:
[1] 高豐,賀文琦. 動物疾病病理診斷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56-157.
[2] ROE C K,ALEXANDER T J L. A disease of nursing pigs previously unreported in Ontario[J]. Canadi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medicine & veterinary science,1958(22):305-307.
[3] CHANG G N,CHANG T C,LIN S C,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 fi cation of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form pigs in Taiwan[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veterinary sciences,1993(19):147-158.
[4] VAN R M H V,F(xiàn)AUQET C M,BISHOP D H L,et al.Virus taxonomy [M]. San Diego:Academic,2000:835-849.
[5] CAVANAGH D,BRIAN DA,BRINTON M A,et al.Revison of taxonomy of the coronaviruses. torovirus and arterivius gene[J]. Archives of virology,1994(135):227-237.
[6] 尹洋.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雙抗夾心ELISA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研制與應用[D]. 長春:吉林大學,2017.
[7] 周靈芝,王彬,唐志鵬,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的實驗室診斷技術(shù)及防治[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32(1):96.
[8] 張邑帆,林保忠,楊柳,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研究進展[J]. 畜禽業(yè),2011(9):46-47.
[9] JEFFREY J,ZIMMERMAN. 豬病學[M].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
[10] 徐耀先,周曉峰,劉立德. 動物病毒分子生物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0.
[11] 周鐵忠,李曉衛(wèi),李永深,等. 遼寧省豬血凝性腦脊髓炎流行病學調(diào)查與分析[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9,25(18):13-17.
[12] 潘偉,宋晗星,趙傳博,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在PK-15細胞中的增殖特性[J]. 中國獸醫(yī)學報,2012,32(9):1409-1412.
[13] 劉立卓,趙家寬,賀文琦,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抗體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山東省豬血清抗體檢測分析[J]. 中國獸醫(yī)學報,2014,34(5):685-689.
[14] SASAKI I,KAZUSA Y,SHIRAI J,et al. Neutralizing test of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PHEV)in FS-L3 cells cultured without serum[J].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2003,65(3):381-383.
[15] 陳克研.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免疫層析檢測試紙及其滅活疫苗的研制[D]. 長春:吉林大學,2011.
[16] 趙傳博,王麗,董波,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抗原捕獲ELISA診斷方法的建立[J]. 中國獸醫(yī)學報,2013,33(4):526-531.
[17] 單長見,張競,尹洋,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重組N蛋白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與應用[J]. 中國獸醫(yī)學報,2016,36(11):1813-1817.
[18] ANDRIES K,PENSAERT M. Prop agation of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in porcine cell cultures[J]. Zentralbl veterinarmed B,1980(27):280-290.
[19] 丁寧.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LAMP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其臨床初步應用[D]. 長春:吉林大學,2013.
[20] 尹洋.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雙抗夾心ELISA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研制與應用[D]. 長春:吉林大學,2017.
[21] QUIROGA M A,CAPPUCCIO J,PINEYRO P,et al.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pigs,Argentina[J].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08,14(3):484-486.
[22] SEKIGUCHI Y,SHIRA J,TANIGUCHI T,et al.Development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 and nested PCR to detect porcine 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J].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2004,66(4):367-372.
[23] 常靈竹,賀文琦,陸慧君,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RT- 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3(9):15-18.
[24] 臧德躍,王棟,李明謙,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SYBR Green Ⅰ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1,41(1):60-64.
[25] 賀文琦,陸慧君,耿百成,等.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抗體的調(diào)查[J]. 中國獸醫(yī)科技,2005,35(9):739-741.
[26] 耿百成,高豐,賀文琦. 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的研究現(xiàn)狀[J]. 中國畜牧獸醫(yī),2005,32(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