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子笑
西晉末年,陜西、甘肅等地連年荒旱,陜甘交界地區(qū)的一些氐族人和漢人不得不遷徙到四川一帶求生。當?shù)毓俑畵脑絹碓蕉嗔髅竦倪w入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于是強行驅趕流民返鄉(xiāng)。對于眾多流民來說,返回寸草不生的家鄉(xiāng)無異于等死。公元301年,流民首領帶領三個兒子和眾多貧苦百姓揭竿而起。
起義前,流民首領不忘給兒子李雄兄弟三人上一堂課:“忠君愛國是我愛護百姓的表現(xiàn),如果百姓不能安居樂業(yè),忠君便是小人之投其所好。”這句話深深印在了李雄的腦海里,此后,百姓安居樂業(yè)成為李雄一生的追求目標。兩年后,李雄的父親及哥哥戰(zhàn)死沙場,李雄將眼淚藏于心底,堅定地接過起義大旗繼續(xù)艱苦奮戰(zhàn)。
在李雄的帶領下,當初的流民成為一支驍勇善戰(zhàn)的軍隊,一路攻城略地戰(zhàn)無不勝,李雄成了眾望所歸的王者。就在大家殷切期盼李雄稱王之時,李雄卻說自己并不具備當王的資質,并推薦了一位很受當?shù)厝俗鹁吹闹钦叻Q王。那位智者覺得自己只是一介布衣,并不適合帶領軍隊,便反過來和李雄手下的將領們一起把李雄推上了成都王的寶座。
在其位謀其政,李雄果然不負眾望,帶領軍隊開疆擴土,使眾多流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地盤。公元306年,在眾將士和百姓的擁護下,李雄登基為帝,成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成漢開國皇帝。
成為皇帝的李雄明白,百姓安居樂業(yè)才是他要做的事。于是,他頒布命令,為百姓修建家園,鞏固城墻,興修水利;對于繳械投降的依附者,李雄減免他們的徭役賦稅;對于治國人才,只要誠心可鑒,李雄都一一接納。不久,周邊割據(jù)勢力得知李雄是個廣納人才的仁君,紛紛歸附,成漢的疆土得到快速擴張。隨著國家的安定,有一個問題是李雄必須做出選擇的,那就是選立太子。
公元324年,群臣們一致推薦李雄的親生兒子為太子。李雄看著群臣的推薦奏折,臉色凝重地說:“你們怎么都推薦我的兒子?”此話一出,群臣一臉不解:皇位向來不都是子承父業(yè)嗎?李雄望著群臣說道:“我決定立我兄長之子為太子!”此言一出,群臣沒有一個人贊同。他們認為李雄的兄長早已戰(zhàn)死沙場,是李雄扛著起義大旗帶領他們走到了現(xiàn)在,斷不能將皇位傳給他人。
面對群臣的反對,李雄一拍桌子,語帶怒氣道:“你們都知道江山得來不易,但守住這一方安土更不易,應該能者勝之。我觀兄長之子性情仁厚,禮賢下士,常以歷代名臣為榜樣要求自己……而且他雖然身為皇家人,但常因百姓之事來回奔走,提出改革建議,實在可愛。我那些兒子誰能做到?”李雄深知自己的幾個兒子在各方面都不如兄長的兒子,所以在立選太子問題上,無論群臣如何提出理由反對,他始終堅持“能者勝之”。終于,在李雄的堅持下,群臣同意了他的選擇。
李雄作為皇帝,在百姓和個人利益面前,始終選擇百姓,他從未辜負年少時立下的“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誓言,甚至為了百姓不惜打破當時“父死子繼”的慣例,這也是李雄能在茫茫歷史長河中被載入史冊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