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紅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綜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選取90例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研究分析,隨機分為觀察組(綜合健康教育)和對照組(常規(guī)健康教育),各為45例,兩組患者健康教育結果展開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積極因素評分、消極因素評分、護理總滿意度均同對照組患者之間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時綜合健康教育獲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綜合健康教育;常規(guī)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患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integrated healthy education)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healthy education), each of which was 45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healthy educ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factor score, negative factor score and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Keywords Comprehensive health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1
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其精神壓力也逐漸加大,導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數(shù)量也持續(xù)提升[1]。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其由于存在精神癥狀,無自知力,不承認自身在精神上的疾病,在生活上也比較懶散,不愿意接受治療。而全面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可以使得患者得到更加系統(tǒng)的指導,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并且還可以防范患者疾病復發(fā),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社會活力。本次研究中,對4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綜合健康教育引導策略,獲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中選取90例男性患者進行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研究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均為45例,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在入組前均詳細了解研究方法和意義,自愿加入研究。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相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
1.2.2.1 入院健康教育
患者在入院1-2天大多沒有自知力,同時缺乏聽取護理人員講解的耐心,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此期間了解患者最關注的問題,利用碎片式教育方式,通過入院診治、晨晚間護理等工作,為患者簡單的介紹一些生活性內容,如住院環(huán)境護理,掌握起床、洗漱、吃藥、吃飯、活動等時間。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詳細介紹責任護士、主治醫(yī)生、護士長、病區(qū)環(huán)境,相關制度等,努力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1.2.2.2 常規(guī)檢查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3-5天,護理人員需要引導患者開展其他軀體疾病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肝功能、B超、腦電圖、心電圖等,護理人員要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為患者詳細介紹檢查的目的、方法,相關注意事項,獲取患者的配合。護理人員要在患者檢查過程中陪在患者身邊,帶給患者安全感,同時也協(xié)助檢查活動的有序進行。
1.2.2.3 用藥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6-14天癥狀會隨著藥物治療逐步改善,同時患者也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頭暈、全身無力等,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藥物宣傳,告知患者哪些屬于不良反應,哪些屬于病情好轉,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詳細介紹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包括藥物名稱、用法、相關作用、用藥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使得患者可以對藥物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1.2.2.4 康復指導
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癥狀會得到良好控制,病情也會得到好轉,自知力會逐漸恢復,對于疾病也會有所思考。這時護理人員需要采用簡單的語言,為患者詳細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如精神分裂癥的產生因素、預后程度、預防復發(fā)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對于患者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如生活懶散、沒有運動愛好、消極心理活動等,護理人員要注重對其進行康復指導,引導患者進行工藝技能訓練、生活技能訓練、工娛療活動等,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引導患者進行回歸社會前的角色適應,并指引患者掌握預防該疾病復發(fā)的要點。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做好突發(fā)事件預防指導工作,如防跌倒、防噎食等,還需要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開展飲食干預活動,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
1.2.2.5 出院引導
患者在這一階段精神分裂癥癥狀緩解,患者十分渴望出院,為了促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針對患者回歸社會前的角色適應進行指引,并為患者發(fā)放相應的精神疾病健康宣傳手冊。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利用情景劇的方式,讓患者扮演相應的角色來查找自身的不足。在患者出院當天,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服藥方法、藥物保管注意事項等,并引導患者定期隨訪,保持生活規(guī)律,避免受到意外刺激。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積極因素評分、消極因素評分變化狀況以及護理后對護理滿意程度[2]。其中,積極因素評分、消極因素評分通過《觀察量表》進行評定,主要是責任護士通過和患者交流溝通觀察患者具體發(fā)病頻率、癥狀和強度等進行綜合評分,積極因素包含社會興趣、社會能力和個人整潔等幾方面,消極因素包含患者的遲緩、激惹、抑郁和精神癥狀等;護理滿意程度通過我院自行編制的護理滿意調查表進行調查,采用百分制,分為不滿意(得分<70分)、滿意(得分在70-90分之間)和非常滿意(得分>90分),護理總滿意度=100-不滿意度[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積極因素評分和消極因素評分變化狀況
護理前,兩組患者積極因素評分和消極因素評分相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不明顯,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積極因素評分顯著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消極因素評分顯著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患者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相對比
觀察組患者及其家屬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5.6%,對照組患者及其家屬護理總滿意度僅為77.8%。兩組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相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較為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對于精神疾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其治療、康復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多數(shù)患者需要接受終身藥物治療,為了保證患者可以提升自身的控制力、依從性,必須保證患者可以保持精神衛(wèi)生,從而按照醫(yī)護人員制定的康復方案進行疾病控制[4]。精神分裂癥的康復是一個長期性工作,由于患者及家屬對精神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過分夸大藥物治療副作用,經常會拒絕藥物治療,從而喪失疾病的治療信心[5]。因此,在實際中,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要引導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客觀、全面的了解,掌握藥物治療的目的、作用、副作用、相關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及家屬的不良心理,使得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治療。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積極因素評分、消極因素評分分別是(71.3±5.1)分、(45.3±4.2)分,對比對照組患者的(55.2±5.2)分、(62.3±4.6)分有顯著差異,P<0.05。且實施綜合健康教育措施,可以顯著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使得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是95.6%,對比對照組患者的77.8%,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綜合健康教育措施應用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水平,提高患者的積極因素,促進了患者康復,具有良好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張玲.綜合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3):353-354.
畢海玲,劉彩興.時間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6,8(b03):747-748.
劉寧,黃美蓮.臨床護理路徑在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5,6(s1):18-19.
宋妍,陳嘉,劉丹,等.小組訪談法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需求調查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13):109-112.
王麗娜.臨床護理路徑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 2014,30(8):75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