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宙 桑 杲
1 浙江省東陽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2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桑杲主任中醫(yī)師兒科臨床經驗較為豐富。遺尿是小兒常見臨床疾病,明顯影響患兒的身心健康。桑師臨證常將遺尿分為3種證型:腎虛膀胱失約型、脾虛中氣下陷型、心腎不交型。三者可獨立存在,也可交互摻雜而為病。筆者有幸侍診左右,感桑師治療小兒遺尿療效顯著,現將其治療體會總結如下。
1.1 脾腎雙補:桑師認為,腎虛膀胱失約型遺尿用藥時不可單純拘泥于補腎固攝,補氣健脾藥物亦常需酌情用之。脾虛中氣下陷者,亦當考慮到脾虛日久必有腎虛,究其原因,與以下幾條有關。其一,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后天之本,腎氣充足有賴于脾胃的正常運化疏布,脾胃的正常運轉亦依賴于腎陰腎陽的滋潤溫煦。其二,《黃帝內經》提出“虛則補其母”,臨床應用廣泛。金為水之母,肺為腎之母,補腎時適當佐以補肺藥物??扇〉檬掳牍Ρ吨?。補脾土則可制約腎水之泛濫。其三,人參、附子、山藥等遺尿常用藥物,多為脾腎雙補之品,不可單純地理解為補脾或補腎專用。
1.2 佐以辛散類藥物:除了補脾益腎的溫補類藥物外,也可適當佐以辛散類藥物,常見的如具有升提效果的升麻、柴胡或其他的辛散宣肺藥物如麻黃等,使用該類藥物時量不需很大,量大有走散而耗氣之嫌,而少量使用卻??色@奇效。升麻、柴胡等藥一方面本就有升提之功,可引氣機上行,水隨氣行,則無下行之水邪而遺尿自消;另一方面此類藥物大多味辛入肺,可開宣肺氣,使津液疏布有常而治療遺尿。麻黃除了開宣肺氣、通調水道外,其溫腎興陽、醒神開竅的功能均對遺尿改善有效,而這些功能亦皆離不開其辛散之性。
1.3 靈活應用收斂固澀和利水藥物:《醫(yī)學入門》云:“下虛內損則膀胱不約,便溺自遺……宜補膀胱陰血,瀉火邪為主?!卑螂谆鹦耙酁檫z尿的常見原因,如有膀胱火邪者,收斂固澀藥物的使用需慎重,因固澀藥物雖或可暫時固攝膀胱,但火邪郁于膀胱不得出路,極易停藥后再發(fā)或好轉后遺尿難以根治。此時可適當加用通利膀胱之利水藥物,如澤瀉、車前草、忍冬藤等。如果根據相關臨床表現判斷患兒為膀胱火邪所致者,不必拘泥于是否有尿白細胞等尿路感染癥狀,可適當加重利水藥物的用量。
1.4 衷中參西治療:現代醫(yī)學發(fā)展迅速,很多治療方法或檢查結果當合理借鑒,不可固步自封。有明確尿路感染者,可考慮以八正散等純?yōu)a無補之品先控制尿路感染后,再視其有無腎虛膀胱失約癥狀,酌情加用補腎固攝藥物。有明確隱性脊柱裂者,可酌加龍骨、牡蠣等貝殼類藥物,取“以形補形”之意。疑包皮過長、包莖誘發(fā)者,可手術切除后再予中藥治療。
徐某,女,12歲。2015年10月8日初診。自幼遺尿,每周遺尿4~5晚,每晚遺尿1次,偶為每晚遺尿2次,外院求治療效欠佳,今轉診于桑師。診見:患兒面色萎黃,形體略瘦,性格內向,不喜交談,無明顯畏寒怕冷,夜間喚之可醒,但神識迷糊,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而無力。尿常規(guī)、尾骶椎X線、雙腎輸尿管B超均見未見明顯異常。辨為脾腎不足,固攝失司。治當益腎補脾,固攝膀胱。處方:熟地黃、山藥、仙靈脾、菟絲子、炒白術、桑螵蛸、當歸、白芍各8g,烏藥、升麻各6g,益智仁、女貞子、金櫻子、太子參、茯苓各10g,黃芪20g,石菖蒲12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溫服。并囑家長合理教育引導患兒,尤其注重心理開導,睡前控制水量攝入,并定時喚醒患兒,配合膀胱功能訓練。上方服后復診時訴遺尿好轉明顯,復查小便常規(guī)未見隱血等異常。效不更方,繼服3周后,每周遺尿2次以內,且性格明顯較前開朗。予膏方1料善后。隨訪至今未再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