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黃衛(wèi)平,孫 艷,郝 虎,龐繼光,王 強,黃劍峰
(涼山州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四川 西昌 615042)
弓形蟲病(Toxoplasmosis)是由剛地弓形蟲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寄生原蟲病。其宿主范圍廣泛,人和多數動物感染率都較高[1]。已有報道顯示,家畜感染弓形蟲陽性率可到0.35%~85%,常引起局部暴發(fā),嚴重影響畜牧業(yè)健康發(fā)展[2]。
牛感染弓形蟲雖然少見,但感染后可引起牛發(fā)熱、呼吸困難、咳嗽,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及廢絕。也可使懷孕母牛發(fā)生早產、流產,嚴重的會導致死亡。我國農業(yè)部已將牛感染弓形蟲列為二類動物疫病[2-3]。2018年4月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熱柯依達鄉(xiāng)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飼養(yǎng)的牦牛出現臥地不起,采食量下降乃至食欲廢絕,死亡率高達20.34%。經臨床癥狀、病理剖解、實驗室檢查診斷為牦牛弓形蟲感染,且采取了相應的治療措施,最終控制了疫情?,F將診斷情況及防制對策報告如下:
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熱柯依達鄉(xiāng)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飼養(yǎng)牦牛118頭。2018年4月中旬部分牛只逐漸出現發(fā)病,表現為行動不便、臥地不起,喪失采食能力,給予大量頭孢類抗生素治療無效,隨病情發(fā)展,截止到5月初累計死亡牛只達24頭,死亡率20.34%。
因牦牛是高山散養(yǎng),野性較強,無法進行深度臨床檢查,技術人員只對倒地不起的8只病牛進行了臨床檢查。病牛體況中等偏下,體溫38.1~39.0℃;氣喘、流涎、呈腹式呼吸;食欲廢絕,頭頸肌肉震顫,呈角弓反張狀,人工輔助抬起后仍不能自主站立;糞便干硬、發(fā)黑,上附有少許帶血粘液。
剖檢1頭瀕死??梢?,頸部皮下略有水腫,血液稀薄、凝固不良;氣管粘膜少量點狀出血,肺臟部分淤血壞死,切面流泡沫樣液體;肝臟輕度腫大,表面有少量點狀出血;腸系膜淋巴結、頜下淋巴結、膝上淋巴結等萎縮,表面呈灰白色,切面中心出血,呈黑青色、壞死;腎臟萎縮,切面呈灰白;其余臟器未見肉眼可見的異常。
技術組將采集的12份患病牛血樣,低溫保存送往西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下的動物醫(yī)學四川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進行診斷。
弓形蟲的巢氏PCR檢測:引物序列及PCR擴增體系、條件均來自參考文獻[4],Toxo-B1-out F:5′-GGAACTGCATCCGTTCATGAG-3′, Toxo-B1-out R:5′-TCTTTAAAGCGTTCGTGGTC-3′, Toxo-B1(190)-inner F:5′-TGCATAGGTTGCAGTCACTG-3′, Toxo-B1(190)-inner R:5′-TCTTTAAAGCGTTCGTGGTC-3′。
實驗室經巢氏PCR檢測,從12份送檢樣品中檢測出6份弓形蟲陽性樣品。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解剖及PCR方法檢測結果,可以確定本次牦牛發(fā)病是感染了弓形蟲。
因牦牛是高山散養(yǎng),投用藥物不方便,特要求畜主建設牦牛巷道圈,開展全群用藥。對已發(fā)病的牦牛肌肉注射復方磺胺對甲氧嘧啶鈉注射液,劑量為20 mg/kg.BW,首次用藥加倍,1次/d,連續(xù)用藥1W,同時對于體質較差的牛配合肌肉注射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劑量20 ml/kg.BW;假定健康牛群肌肉注射復方磺胺對甲氧嘧啶鈉注射液15 mg/kg.BW,1次/d,連續(xù)用藥3 d。經過1周的治療后回訪,該場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牛全部痊愈,沒有新牛只發(fā)病和死亡。最后,技術組為畜主提供了定期驅蟲方案。
1)弓形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 (OIE) 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寄生蟲病[1,2]。在我國隨著消費水平的變化和牛、羊養(yǎng)殖規(guī)模的增加,牛弓形蟲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調查資料表明,牛羊弓形蟲感染受多種因素,如動物品種、年齡、養(yǎng)殖場管理,以及犬、貓和鼠存在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qū)牛、羊弓形蟲感染的風險因素也不盡相同[5]。我國西南地區(qū)牛弓形蟲感染情況調查顯示,貴州黔南州牛平均感染率為6.59%,奶牛感染率為26.92%,奶牛高感染率與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犬、貓等伴侶動物有關[6];云南臨滄市肉牛弓形蟲血清陽性率為14%[7];重慶地區(qū)牛弓形蟲血清平均陽性率為27.25%,其中以黑白花奶陽性率最高,達38.18%,而魯西黃牛陽性率為21.12%[8];四川紅原縣牦牛弓形蟲血清陽性率為33.7%[9]。
本次在四川涼山州喜德縣熱柯依達鄉(xiāng)暴發(fā)牦牛弓形蟲病,造成20.34%的死亡率,有可能是該地處于弓形蟲的自然疫源地帶,且該地區(qū)草場野生動物(狐貍等)較多,加之從外地引入的牦牛缺乏相應抵抗力,導致弓形蟲病的暴發(fā)和高死亡率。
2)盡管牛并不是弓形蟲的易感宿主,但一旦感染也會出現一系列明顯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稽留達41℃,氣喘,食欲廢絕,糞便干硬而發(fā)黑,頭頸肌肉震顫,共濟失調,倒地后四肢劃動等。剖檢病變主要表現為,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肺淤血、壞死嚴重;心出現明顯的心肌炎病變;肝腫大、表面和切面有壞死結節(jié);腎臟表面淤血壞死;消化道出血嚴重;全身淋巴結腫大,尤其是肺門淋巴結和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嚴重[10]。而本次牦牛的癥狀和報道的癥狀有所不同。首先體溫不高;腎臟萎縮,切面灰白貧血;全身淋巴結萎縮,出血、壞死明顯。這可能是本次患病的牛為成年牦牛,病程較長,所表現癥狀及病理變化處于疾病的后期。
6.3 加強養(yǎng)殖場的飼養(yǎng)管理,選用廣譜驅寄生蟲藥定期驅蟲;加強對牛群定期檢測,及時發(fā)現并淘汰病牛;磺胺類藥物對弓形蟲感染有特效,使用時劑量要足量,首次劑量要加倍,要有足夠療程。
(致謝 感謝西南民族大學肉?,F代繁殖技術研究與示范研究崗位專家湯承教授及岳華教授對本次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