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高燕
(周口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周口 466001)
英語語言與英國茶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英語教學中合理結合紅茶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詞匯內涵,明確交際背景,進而更好地進行語言交際。同時,掌握英國紅茶文化,還利于學生的知識儲備,有了豐富的知識貯備,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效率和質量都會得到提高。1 英倫紅茶文化概述
英國本身并不產茶,其茶葉來自貿易往來,取自中國,其健腦明目的功效促進其流傳之廣。英國皇室的飲茶之風源于嫁來的“飲茶皇后”。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將茶葉與茶具作為嫁妝之一,一同帶入英國皇室。此后,在各大酒會、舞會中,卡瑟琳公主“以茶代酒”回敬貴族們對她的敬酒。此時,人們被她的“琥珀色飲料”而吸引,產生了濃濃的興趣之感,隨后,在凱瑟琳公主的引領下,英國皇室興起了飲茶之風,并逐漸將其發(fā)展為上層社會社交的必備禮儀,逐步在英國社會中流傳千古,傳播至今。
英國紅茶源于中國,在17世紀經由東印度公司將武夷紅茶帶入英國,因其顏色較深被稱之為Black Tea。制作紅茶的工序復雜,經歷從茶葉萎凋、采茶揉捻、發(fā)酵存儲、晾曬干燥等過程。因這是由于此流程導致紅茶長以深紅色示人,因發(fā)酵由綠變紅。
在英國茶文化有獨特的文化體制,其總是有專門的飲茶時間,并以此進行飲茶分類,如以不同時間劃分為早茶(early morning tea)、下午茶(afternoon tea下午三點到四點)、高茶(high tea)等,根據(jù)飲茶地點、活動不同分為茶宴會(tea party)和野餐茶會(picnic-tea)等,更有細致的劃分為上班族的下午茶時間,利用半個小時休息時間進行喝茶,因此稱之為茶歇(tea break),在英國細致的飲茶分類中,體現(xiàn)了茶文化的細膩,其中舉世聞名的為英國下午茶(afternoon tea)。
英國茶文化的顯著特點集中在下午茶中,而更充分展示了英國紅茶的內涵。英國下午茶流傳始于十九世紀,源于皇室貴族對晚餐之前的充饑,在晚餐之前的三四點鐘,與三五好友沏泡一壺紅茶,配以飲食點心,既可飽腹又可和朋友交流,隨后,皇室貴族紛紛效仿,使得獨具英國文化魅力的下午茶開始流行。
英國民族文化離不開英國紅茶,更離不開高貴典雅的下午茶。作為獨具魅力的下午茶,其在茶禮、茶具等元素中都有特定的講究。作為英國下午茶的品種主要包括,各式紅茶,如祁門紅茶、伯爵茶、大吉嶺、錫蘭茶等。一般是使用三層點心架子裝置不同的點心、底層常為三明治,中間層長偉司康餅、果醬和奶油,;最定層通常為蛋糕水果。普遍是量少種多的特點,以保證客人的任何需求都被滿足,通常是自下而上的飲食順序。因此,點心的味道配合品茶的程序口感由淡到重、先咸后甜,與飲茶相契合。一般常見的下午茶地點為庭院或客廳中,感受茶室主人的熱情與家庭靜雅。
在英國下午茶文化中選用茶具十分考量,通常為鑲金銀質茶具配合骨瓷茶碟。喝茶配有專業(yè)的工具,種類齊全如茶盤、茶壺、茶匙、茶葉罐等以及各種口味需求的點飾裝置如糖罐、奶罐、水果盤、蛋糕叉等,同時英國下午茶在準備之時,就充分尊重飲茶的個體配有個人點心盤、果醬專用茶刀、過濾網等內容。不僅如此,下午茶在配飾中注意細節(jié)的審美常配有蕾絲手工刺繡桌巾等,使飲茶客人充分被尊重,感受主人的熱情與細心,賓至如歸。
中英茶文化差異與通性共存,具體內容如下。
2.1.1 茶葉的差異
以萬花茶為例,中國獨特種選用冬瓜、柚子皮作為基本材料進行再加工形成茶葉;英國紅茶主要是選用直接成品如大吉嶺、錫蘭茶、伯爵茶等。
2.1.2 飲茶的社會功能差異
如上所述,萬花茶有“媒人”的情愛浪漫價值、有接人待客的處事價值,是文化與茶特色兼具的社會價值;而英國紅茶則是凸顯其社交功能價值,通過以茶會友,聯(lián)絡感情,進行政事、生活、工作的探討。
不論是中國茶文化,還是英國茶文化,都是時代和生活的產物,是歷史文化的承載,更是生活理念的象征,都是利用飲茶來愉悅身心感悟生活真諦。
中西各國飲茶活動都獨具茶文化特色,對于大學英語教學與茶文化融合,就可從中西茶文化的對比中進行學習。首先,要加強師資培養(yǎng),重視教材編排、課程設計、教學安排的過程中充分融入中西茶文化內容。
導入文化是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切入點,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度。如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向學生講述英國下午茶習俗之時,可利用中國茶文化進行引導,通過展示苗族茶文化特點導入對英國下午茶的講解??山Y合多媒體展示萬花茶的形象,因萬花茶具有較高藝術參考價值,其為典型的茶與文化結合產物,其豐富的動物形象可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吸引注意力,此時教師抓住時機介紹英國的下午茶習俗并進行英語導讀。在鍛煉學生英語聽力水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對中西茶文化的了解。
另外,我國應該積極借鑒英國語言教育經驗,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開放式茶文化認知在我國高校教育者的眼中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文化水平,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積極思考的習慣。茶文化的開放式文化認知教育能夠幫助師生之間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關系,使得師生之間能夠進行健康的互動,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能夠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回歸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尊重學生的看法,建立學生學習自信。在我國,高校英語文化教育中,應該將茶文化與學校的一些實踐活動相結合,不僅能夠培育學生養(yǎng)成茶文化認知意識,進而引導學生建立文化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
3.2.1 教材編寫
可在編制教材的過程中就充分融合產化內容,尤其是在特定區(qū)域內,利用本土茶文化的傳承。如講解英國紅茶文化時,利用課本中描寫的苗族茶文化,通過對比感受兩國茶文化之間技藝異同;利用學生對下午茶習俗的興趣,引入對苗族萬花茶習俗的講解;充分利用對英國下午茶功能的分析對比其與苗族萬花茶功能的異同;利用下午茶禮儀引入對苗族萬花茶禮儀的探討。
3.2.2 開設課程
開設茶文化課程過程中,學校結合地域文化特色,英語教育目標等,合理設計教材內容,如學生心理發(fā)展與認知規(guī)律,同時能夠結合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特點,融合茶文化和各個專業(yè)學科,構建完整的茶文化課程。
3.2.3 開發(fā)資源
開放式茶文化學習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搜集茶文化資源。同時鼓勵學生多閱讀有關英倫紅茶文化的書籍和資料,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利用手機的現(xiàn)代化工具搜集有關茶主題的知識與資料。建立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通過設立學習小組或以寢室為單位,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協(xié)作作業(yè),通過學生的主動查找彌補教師可能存在的信息量不足等問題。
教師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引導者,因此在傳遞文化時其也有不容小覷的作用。為了強化中西茶文化與應用教學的融合,必須要加強對教師的茶相關知識的培養(yǎng)。促進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技術,了解并講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對比知識,并將其充分融入到英語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同時,茶文化的融合使得英語教學更具實效性、實用性,通過在學習英語有關茶文化的知識時,使學生在生活中可用于實踐交流。
從英語教學的目標以及需求來分析,教師除了積極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還需要充分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禮儀,從而更好為其踏入社會夯實基礎,切實向社會輸出更多的應用型綜合人才。因此,在英語教育中融入英倫紅茶文化,不僅能夠切實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的水平,還能夠做好文化傳承,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
[1]溫弘.茶文化國際交流與英語知識的教育培養(yǎng) [J].福建茶葉,2017,39(09):219-220.
[2]韋祖安,段文艷.中英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及其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38(07):376-377.
[3]曹明.英語教學中學生探究性引導和發(fā)掘——以英國紅茶文化為例[J].福建茶葉,2016,38(06):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