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均,吉志強,王樹濤
(1.潼南區(qū)大佛初級中學校;2.潼南區(qū)玉溪初級中學校;3.潼南區(qū)臥佛長興小學,重慶 402660)
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既富有欣賞情趣,又可陶冶情操。將樂教樂學和立德樹人融入到農村中學傳統(tǒng)茶文化的教學之中,富有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農村中學開展傳統(tǒng)茶文化課堂是基于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內涵及精髓有更深刻的認識。茶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獨特的代表,通過學習傳統(tǒng)茶文化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仁愛、禮儀。那么如何開展學習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呢?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教”與“樂學”是孔子最先提倡的教育思想,孔子認為教師自己做到樂學、樂教,才能促進學生的樂學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建立“樂教”與“樂學”新型的師生合作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在農村中學傳統(tǒng)茶文化課堂實施“樂教樂學”教學實踐研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農村中學邊遠、分散,師資力量缺乏,學生人數(shù)少,教師勤勞單純,學生純樸。如何用好已有的資源,進一步改進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適合農村中學茶文化氛圍課堂教學的“樂教樂學”方法或策略,從而為我國其它地區(qū)農村中學提供參考借鑒。
在農村中學開展“樂教樂學”的茶文化氛圍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有利于學校辦學理念的完善和辦學水平的提升,學校管理進一步加強;更能讓教師教學育人水平得到優(yōu)化;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習方法得到進一步改良,核心素養(yǎng)將更好地落實。
2.3.1 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滲透立德樹人思想
通過傳統(tǒng)茶文化氛圍課堂教學活動、茶文化史、探究和實踐……教學育人活動,只要做到聚焦“立德樹人”,注重“立德樹人”,落實“立德樹人”,增強茶文化教學中的德育因素、愛國題材,利用教學育人“實效性”“有效性”“高效性”全方位育人,在共建“家庭、學校、社會”平臺上搭載核心素養(yǎng),就能實現(xiàn)在農村中傳統(tǒng)茶文化教學育人中滲透立德樹人思想。
2.3.2 提高農村中學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yǎng)
在茶文化課堂教學氛圍中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全方位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四基”“四能”,全面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育人教學質量。
2.3.3 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不足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頭懸梁,錐刺股”、“十年寒窗苦讀”、“學海無涯苦作舟”……傳統(tǒng)教育“苦學”現(xiàn)象在農村中學教學育人中普遍存在,而弘揚茶文化課堂去實現(xiàn)“樂教樂學”教育思想,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和必然。
在農村學校開展“樂教樂學”茶文化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愿學到會學再到樂學,教師自身從愿教到會教再進一步學會樂教。新的教學觀和育人觀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教師能力要求更高、教育觀念要求不斷更新、手段要求靈活運用。為此,需要對教師進行茶文化課堂教學系列的培訓、指導教師參與茶文化課堂實踐活動,學會總結提煉等,在培訓、學習、總結中逐步提高教師的素質。
“快樂教學”是培養(yǎng)跨世紀新型人才的一種新型教育思想體系和策略,曾被國家教委譽為“素質教育的一種成功模式”??鞓方虒W是從情感入手,實施智能、情感、意志并重的整體性人格教育,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素質??鞓方虒W首先體現(xiàn)為一種學生觀,它主張把學生看成是有獨立人格的人,把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看成是教育的前提和對待學生的基本態(tài)度,學習應該是一件樂事和一種快樂的活動。
針對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采取“低起點、緩坡度”的策略組織茶文化課堂教學,揚長避短選擇教學方法。茶文化課堂教學是實施樂學的主陣地,教師“十大”樂教方法研究:激趣法、形象直觀法、比較鑒別法、活動啟示法、想象引導法、情境教學法、動手操作法、置疑探究法、激勵法、游戲法。
學生的樂學方法研究: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教育;理想教育(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營造樂學課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愛老師,喜愛這門學科;課堂評價,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樂趣;樂學幫扶;競賽活動,開展小組、個人比賽,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4.2.1 情感激勵法:從情感入手,喚起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2.2 環(huán)境熏陶法:通過茶文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營造,讓學生在和諧校園的環(huán)境下愉快地學習。
4.2.3 評價法:通過分層次評價和多元化評價,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便更好的激勵學生去學習。
4.2.4 活動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茶文化課堂教學活動,如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等,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現(xiàn)自己,鍛煉自己,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評價采?。翰栉幕n堂教學評價量表、過程性評價、口頭性評價、表現(xiàn)性評價、形成性的學業(yè)過程評價、學生成長記錄等。
班級茶文化課堂教學文化:教室物品擺放、衛(wèi)生要求;班名、班徽、班訓、班級目標、班主任寄語、班級口號;黑板文化(名言或格言、評價反饋表、心語心愿、榜樣示范展示、評比)等。
總之,通過農村中學“樂教樂學”茶文化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形成了新型“樂教樂學”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以傳統(tǒng)茶文化為載體在學科中滲透立德樹人的思想,在茶文化氛圍中把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加以落實、培養(yǎng)、提升;學生快樂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樂教樂學”中完成傳統(tǒng)茶文化知識傳授,在茶文化氛圍中提煉學科方法,形成學科思想,從而提高農村中學學生茶文化核心素養(yǎng)。
[1]張樂天.促進教育公平關鍵在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對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的幾點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7(1):82-84.
[2]劉紹瑞.中國古代飲茶藝術.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3]茶文化與茶具設計[D].四川技術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