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臣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教育考試與評價制度逐漸向前推進,不斷提出了新的高考改革,而高考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判定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的實際掌握程度,并且利用高考改革標準來構建高效物理課堂。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師要依據(jù)高考大綱不斷的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理念與模式,讓學生對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同時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擁有較強的物理思維能力,在解題過程中靈活應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充分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高考改革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構建物理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物理新高考改革下的重要教學任務。高效物理課堂由教學任務量、教學時間、教學效果組成,教師要合理、科學的調配教學任務量與教學時間,讓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深入掌握所學到的物理知識。目前的高考比較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相互結合,更加傾向于讓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也就意味著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題海戰(zhàn)術”的教學模式與理念,更加注重對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能夠靈活應用物理知識,擁有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命題類型
1.記憶型的物理試題
在物理高考中記憶性的物理試題屬于基礎題型,是指學生去重現(xiàn)、檢索已有的物理知識,以此來解決物理問題,這種類型的題型比例較少,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與記憶知識的能力。
2.理解型的物理試題
開展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習未知的物理知識,其次是加強物理學習的遷移,所以在物理高考中理解性的物理試題占據(jù)的比例較大,學生需要把所有的物理知識整合到一起來解決物理問題,主要考察學生的闡述、推理、比較、歸納、解釋、舉例說明等能力,例如,通過物理原理與物理概念,要求學生去證明物理的特征,如物理現(xiàn)象中都包含了哪些理想化的模型?理解性的物理試題包括數(shù)學轉換和變形、圖標解讀、文字解釋等,其中簡答題、填空題、選擇題的呈現(xiàn)形式較多。
3.應用型物理試題
在考察學生對基礎的物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時候,通常都是利用物理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去命題,但是對于復雜、抽象的物理知識和技能的考察,就需要學生擁有對物理知識推理與遷移的學科素養(yǎng)才能夠解決。推理是指學生面對物理情境試題,能夠具體利用某一解題操作步驟來解決,如“電磁學”中帶電粒子在較為復雜磁場中呈現(xiàn)出的“花樣旋轉”問題,就需要學生利用物理方程聯(lián)立來求解。遷移是指學生面對不熟悉的物理試題的時候,需要利用物理規(guī)律,變換解題方法來處理問題,如果還是采用固定的物理解題步驟是很難得出結果的。
4.分析型的物理試題
分析性的物理試題是指學生需要對物理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物理材料中個體和整體之間的聯(lián)系,這需要學生透徹掌握細微區(qū)別中的物理規(guī)律,并且采用不同的物理方法解決問題。其次,還需要對物理規(guī)律、物理過程的應用結果展開檢驗,分析物理數(shù)據(jù)是否與假設相符、是否正確、是否科學等。
二、新高考改革下的物理課堂教學新突破的方法
綜上所訴,以上新高考改革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物理題型,可以看出目前的高考物理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考察,所以高中物理教師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模式與理念,在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物理問題,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從而加深對所學物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1.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活躍性”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全方面的轉變物理教學方式,以新高考改革為導向開展物理教學,實行“牽引式”的物理教學模式與理念,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物理探究能力;其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評價與培養(yǎng),開展多元化的物理教學模式,提高物理課堂的“活躍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物理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微課教學,微課具備內容微型化、科學性、可讀性、趣味性、互動性等特征,能夠節(jié)省更多的授課時間,教師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和學生交流,師生之間共同營造一個輕松的物理課堂。
2.開展物理探究性教學模式
高中物理是一門較為抽象、復雜的學科,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性思維能力、抽象性思維能力才能夠對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有較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灌輸式”物理教學模式,開展探究性物理教學,充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解答物理問題,從而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物理解題技巧。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的時候,教師可以設定問題教學情境,設定相應的假定與猜想,讓學生去探索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最后選擇最理想化的實驗方案去開展物理實驗驗證,從而得出正確的物理結論。
3.引導學生充分掌握物理概念規(guī)律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實驗教學與習題教學的基礎是概念規(guī)律教學,學生只有充分掌握、熟悉物理概念規(guī)律才能夠靈活應用到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更加輕松的解答難點、重點物理試題。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掌握物理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如在學習重力勢能的時候,其中包括了重力勢能、重力做功,學生還要能夠理解重力勢能變化量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分清其中包含的不同屬性,這樣才能夠避免出現(xiàn)概念混淆的情況,從而提高解題的正確率。其次,還要注重物理例子的變式拓展,從而透徹理解物理概念的規(guī)律,如一個重量為10N的物體處于光滑斜面上,夾角是37度,以靜止的狀態(tài)下滑5m,提問重力做功是多少?這道題可以演變出三個變式:把“光滑斜面”變成“粗糙斜面”,在第一個變式的基礎上把“靜止開始”變?yōu)椤俺跛?米每秒進行”,在第二個變式的基礎上,添加斜面下一個推力為3N,在這三個便始終并沒有改變位移和重力的特征,而初速、摩擦力、外力在變化著,從而能夠加深對力做功概念的理解與記憶,充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與質量。
4.加強對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視,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學生學習物理的最終目標是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新高考改革下也比較注重考察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中教師要加強對物理教學的重視,并且要把物理實驗的操作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究物理實驗原理、步驟,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觀察能力,相應的也能夠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操作技能。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出牛頓第二定律中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先讓學生了解實驗操作流程,然后鼓勵學生自主操作實驗流程,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就出產生較多的問題,教師這時候要發(fā)揮自己的指導作用,遵循“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實驗原則。
總之,在新高考改革下,較為注重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教師要根據(jù)物理新高考改革來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模式與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光明.堅定方向深化完善推動高考改革縱深發(fā)展——浙江省《關于進一步深化高考改革試點的若干意見》的解讀[J].中國考試,2018,(01):8.
[2]邊新燦.過程評價:高考改革和高中課程改革的共同探索——兼論高中學考、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評價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現(xiàn)實途徑[J].考試研究,2016,(05):37.
[3]馮成火.高考新政下高中課改的評價、問題與策略——基于浙江省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研究,2017,(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