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語文的教學中也不例外。因此初中的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嘗試與探索,在不脫離課本的情況下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多元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會提高學習效率。初中語文屬于一個銜接的階段,是銜接小學已經學過的知識,并且為將要到來的高中學習打基礎,因此這個時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也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且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
一、 引言
在現(xiàn)在經濟模式多元化的時代,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化的全能型人才。單一的思考方式與思維模式對學生的將來發(fā)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模式與多元化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未來打好基礎。在教學中進行多元化的教學也會使課堂更加有趣,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成績而且同學之間通過交流也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教師的積極與踴躍參與學生的活動中,這樣的教師也會顯得平易近人,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
二、 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自然愿意學習,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自然愿意進行了解。所以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就是老師要思考的問題。在語文進行多元化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內進行興趣教學的同時,教師應該積極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們去感受自然環(huán)境以及積極地參與活動當中,達到在活動中學習,勞逸結合的目的。讓學生通過戶外活動的方式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更深層次地理解,同時有利于學生的寫作,親近自然才能寫出更加生動的文章。
例如:教師在講解口語交際與寫作的綜合練習時有一個題目是:尋找春天的足跡。那么根據(jù)這個題目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活動,這是一篇關于春天的作文,讓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自然。讓學生去尋找春天的特點以及欣賞春天的景色,讓學生去擁抱自然。這樣,當學生回歸課堂之后在寫作時就會將自己的親眼所見,將自己的親身感受與文筆輕松地結合起來,寫出一遍寓情于景的好文章。輕松愉快的氣氛總能讓人感到心情愉悅,這樣也會增加文章的深度。
三、 開展分組合作,提高學生集體意識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都是現(xiàn)在新課程標準的最基本的目標。這樣的學習理念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自主性學習以及合作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初中語文教學的多元化就是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想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發(fā)散思維的能力以及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思考問題,學會合作式的學習。以集體為一種模式,提高學生們的集體意識,減少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將學生進行分小組,提出某一些問題,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并且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在講完自己的想法之后,認真地聽取其他人的想法,并且向其他人學習與借鑒。
例如:教師在講《鄧稼先》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你在鄧稼先先生身上學到了什么樣的精神?”或者“對于鄧稼先放棄國外優(yōu)秀的待遇毅然決然地回國這件事中你怎么看?”關于這種答案不唯一的,可以發(fā)散思維的問題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小組內得出結果,選擇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來總結小組討論的成果。并進行各小組間的比拼。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還進行了相互之間思想的碰撞,通過小組比拼讓學生增強集體意識,積極進行發(fā)言而不是事不關己,不參加討論。
四、 開展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即使初中語文進行了幾次的改革,但是畢竟課本中的文章還是有限的,語文學習的學習面廣,內容也很豐富,并且綜合性十分強。學生僅僅掌握課本中的文章對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乎甚微的,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與讀書數(shù)量,教師就應該積極地組織一些閱讀活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并且自己學會主動讀書。教師在學生閱讀時也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學生遇到有困難的閱讀教師要積極幫助,不能讓學生越讀越困難導致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
開展閱讀的方式并不是單一的,教師可以在班級內設置讀書角,每周固定的時間允許學生在讀書角內活動,但是學生的閱讀面并不要太狹窄,不僅要讀中國的文學名著而且還要讀外國的一些名著,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不同國別與地域的文化與文學。其次,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可以固定時間內選擇一節(jié)課讓同學們進行讀書交流,交流大家的讀書心得與讀書感悟,也可以讓學生做讀書筆記,這樣讀書之后就可以有一個總結。最后,老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例如,在學習《論語十則》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例如《三字經》這樣的書。并且推薦一些其他的具有價值的書,例如《簡·愛》等,另外,由于學生從初中便開始接觸一些文言文,老師便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國學經典,比如四書五經、史書等,為了方便學生閱讀,老師應當選擇帶有批注的書籍,這樣學生不但可以更多地了解國學,也可以在閱讀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在對書籍的選擇上,老師應當以教材為基礎,從教材中拓展開來,比如在學習了《藤野先生》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閱讀《魯迅文集》,或者按照時間順序閱讀一些魯迅的代表作,這樣學生能夠對魯迅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藤野先生》這篇文章。
五、 結語
多元化的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不僅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努力,與學校的支持與幫助也是密不可分的。實行多元化教學,為學生的將來打好基礎是每個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程曉薇.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62.
[2]黃珍.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求知導刊,2016,(10):92.
作者簡介:王富成,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靖城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