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水
媽媽的“四合飯”
河北省臨西縣第一完全小學五(3)班陳想
我的媽媽可是家里的大廚,會做許多拿手菜,其中我最喜歡四合飯。它是用四種主要的食材來做的,所以我叫它“四合飯”。星期天中午,我又纏著媽媽給我做“四合飯”,媽媽答應了。
我和媽媽先準備好材料。然后,媽媽把切好的肉沫放到碗里,放入醬油、醋腌一下。再把洋蔥、蘿卜、香菇切成丁,放盤里。再抓四把大米,放入碗中,把它洗凈,倒入鍋中,再放入兩升水就可以蒸了。
當米飯快要蒸好的時候,媽媽拿來炒鍋、放入食用油,油冒煙了,媽媽又把肉沫、香菇丁、蘿卜丁、洋蔥丁放入炒鍋內,右手拿著鐵鏟上下翻炒。配菜炒好后,媽媽再把蒸好的米飯用勺子挖出來放入炒鍋里,用大火翻炒,最后再撒入白胡椒粉、食鹽等調味品。
四合飯出鍋了!真香!我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
通過習作中開頭的“最喜愛”“纏著媽媽給我做”及結尾處“真香”“迫不及待”等詞語,我們可以感受到小作者一定很喜歡“四合飯”,但這種感情表現得并不充分,特別是習作的主體部分,小作者只是采用“說明書”樣式的文字簡單、客觀地交代了“媽媽”制作“四合飯”的食材及步驟。此外,習作因缺少必要的生活情境、人物動作行為等內容的描繪,顯得有些單調、枯燥,沒有生活氣息。
習作不是“無情物”,也就是習作要有感情,要表達、表現自己的“真情實感”,其方式可以是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是把自己的情感寄寓于具體的描寫、生動的形象中,或將情感蘊含于習作的字里行間,要通過具體、真實的生活情境的描繪來表現“我”對“四合飯”的喜愛之情。
媽媽的“四合飯”
我的媽媽可是家里的大廚,會做許多拿手菜,如:紅燒鯉魚、蔥爆雞丁、魚香肉絲……其中我最喜歡媽媽做的四合飯?!八暮巷垺边@個名字是我取的。之所以叫這樣的名字,是因為它主要用洋蔥、蘿卜、香菇、肉沫四種食材做成。
一個星期天的中午,快到午飯的時間了,我肚中唱起了“空城計”,便對媽媽說:“中午我們吃‘四合飯’吧!”
媽媽說:“可以啊,你要幫忙噢!”“沒問題??!”我爽快地答應了。隨即,我先學著媽媽平時洗菜的樣子清洗蘿卜和香菇,然后再剝洋蔥。我先把外邊的皮剝掉,然后把里面的皮剝下去,最后把剝好的洋蔥交給了媽媽。媽媽看著我,笑了起來。問:“流淚了吧!眼睛都紅了!”“洋蔥真辣!”……
媽媽把切好的肉沫放到碗里,放入醬油、鹽腌一下。再分別將洋蔥、蘿卜、香菇放在案板上,“噠噠噠”地切成丁,放盤里。隨后,抓適量的大米,用小鐵盆淘凈,放入電飯煲里,再往里面加入適量的水后,就開始蒸了。我真希望媽媽能做得快點,這樣就能盡快吃到盼望已久的美食了!
當米飯快要蒸好的時候,媽媽拿來炒鍋、放入食用油,油冒煙了,媽媽又把肉沫、香菇丁、蘿卜丁、洋蔥丁放入炒鍋內,右手拿著鐵鏟上下翻炒。配菜炒好后,媽媽再把蒸好的米飯用勺子挖出來放入炒鍋里,用大火翻炒,最后再撒入白胡椒粉、食鹽等調味品。
“媽媽,好了嗎?”我催促著。
“小饞貓!好了、好了!”媽媽笑著回答。
四合飯出鍋了!五彩斑斕的米飯直撲眼簾:有紅彤彤的蘿卜、棕色的香菇、紫色的洋蔥、褐白色的肉屑,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饞得我口水直流!
我急忙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不禁暗自叫好!甜甜的味道可真好??!我喜歡媽媽的“四合飯”!
修改后的習作真實再現了“我”協助媽媽準備食材及媽媽做“四合飯”的具體過程,期間還寫了“我”和媽媽之間的對話交流、“我”的心理活動,使得習作內容富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字里行間流淌著“我”對“四合飯”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