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川
重癥顱腦外傷疾病的臨床癥狀為呼吸、脈搏、體溫以及血壓的改變。此疾病常發(fā)生在腦干損傷、腦挫裂傷、顱內血腫以及顱骨骨折疾病中[1,2]。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常需進行急診治療,主要將顱內壓降低、對活動性腦出血予以抑制、糾正腦缺氧情況等[3]?,F(xiàn)對急診救治的效果作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按照計算機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36例。實驗組中,男女性別比例為 19∶17,年齡 43~74歲 ,平均年齡 (54.21±6.60)歲。參照組中,男女性別比例為22∶14,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54.37±7.21)歲。兩組患者均對本次實驗知情了解。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病情進行密切觀察,調整患者顱內壓、恢復腦代謝水平、供給充足的神經營養(yǎng)等。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急診救治措施;實驗組采取綜合急診救治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對患者進行急救時,對患者行緊閉式吸氧,在必要時需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幫助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對其進行及時止血,以免輸液過快發(fā)生休克情況,防止循環(huán)功能出現(xiàn)衰竭;對傷口進行處理,取甘露醇對患者行快速滴注或者靜脈推注,避免患者發(fā)生腦疝。②當對患者進行轉運時,需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滿足“救、快、急”的特點;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評估,獲得準確的臨床信息,并上報于醫(yī)院和醫(yī)生。如在轉運過程中患者病情出現(xiàn)異常,需隨時進行搶救。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需直接送至外科病房,當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需對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受傷時間、診斷結果、病情變化以及處理結果進行詳細的了解。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以及生存率,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PI、Vm以及RI。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實驗組患者的Vm值為(55.78±5.46)cm/s、PI值為(0.88±0.15)、RI值為(0.62±0.08),參照組患者的Vm值為(55.68±5.12)cm/s、PI值為 (0.84±0.12)、RI值為 (0.63±0.12),兩組 Vm、PI、RI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802、1.2494、0.4160,P=0.9363、0.2157、0.6787>0.05)。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Vm值為(63.04±5.42)cm/s、PI值為(1.16±0.15)、RI值為(0.42±0.07),參照組患者的Vm值為(58.76±5.48)cm/s、PI值為(0.92±0.11)、RI值為(0.58±0.15),兩組Vm、PI、RI值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318、7.7415、5.7996,P=0.0014、0.0000、0.0000<0.05)。
2.2 兩患者的生存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未死亡患者32例,生存率為88.89%(32/36);參照組患者中,未死亡患者24例,生存率為66.67%(24/36);兩組患者的生存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1429,P=0.0233<0.05)。
在腦外科疾病中重癥顱腦外傷較為常見,其病情較為嚴重、復雜,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有關研究顯示,此疾病的發(fā)病率在30%~50%。對患者采取及時的急診救治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4]。對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需抓緊每分每秒進行治療,采取先救命再治病的原則,先明確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維持其生命體征處于正常范圍,之后對患者進行救治[5]。
本研究中,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使用緊閉式面罩供氧,及時進行氣管插管,維持患者腦部血流量,有助于患者預后。在治療中需注意:①患有重癥顱腦損傷的患者其神經功能會出現(xiàn)紊亂情況,當機體血流動力狀態(tài)較高時,其腦氧供應會出現(xiàn)失衡情況,進而對腦組織造成損傷。在重癥顱腦外傷治療中主要調節(jié)腦部供氧情況,對其腦缺血情況予以及時糾正,避免繼發(fā)性腦損傷發(fā)生。在對患者進行急救時需時刻保證患者呼吸通暢,必要時予以緊閉式吸氧治療,保證患者的血氧供應量[6]。②為了贏得更多的救治時間,需將院前急救時間縮短,時刻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予以靜脈通路,將患者的實際情況準確、及時的告知醫(yī)院,使醫(yī)院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③對于存在原發(fā)性損傷的患者需進行緊急處理,并及時止血,對患者進行及時輸血,對其創(chuàng)傷部位進行清潔,避免發(fā)生感染,嚴重者會出現(xiàn)腦水腫[7,8]。
本組數(shù)據對比分析得出,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PI、Vm及R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PI、Vm值高于參照組,RI值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生存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取綜合急診救治具有明顯效果,良好的改善了患者腦組織血流動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綜上所述,在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救治中,采取正確的轉運方式和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對患者行急救治療的醫(yī)護人員需具備熟練的技術、科學的理論知識,將急救時間縮短,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
參考文獻
[1]劉猛麗.87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急診救治臨床效果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21):30-31.
[2]鄔錫真,任國輝,董繼斌,等.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行顱內壓監(jiān)測的應用.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26(4):467-468.
[3]朱江旭.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急診搶救護理對策.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12):2339.
[4]黎穎.重癥顱腦外傷的急診研究.吉林醫(yī)學,2014,35(29):6526.
[5]韓晶,陳少軍,楊春林,等.拉莫三嗪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急診術后認知功能及癲癇發(fā)生影響.陜西醫(yī)學雜志,2017,46(4):501-503.
[6]吳永敏.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急診搶救護理對策.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5(65):36-37.
[7]佘東.重型顱腦外傷病人急救的快速反應對策.全科護理,2015(7):630-632.
[8]栗艷紅.重癥顱腦外傷的急診護理措施.吉林醫(yī)學,2012,33(16):3524-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