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廣義
(山東省鄆城縣畜牧獸醫(yī)局 274700)
疥螨、蠕形螨、豬虱都是可使豬產生系列癥狀的體外寄生蟲,以瘙癢和皮膚損傷最為常見。感染豬只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低以及屠宰胴體質量下降,造成難易估量的經濟損失。
疥螨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豬體外寄生蟲病。豬只感染疥螨后,表現(xiàn)為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低及繁殖母豬的繁殖力下降。當豬場發(fā)生豬疥螨病時,農場主一般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使得該病的經濟重要性被低估[1]。
疥螨病與其他皮膚病的鑒別診斷非常重要。易與疥螨病混淆的疾病有角質增生、滲出性皮炎、尼克酸和生物素缺乏癥、光敏癥及蚊蟲叮咬等。
疥螨病常被忽視,只有及時發(fā)現(xiàn)才能制訂合理的控制措施。生產商可以選擇一些策略來降低疥螨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在感染疥螨后,某些豬場可以選擇治療和控制,但更多傾向于凈化。成功治療的關鍵是正確使用殺螨藥[2]。
主要寄生于豬的口鼻部、眼瞼、下頜頸部下側、乳房及股內側。初期形成紅色斑點,后期逐漸角質化,形成結節(jié)。結節(jié)為腫脹的毛囊,里面含有不同發(fā)育時期的蟲體和角質化的皮屑,并引發(fā)輕微的炎性反應。
通過在深層皮膚刮屑物中發(fā)現(xiàn)大量蟲體診斷該病。幾乎所有的豬都攜帶蠕形螨,所以只發(fā)現(xiàn)兩只蠕形螨并不能確診此病的發(fā)生。臨床上,根據蟲體的出現(xiàn)、蟲體數量的大量增加以及眼觀可見病變進行該病的診斷。
目前使用的殺蟲劑,對豬的蠕形螨病沒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伊維菌素或雙甲脒對犬蠕形螨有很好療效。嚴重感染的豬只必須淘汰,因為已經確切證實臨床上大蠕形螨的發(fā)生具有基因遺傳性,因此豬蠕形螨可能也具有同樣的特性。
豬虱是虱子中個體較大的,因此很容易觀察。螨病防治較好的豬群,幾乎不攜帶虱,因為虱和螨對同樣的殺蟲劑敏感。
病豬虱病的檢測主要通過成蟲或幼蟲的鑒別進行確診,病豬虱病與瘙癢癥易被混淆,在診斷中需要注意[3]。
豬虱的所有發(fā)育階段均在豬體完成,根據這特點可以對豬虱進行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噴灑劑、澆潑劑和粉劑均可用于豬虱的治療。通過在墊料中放入殺蟲顆粒進行有效控制。
疥螨、蠕形螨與豬虱等豬體外寄生蟲,對豬只的生產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嚴重影響經濟,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在豬只的生產過程中,應該對豬體外寄生蟲做到應有的重視,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