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摘 要]《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經(jīng)典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以細膩的描寫,丹青式的刻畫,展現(xiàn)了名城濟南冬日的柔和與溫晴。教師可從美景尋蹤、美段品讀、美文寫作三個方面帶領(lǐng)學生細細品讀寫景類散文,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與魅力,在淺話低吟中,尋佳景,談美情。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寫景散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31-0024-02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怎樣引導學生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好,感受祖國山河的魅力,并學會以教材為根本,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所愛之景,所戀之情,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七年級學生剛由小學升入初中,受各方面的限制,學生無法親臨濟南,感受濟南的詩情畫意,故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重視學生文本閱讀的感受,在本課的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反復思忖,我認為,本課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關(guān)注標題,引起興趣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近代著名的作家老舍,不止一次地稱贊濟南,稱贊這一座人杰地靈、山川秀美的歷史文化名城,“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了瑞士,把春天的藝術(shù)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而在《濟南的冬天》這樣一篇如溫酒一般的散文中,作者更是透過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小城背后的點點美景,讓人留戀,引人眷戀。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濟南是一座并不陌生的城市,小學的經(jīng)典課文《泉城》已經(jīng)帶領(lǐng)學生領(lǐng)略過這座靜默素雅的城市的美景,了解到“七十二泉”的舉世矚目,聞名天下。但聚焦?jié)系亩?,欣賞其瑟瑟寒風背后的溫晴,對于學生而言,是新鮮的,也是陌生的。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題出發(fā),通過對關(guān)鍵詞的解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去探尋名城濟南的美好?!皾系亩臁边@個標題中有兩個關(guān)鍵詞,即“濟南”和“冬天”。對于冬天,學生可以輕易地展開聯(lián)想,從“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嬌柔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肅穆,從“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愜意到“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的肅殺。這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季節(jié),有著太多的美景,讓人應接不暇。從詩詞回憶到景物描述,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聯(lián)想,勾起了對冬日的美好回憶。冬日之景,在學生的記憶里,也在學生自己的獨特生命感悟中,喜者見喜,哀者見哀。而濟南是學生熟悉的城市,大多數(shù)學生都知道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知道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知道濟南是齊魯大地上的一顆明珠,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濟南冬天的美景是美麗的城市與季節(jié)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課題,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常言道:“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鄙⑽牡臉祟}精煉含蓄,往往涵蓋了有利于解讀文章的關(guān)鍵信息,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標題,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課文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可以說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關(guān)注學生對文中標題的解讀,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注課文標題的意識,并加以方法的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增強學生的人文積淀。
二、美段品讀,提高效率
通過解讀文章的標題,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的角度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初步形成對文章內(nèi)容的整體感知。一篇美文,值得學生細細品讀,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經(jīng)典的片段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體會人文景致中的刻骨情懷。
《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一篇文章。此時的老舍,已旅居濟南多年,這白墻清水早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是他靈魂的一個棲居地,因此,濟南的山水樹木,春夏秋冬在他眼中,都具有非凡的精神價值。所以,在介紹濟南的冬天時的一句一詞,無不寄托著老舍的脈脈深情。通過對文章的初步解讀,學生可以較為輕易地找出《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所涉及的景物——山、水、雪和陽光。而諸多景物中,作者著重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山——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老城外水墨畫一般的遠山。可以說,濟南的冬天是美的,但究竟美在哪里,因何而美?則需要學生融理性思辨與感性體會于一體去細細品讀。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由整體到部分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層層剖析,尋找濟南冬天的美。在文章的開篇,作者通過比較濟南的冬天與北平、倫敦的冬天,點出本文的中心句——“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而此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白板技術(shù),高效便捷地向?qū)W生展示北平與倫敦冬日的圖片:一個狂風肆虐,人們出行包裹嚴密;一個濃霧彌漫,所有的風景都被籠罩在其中。通過真實圖片的展示,學生可以直觀地體會到冬日里這兩座城市中的人們出行的不便以及他們居住環(huán)境的蕭瑟,故而溫晴閑適的濟南,確實讓人心之向往。而在具體解讀文本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自讀—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形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發(fā)掘濟南冬日的美景,并暢談美景帶給自己的感受。無論是“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還是“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作者總能在尋常的美景中,發(fā)現(xiàn)不一般的細節(jié),在肅殺的冬日中,發(fā)掘出春日的希望,一如英國詩人雪萊所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而老舍先生,正是在這溫晴的濟南冬日中,以溫情的筆觸,注入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眷戀,在人們心底投射出溫暖和希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成為濟南城的小導游,以課文為依據(jù),介紹濟南冬天的一處景物。美詞美段的品讀,既使學生聚焦具體文字,鍛煉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又提高學生賞析佳句的水平,使學生積淀人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是宏觀的感知理解與微觀的文本解讀相結(jié)合的過程。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物,營造高效活躍的語文課堂氛圍。
三、美文寫作,遷移提升
葉圣陶老先生總是說:“語文教材就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舉一反三,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既是葉老對語文教學的期冀,也是語文教師應當扛起的旗幟。
《濟南的冬天》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濟南冬天的獨特魅力,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新時期濟南最溫暖的一張名片。而景物描寫能力是初中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學生要“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而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向名家學習,開展微型寫作活動,要求學生寫一處讓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在寫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明確寫景目標,抓住景物特征,讓他們在關(guān)注寫作順序的同時,恰當運用修辭手法,文從字順的表述所見之景。學習無他法,唯多思多讀多寫,《濟南的冬天》是一篇很好的寫景散文,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參照,通過對它的學習有利于落實和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彼谷嗽缫巡辉冢珴系亩煲琅f溫晴,存在于每一位學子的記憶中,這是老舍先生文字的魅力,也是語文教學對人潛移默化的彌久影響。品讀寫景文章,師生共同攜手,于文中賞景,于景中品情。
(責任編輯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