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紅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媒體的發(fā)展與應用也如火如荼。在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51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7.24億,占比達96.3%。手機成為網民上網不可或缺的設備。大學生作為新事物的主動接收者,利用以移動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對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提升高校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合理利用,以媒會友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管理和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應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备咝]o導員作為思政教育的一線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直面大學生,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對其進行幫助和引導。因此,合理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輔導員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第一,合理利用新媒體。當今社會,“低頭族”隨處可見,大學生使用手機及各種社交App更是時髦便捷,新媒體在大學生生活中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隨著QQ、微博、微信、博客、Facebook等新媒體社交工具的有效利用,高校輔導員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把握大學生現在的潮流動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第二,以媒會友。新媒體相較傳統(tǒng)媒體限制較少,互動更加迅速便捷。高校輔導員通過使用新媒體軟件,如創(chuàng)建班級QQ群、微信群、公眾號、輔導員微博等,搭建師生之間的交流平臺,拉近彼此的距離,既有利于大學生全面了解輔導員,增加親切感,使輔導員個人形象更加豐富立體;又有利于輔導員積極關注學生,對出現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地予以幫助,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內容活潑,形式多樣
第一,內容豐富,活潑有趣。不同于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新媒體營造的是親切、輕松的思政教育氛圍,高校輔導員在各類平臺可以上傳思政相關學習資料、心得感悟,轉載時事評論、熱點話題、重要講話,不拘泥于書本知識,使思政教育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只有讓思政教育變得有吸引力,不再是晦澀的“八股文”,才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思政學習的意識,促使大學生主動選擇、積極關注,從而使思政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
第二,形式多樣,豐富載體。通過不同的軟件,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條件;開放評論,開設學習論壇,融入學生的生活圈與交際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由交流的空間。通過師生共同討論熱點話題,使學生有途徑及時向輔導員傳遞思想動態(tài),從而幫助輔導員在第一時間解決學生的各種難題,時刻傳播正能量,讓思政教育工作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每一位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是整個高校開展工作的一個點,因此輔導員在處理自己的業(yè)務工作時,要注重與其他教師的溝通與學習,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依托整個學校的黨建工作、校園文化,結合思政教育的第一課堂,“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蓖ㄟ^新媒體的傳播,將各類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協(xié)同效應,豐富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運用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分析現實問題,提高思政教育的實用性。
三、以人為本,開拓創(chuàng)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既在于施教者,又在于受教者。
第一,高校輔導員作為施教者,應當按照思政教育的需求使自己成為政治能力強、教育業(yè)務精、工作紀律嚴、生活作風正的高素質、高水平思政教育工作者。
(1)學習理論知識。高校輔導員在思想上,要始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不斷武裝自己,要不斷深入學習黨的理論知識,領會精神實質,結合當今動態(tài)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不斷吸收新知識,提高自我修養(yǎng)。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增強個人政治敏感性與鑒別力,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掌握更多、更前沿的思政理念,為指導學生、服務學生做好準備。
(2)提高新媒體運用技能。高校輔導員在做好政治理論學習儲備的基礎上,應當重視自身網絡新媒體知識的培訓。利用新媒體思政教育的開展抓好網絡輿論,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上給學生必要的指導。通過提高輔導員自身新媒體的應用水平,增強對各類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與處理能力,推動思政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使新媒體成為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一桿槍”——指哪打哪,有的放矢。
第二,作為受教者的大學生,高校輔導員應當既關注學生當下的感受,又注重學生人格與能力的培養(yǎng)?!八枷胝喂ぷ鲝母旧险f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p>
(1)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輔導員將傳統(tǒng)授課與新媒體傳播結合起來,以大學生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形式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實時關注大學生各方面的變化,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為大學生提供有效的思政教育學習的途徑,貼近生活、深入生活,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政學習的積極性和接受度,進而提升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的整體水平。
(2)尊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高校大學生即將踏入社會,從相對單一的成長環(huán)境轉變成較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面臨各種挑戰(zhàn)。而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取向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輿論的影響。因此,高校輔導員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息甄別能力,不斷弘揚時代精神與價值觀念,使學生學會正確利用媒體等各方面資源,提高自身的思政修養(yǎng)水平,引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是大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輔導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惫ぷ髦谐浞掷眯旅襟w,順應當代大學生群體的特點,才能讓思政教育貼近學生,為其所接受,從而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 朔.微博與思想政治教育[J]. 文學教育(中旬刊),2014(3).
[2]李 娜.高校網絡輿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其引導策略研究[J]. 教師教育論壇,20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