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衛(wèi)東
春秋時期,周王室力量和地位漸趨衰微,一些諸侯國逐漸坐大。它們在仍然承認周王室共主地位的同時,極力增強、擴大自身實力和影響。當前國際格局及其發(fā)展趨勢已有春秋時期的部分特征。
冷戰(zhàn)結束后,國際格局的基本特點就是形成了全球性的美國霸權。對這一霸權格局當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我們應該有一個辯證認識。一方面,該格局目前還沒有全面瓦解,主流話語中的兩極格局、多極格局多是想象和愿望而非現實。另一方面,該格局不僅從一開始就既不完備也不徹底,而且近年來更是漏洞百出。
具體而言,美國霸權的核心支柱是軍事力量和國際安全結構。這些年,美國面臨的結構性戰(zhàn)略挑戰(zhàn)越來越大。首先,俄羅斯不僅有能夠與美國抗衡的軍事尤其是核力量,而且其運用軍事力量的意志和能力絕不在美國之下。其次,中國軍事力量的快速增長使東亞戰(zhàn)略力量對比的天平客觀上逐漸向自己傾斜。第三,朝鮮、伊朗等前線國家的軍事力量明顯增強。在目前形勢下,盡管特朗普政府極力強軍,但要長期維持軍事力量和國際安全結構的優(yōu)勢地位并不容易。
美國面臨的經濟挑戰(zhàn)當然不限于中國GDP的追趕,它的技術優(yōu)勢、制造業(yè)優(yōu)勢、貨幣優(yōu)勢、制定國際經濟規(guī)則的優(yōu)勢正在全面縮小。目前,為了重振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實體經濟,解決白人中產階層這一社會主體的生存危機,美國放棄對全球化的主導權,不再醉心于制定全球議程和普遍規(guī)則,專注雙邊經濟關系和獲取實際利益。美國放棄的主導權會立刻被其他國家填補,這可能意味著美國國際權力的某種削弱。
美國目前總體上仍然保持著在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但面臨的內外政治危機和挑戰(zhàn)無疑是越來越嚴峻。當前美國政治危機的實質是跨國資產階級精英階層與草根階層,全球主義、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的尖銳斗爭。經過大選,把持美國政權的全球主義跨國資產階級精英集團被推翻,但新舊政治力量的斗爭并未結束,有時甚至相當激烈。類似的斗爭在世界范圍包括西方國家普遍存在,但目前一些主要大國尚未發(fā)生美國那樣的政治變革,美國新的政治力量和新的政治理念難免受到這些國家當權派的抵制和質疑,而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國對國際政治的主導權。
當前,國際關系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霸權與崛起的矛盾。需要注意的是,美國霸權是體系性霸權,其力量來源不僅是它自己。與此同時,崛起也不是一國的崛起。崛起國家的紛紛出現毫無疑問是對霸權的挑戰(zhàn)。這些國家不可避免地會引發(fā)國際格局的重組,削弱美國霸權權威,形成一些新的力量中心?!?/p>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