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如果說桃樂絲這個名字會讓很多人覺得陌生,那么只要提起她的另一個身份——愛爾蘭小紅莓樂隊(TheCranberries)主唱,就一定會激起很多人的青春回憶。當?shù)貢r間15日,桃樂絲在倫敦一家酒店內(nèi)去世,這位世界搖滾史最有代表性的女主唱,生命定格在46歲。
小紅莓樂隊發(fā)言人證實了這一噩耗,但并未公布死因。在得知桃樂絲去世消息后,愛爾蘭總統(tǒng)希金斯發(fā)表聲明,稱桃樂絲與小紅莓在搖滾與流行音樂領(lǐng)域給愛爾蘭乃至世界都帶來巨大影響:“對于所有喜愛并支持愛爾蘭音樂、愛爾蘭音樂家以及表演藝術(shù)的人來說,她的去世是巨大損失?!痹谕铺厣?,桃樂絲去世的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美國歌手麗茲·菲爾緬懷桃樂絲,“她的聲音如此精致、如此獨特,定義了一個時代”。英國著名樂隊U2發(fā)表推文,“她有著如此堅定的信念,可以談?wù)撐覀兯腥说拇嗳酢?。有推特網(wǎng)友在桃樂絲去世消息下評論,“2007年我在阿根廷時有人問我來自哪里,當我回答來自愛爾蘭時,他的眼睛亮了:‘就像桃樂絲一樣來自愛爾蘭!她是我夜空中的流星?!?/p>
組隊于上世紀80年代末、出道于90年代初的“小紅莓”,是當時另類搖滾樂的代表。樂隊專輯全球銷量超過3800萬張,在世界各地擁有億萬歌迷。英國《衛(wèi)報》15日緬懷桃樂絲時,稱贊《Zombie》是樂隊演繹得最好的五首歌曲之一。這首歌曲由桃樂絲創(chuàng)作于1994年,是為紀念在沃靈頓爆炸襲擊中遇害的兩名男孩而作——1993年3月20日,由愛爾蘭共和軍放置在英格蘭北部沃靈頓兩個垃圾桶中的炸彈發(fā)生爆炸,導(dǎo)致兩名年齡分別只有3歲和12歲的男孩死亡。桃樂絲在談到這首歌時說,“就像葉芝、希尼和U2的作品一樣,《Zombie》是一首和平之歌,是英國與愛爾蘭之間的和平”。英國作家DaveAr?thur將它稱之為“史上最有力量的反戰(zhàn)作品”。《衛(wèi)報》評論稱,任何將小紅莓視為青少年渴望的夢幻般傳播者的人,在聽到《Zombie》后都會感到震驚。他們將自己聲音中焦慮、低沉的部分放進這首令人心寒的歌曲中,以致敬在沃靈頓爆炸襲擊中遇害的兩名男孩,“桃樂絲利用他們樂隊的全球地位,傳遞了一個流血事件的鮮明信息,將她夢幻般的呼喚化成撕心裂肺般的哭喊”。
對中國樂迷而言,《DyingInTheSun》(消逝在太陽下)和《NeverGrowOld》(永不老去)這兩首歌則最為熟悉。小紅莓樂隊也曾于2011年7月在上海和北京舉行過演唱會。
在音樂人身份之外,桃樂絲也是個有故事的人。2014年在從紐約飛往愛爾蘭香農(nóng)的航班上,桃樂絲與機組人員發(fā)生語言和肢體沖突,飛機著陸后桃樂絲被警察逮捕,
她隨之對警察進行激烈抵抗,大喊“我是利默里克郡(愛爾蘭地名,桃樂絲出生地)的女王!我是偶像!”2015年,桃樂絲被診斷為患有狂躁型抑郁癥(又叫雙向情感障礙)。她在一次采訪中透露自己童年時曾遭受過虐待,精神上的壓力曾數(shù)次讓她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她也曾呼吁更多的情緒病患者走出陰霾,尋求外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