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寒梅
(江門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科二區(qū) 廣東 江門 529000)
神經源性膀胱是由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周圍神經受損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礙性疾病,常見癥狀為尿不暢等,并誘發(fā)一系列泌尿并發(fā)癥,如尿路損害、腎衰竭等,嚴重危害患者健康。所有能夠影響儲尿與排尿神經調控的疾病都可能會導致膀胱與尿道功能障礙,對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主要偏向于尿路功能保護治療,避免引發(fā)腎積水等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故采用非手術或手術方法減少殘余尿量,減少尿路感染率及并發(fā)癥。唐忠群等[1]研究提出:“目前間歇導尿是患者膀胱管理的最佳方法,其可有效降低感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并可試用到臨床其它科的排尿障礙患者?!北疚膶Υ苏归_詳細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神經源性膀胱患者169例,其中,男82例,女87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8±12.8)歲,病程1~6個月。其中包含17例脊髓損傷,9例顱腦損傷,2例腦卒中,全部患者均愿意配合治療。排除標準:疾病急性期、泌尿系感染期、高熱期及意識障礙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85例,對照組8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上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測定方法 測定內容為殘余尿量、膀胱安全容量及最大安全容量。患者必須具備自主排尿功能,測定過程中盡量確保排盡,留置導尿管引流尿量即為殘余尿量。尿液滴流時,引導患者通過屏氣的方式提高腹壓,確保尿液從導尿管引流排出并排空。用物準備包括三通管、輸液架、輸液管、12~14號無菌導尿管、標尺、測壓管。操作過程中,將500mL加溫后(35~37℃)生理鹽水輸入膀胱,控制輸入速率在25~35mL/min之間。每輸入50mL液體后記錄相應的壓力值,記錄排尿感強烈的情況下相應的液體量與壓力值。水柱達到安全壓力后總入量表示膀胱的安全容量。尿液排盡后拔管,記錄分析以上指標相關性[2]。
1.2.2 間歇清潔導尿術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間歇清潔導尿前清潔雙手,選定舒適體位,對患者尿道外部進行清潔處理,對導尿管尖端進行潤滑處理,尿液流出后保持導尿管位置不變,可適當屏氣增加腹壓使尿液排空,減少殘余尿量。可選在起床、餐前、睡前等時段進行導尿,導尿前可讓患者首先排尿一次,記錄排尿量與導尿量。殘余尿量為80~100mL時停止導尿;100~15mL時控制間歇導尿次數為1次/d;150~250mL時控制次數為2次/d;300mL以上導尿3~4次/d;控制日導尿次數在6次以內。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相應飲水方案,膀胱訓練期間控制飲水量為1500~2000mL/d,晚8點后盡量不飲水,避免過量飲水導致膀胱膨脹。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組患者膀胱功能康復有效率。觀察組經間歇導尿結合膀胱訓練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復有效率為94.11%;留置導尿結合膀胱訓練組患者有效率為65.48%。兩組數據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1)。全部患者在接受膀胱康復訓練中,間歇導尿組輕度尿路感染6例,尿路總感染率為7.1%,對癥處理后痊愈;留置導尿組發(fā)生22例尿路感染,以及腎盂積水等并發(fā)癥,尿路總感染率為26.2%。兩組數據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1)。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尿路出血事件。
神經源性膀胱是因控制排尿的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受損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礙,屬于常見疾病??刂婆拍虻纳窠浵到y(tǒng)主要包含2個神經中樞與3組神經,系統(tǒng)結構較為復雜。脊髓反射中樞能夠自主控制排尿;脊上反射中樞,能夠抑制下運動神經元。膀胱神經支配包含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體神經。腎盂積水、尿路結石等排尿困難病變很少,會累及以上神經,故神經源性排尿功能障礙損傷程度主要與損傷部位相關[3]。
目前間歇性清潔導尿技術多應用于脊髓損傷患者,間歇導尿術適應證包括不能自主排尿、自主排尿不充分的脊髓損傷或其他神經癱瘓,神志清楚且能夠主動配合而的患者。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經間歇導尿并結合膀胱訓練后,患者額膀胱功能康復有效率達到了94.11%,而常規(guī)留置導尿結合膀胱訓練患者康復有效率為65.4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間歇導尿組患者尿路感染率為7.1%,明顯低于對照組26.2%,同樣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本研究與唐忠群等人結論相符,再次說明間歇導尿是患者膀胱管理的最佳方法,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唐忠群,曹勝.間歇導尿在脊髓損傷排尿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6):220-221.
[2]王親華,陳巖,高瑩,等.間歇導尿技術配合膀胱功能訓練在神經源性膀胱的應用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6,24(2):195-195.
[3]趙文婷.間歇性導尿術在神經源性膀胱中的研究進展[J].大家健康旬刊,2015,15(6):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