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尹燕妮 王媛媛
(大連醫(yī)友誼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100)
潰瘍性結腸炎具有復發(fā)率高、病程長、發(fā)病率高等特點,目前其病因尚未闡明,而臨床首選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其雖可達到一定治療效果,但容易出現(xiàn)較多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而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期間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方式,不僅可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還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本文旨在探索護理干預對減少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復發(fā)的作用,具體的內容可見下文描述。
1.1 基線資料:選擇12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對研究患者進行抽簽分組方式,分別為觀察組(護理干預;60例)和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60例),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收治。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知情,且簽署書面同意書。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4.58±5.29)歲,22例為男性患者,38例為女性患者,平均病程(1.36±0.47)個月。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35.61±4.82)歲,23例為男性患者,37例為女性患者,平均病程(1.45±0.31)個月。兩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各項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進行常規(guī)宣教,告知患者住院期間注意事項以及病房探視時間,加強患者日常生活護理和用藥護理。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生活健康教育:a.飲食護理:囑咐患者盡可能食用易消化、少纖維素、營養(yǎng)豐富、高熱量等飲食,禁止食用刺激性強、冰飲、易過敏等食物,如蝦、蟹、乳制品、牛奶、汽水、韭菜、辣椒等,從而減輕食物對腸黏膜的刺激,維持機體需要量;b.囑咐患者合理安排休息時間,避免勞累過度,同時向患者發(fā)放結腸炎相關知識的健康手冊,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意識;c.培養(yǎng)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糾正以往不良行為,如抽煙飲酒[2]。②病情護理:a.用藥指導:目前臨床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常用的藥物為5-氨基水楊酸、柳氮磺胺吡啶、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皮質素。在向患者發(fā)藥過程中,應告知患者藥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告知患者擅自停藥、換藥的危害性;b.灌腸護理:對于需進行灌腸治療的患者,應在治療前一天告知患者灌腸方法、目的、注意事項。在操作過程中應保持動作輕柔,減輕對腸黏膜的刺激,盡可能選用較細肛管,控制灌洗溫度,完成后,囑咐患者靜臥1 h[3]。③心理護理:對于存在焦慮、不安、緊張等負面情緒的患者,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鼓勵患者說出負面情緒因素,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每個疑問,同時可從多方面給予患者關心、鼓勵,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自信心[4]。④音樂療法:根據(jù)患者喜好,在病房播放相應輕音樂,從而達到催眠安神、松弛神經(jīng)、鎮(zhèn)靜寧神目的。囑咐患者雙眼輕閉,全身放松,傾聽音樂,將音量控制在25~30 db,每日2次,每次30~60 min[5]。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依從率、滿意率、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各時間段的復發(fā)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采用t檢驗,依從率、滿意率、復發(fā)率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代表對比值存在差異。
觀察組患者依從率、滿意率、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各時間段的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fā)情況[n(%)]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等,藥物治療為臨床首選治療方式,其雖可達到一定治療效果,但由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病情反復,且治療時間較長,容易導致患者失去對治療的自信心,對此應加強患者心理疏導[6]。
通過分析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特點后,我院實施了護理干預,其通過對患者實施生活健康教育、病情護理、心理護理、音樂療法,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其中通過生活健康教育,可糾正患者以往不良飲食習慣,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及時補充機體需要量,同時還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自我護理意識;通過音樂療法,可促使患者保持健康、樂觀心態(tài)面對治療,調節(jié)患者情緒,促使患者大腦處于最佳狀態(tài),同時還可分散患者注意力,緩解患者疼痛感;通過心理疏導,可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自信心,同時還可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率;通過病情護理,可防止患者病情惡化,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進患者病情恢復[7]。
總而言之,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不僅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滿意率,還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復發(fā)率,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因此其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1]黃迎春,王新穎,彭南海,等.經(jīng)皮內鏡下盲腸造口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應用和護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yǎng),2014,21(6):383-384.
[2]陳曉紅,謝麗華,陳小丹,等.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出院后心理素質及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7(6):139-142.
[3]王秀梅,鄒玉敏,朱勁松,等.護理干預對潰瘍性結腸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效果及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3,10(7):136-137.
[4]程國榮.3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2):89-90.
[5]錢娟,王茜.健康教育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0):60-61.
[6]武海云.護理干預對不同文化程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復發(fā)率影響的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0):19-20.
[7]黃宗紅,吳碧昭.個體化飲食護理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臨床癥狀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2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