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媛
(江蘇省徐州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徐州礦物集團總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不同程度的瘙癢、紅斑團、風團等[1],導致患者出現(xiàn)慢性蕁麻疹的原因與精神壓力大、感染、藥物以及患者的飲食等有關[2]。慢性蕁麻疹具有病情反復發(fā)作的特點,采取有效治療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對慢性蕁麻疹患者接受咪唑斯汀與賽庚啶聯(lián)合遞減治療的臨床價值作分析,內(nèi)容如下。
1.1 基本資料:選取本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慢性蕁麻疹患者60例,時間為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30例。治療組男女之比為15/15,年齡平均值為(35.26±5.23)歲,病程平均值為(1.43±0.51)年;對照組男女之比為17/13,年齡平均值為(35.77±5.35)歲,病程平均值為(1.51±0.52)年。2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咪唑斯汀,口服,每天睡前口服10 mg,共計服用21周。治療組慢性蕁麻疹患者治療:第1療程(共1周):咪唑斯汀,早餐后口服,每天10 mg;賽庚啶,睡前口服,每天2 mg。第2療程(共2周):第1天口服(睡前)咪唑斯汀10 mg,第2天口服(睡前)賽庚啶2 mg,交替服藥。第3療程(共3周):第1天口服(睡前)咪唑斯汀10 mg,第2天口服(睡前)賽庚啶2 mg,第3天停藥,循環(huán)用藥。第4療程(共4周):第1天口服(睡前)咪唑斯汀10 mg,第2天停藥,第3天口服(睡前)賽庚啶2 mg,第4天停止用藥,循環(huán)用藥。第5療程(共4周):第1天口服(睡前)咪唑斯汀10 mg,之后停藥3 d,循環(huán)用藥。第6療程(共7周):第1天口服(睡前)咪唑斯汀10 mg,之后停藥6 d,循環(huán)用藥。
1.3 觀察指標:對比2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療程結束后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療效標準:瘙癢,0~3分,分數(shù)越高,瘙癢越嚴重;紅斑、風團數(shù)目,0~3分,分數(shù)越高,紅斑、風團數(shù)目越多;紅斑、風團大小:0~3分,分數(shù)越高,紅斑、風團直徑越大;治愈:以上癥狀總積分減少≥90%;顯效:癥狀總積分減少在60%(含)~89%;有效:癥狀積分減少在20%(含)~59%[3];無效:未達到以上指標。
1.4 數(shù)據(jù)處理:全文研究數(shù)據(jù)均嚴格錄入SPSS2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1 療效:治療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療程結束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療程結束后,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3.33%;治療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療效較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蕁麻疹患者療效對比[n(%)]
2.2 不良反應及復發(fā)情況:治療組慢性蕁麻疹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3%(頭暈患者1例,胃腸道不適患者1例,嗜睡患者2例)與對照組不良反應概率10.00%(胃腸道不適患者1例,嗜睡患者2例)相比,基本無差異(P>0.05)。對臨床治愈患者如半年后進行電話隨訪,治療組有效隨訪28例,復發(fā)2例(7.14%),對照組有效隨訪29例,復發(fā)9例(31.03%),治療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咪唑斯汀是H1受體拮抗劑(第二代,高選擇性),可以對5-脂氧合酶起到活性抑制的作用,對肥大細胞進行穩(wěn)定,減少組胺的釋放,從而達到抗炎的目的。咪唑斯汀治療具有起效快以及作用時間持久等優(yōu)點[4],且較難透過患者的血腦屏障,達到減少不良反應概率的目的。但是單純使用咪唑斯汀治療慢性蕁麻疹,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療效。
賽庚啶屬于抗組胺類藥物,其具有抗腎上腺素能、抗5-羥色胺以及抗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的作用[5],可以針對患者的瘙癢情況進行治療。
咪唑斯汀與賽庚啶聯(lián)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較好,但是若等量持續(xù)用藥,則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嗜睡、胃腸道反應等)概率,咪唑斯汀與賽庚啶聯(lián)合遞減治療,則可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可減少慢性蕁麻疹患者不良反應的概率。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咪唑斯汀與賽庚啶聯(lián)合遞減治療實驗組慢性蕁麻疹患者,其療效、復發(fā)率與單純咪唑斯汀治療的對照組相比,差異明顯(P<0.05);2組不良反應概率以及復發(fā)概率相比基本無差異(P>0.05)。
綜上所述,慢性蕁麻疹患者接受咪唑斯汀與賽庚啶聯(lián)合遞減治療,不僅可以確?;颊呗允n麻疹癥狀的緩解,還可降低患者疾病復發(fā)的概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1]林曉紅.咪唑斯汀聯(lián)合賽庚啶遞減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研究[J].河北醫(yī)學,2014,20(5):754-756.
[2]吳黎明,黃珊珊,蘇明,等.卡介菌多糖核酸聯(lián)合咪唑斯汀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蕁麻疹的療效及對皮膚點刺試驗結果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2,45(11):782-784.
[3]謝欣,李雪麗,田靜,等.咪唑斯汀對慢性蕁麻疹患者外周血γ干擾素和白介素4的影響[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3,42(7):402-404.
[4]朱強平,武文斌.賽庚啶聯(lián)合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1,1(15):58-59.
[5]孔慶山.枸地氯雷他定片聯(lián)合鹽酸賽庚啶片治療慢性蕁麻疹58例[J].中國藥業(yè),2014,23(2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