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東,劉國慶,高興勇
(軍械工程學院,石家莊 050003)
沖擊波毀傷是戰(zhàn)斗部對目標毀傷的重要形式。相對于彈藥爆炸產(chǎn)生的爆炸破片對人員和車輛的有形殺傷毀傷,沖擊波的殺傷與毀傷效果似乎表現(xiàn)為無形的,在短促時間及較短距離內(nèi),沖擊波毀傷是主要的[1]。沖擊波對執(zhí)行運輸任務(wù)的運輸車輛和駕駛?cè)藛T的毀傷判斷應與爆炸破片的毀傷一樣要有足夠的重視和認識。研究沖擊波毀傷對研究武器的作戰(zhàn)效能評估非常重要。
本文針對某型彈在裝甲車正上方0.5 m處起爆這一問題,采用理論計算和數(shù)值模擬相結(jié)合的方法,研究分析該彈爆炸產(chǎn)生的沖擊波對裝甲車輛的毀傷效果,并將兩種方法的結(jié)果進行對比驗證,為下一步?jīng)_擊波的毀傷效能研究提供參考。
圖1 物理模型示意圖
為研究方便,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炸藥在裝甲鋼靶板上方500mm處起爆,物理模型如圖1所示。將該彈的裝藥量等效為TNT當量,由于靶板實際尺寸較大,在不影響沖擊波毀傷的基礎(chǔ)上,將靶板縮小為1 000mm×500mm×7mm,靶板四邊固定,炸藥材料為TNT,炸藥中心距靶板500mm。
對于戰(zhàn)斗部而言,形成沖擊波和爆轟產(chǎn)物的TNT當量可按下式[2]計算:
式中:ω為戰(zhàn)斗部裝藥量,kg;ωbe為留給爆炸產(chǎn)物的炸藥量,kg;α為戰(zhàn)斗部裝填系數(shù);r0為裝藥半徑,m;rm為破片達到最大速度時的半徑,m;單發(fā)鋼殼裝藥rm=1.13r0。
炸藥在無限空氣中爆炸的沖擊波超壓計算公式[3]為:
式中:ω 為爆源的 TNT 當量,kg;r為爆心距,m;△pm為r處的空氣沖擊波峰值超壓,105Pa。
沖量的計算關(guān)系式為:
沖擊波載荷作用下靶板中心撓度的計算公式[4]為:
式中:a為靶板長度的1/2;b為靶板寬度的1/2;h為靶板的厚度;we為裝藥質(zhì)量;ρ為裝藥密度;σy為屈服應力;I為比沖量;α為考慮繞流壓力、板尺寸及材質(zhì)等影響的沖擊波反射修正系數(shù);k為修正系數(shù);re為沖擊波比沖量正反射系數(shù),?。?/p>
式中:ΔP1為入射沖擊波超壓;ΔP2為反射沖擊波超壓;Pu為未擾動空氣壓力。
根據(jù)式(1)可得出該彈形成沖擊波和爆轟產(chǎn)物的TNT當量ωbe=3.708 kg。
根據(jù)式(2)~式(5)可算出靶板在 3.708 kgTNT爆炸后的沖擊波作用下的變形撓度W0=37.4mm。
利用AUTODYN-3D對問題進行建模求解,炸藥形狀大小為132mm×132mm×132mm的正方體,材料為TNT;靶板材料為RHA(裝甲鋼),尺寸為1 000mm×500mm×7mm,通過設(shè)置固定邊界條件,對四邊節(jié)點各方向運動進行約束,以描述靶板四周固定的特點;空氣域采用Euler算法,各邊界設(shè)置空氣流出邊界條件,實現(xiàn)Euler場邊界能量的流出。將炸藥模型映射到空氣域,利用Euler-FCT求解器計算沖擊波的形成、傳播,以及與裝甲車輛的耦合作用。考慮到仿真模型幾何形狀和材料行為的對稱性,僅需對其1/4建模,并引入對稱性邊界條件,所有模型均采用均勻網(wǎng)格,網(wǎng)格尺寸為2mm。將TNT在靶板正上方500mm起爆,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有限元模型
空氣采用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Equation of State,EOS)描述[5],有
式中:pg為壓力;eg為氣體單位體積內(nèi)能;γ為多方指數(shù),pshift為壓力偏移量。對于空氣模型:γ=1.4,ρg為 1.225 kg/m3,eg在mm/mg/ms單位制下取 2.068×105。
TNT炸藥采用Jones-Wilkins-Lee狀態(tài)方程描述
式中:pexp為爆轟壓力,V為相對體積,Eexp為炸藥單位體積內(nèi)能,其余為材料參數(shù)。對于TNT,材料直接從AUTODYN材料庫中選取。
靶板采用RHA材料,狀態(tài)方程選用Shock模型[6]
式中:Γρ為Grüneisen常數(shù),壓力pH和能量eH計算方法為
圖3 沖擊波傳播過程圖
圖3給出了沖擊波傳播過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炸藥爆炸時產(chǎn)生的沖擊波以球形向外傳播,在0.1 ms時傳播到靶板界面。
圖4和圖5為靶前10mm、30mm處空氣壓力變化,可以看出兩圖均有兩個波峰,而圖4中第1個波峰晚于圖5的第1個波峰,第2個波峰卻早與圖5的,這是因為炸藥爆炸后,沖擊波先傳播至靶前30mm處,當沖擊波傳播至靶板界面時,形成反射波,此時反射波先傳播到靶前10mm處,因此,圖4和圖5的兩個波峰是沖擊波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峰。
圖4 靶前10mm處空氣壓力變化
圖5 靶前30mm處空氣壓力變化
圖6 靶后50mm處空氣壓力變化
圖7 靶后80mm處空氣壓力變化
表1 沖擊波對人員的傷害
圖6和圖7為靶后50mm、80mm處空氣壓力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靶后空氣壓力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可達185 kPa。對照表1沖擊波對人員的傷害標準[8]可知,人員在靶后會受到極嚴重損傷。
圖8 靶板變形圖
圖8為靶板變形圖,靶板在爆炸沖擊波的作用下出現(xiàn)顯著的塑性變形,靶板中心點撓度最大,隨著與中心點距離的增加,變形區(qū)撓度逐漸減小,靶板的變形狀態(tài)與文獻[5]中實驗的靶板變形相一致,證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確性。此外,靶板中心點撓度為35mm,與理論計算的撓度相比,誤差為7.36%,與計算結(jié)果符合較好。仿真結(jié)果相對理論計算結(jié)果數(shù)值偏小,這是因為在數(shù)值仿真中,沖擊波在炸藥爆炸后是通過網(wǎng)格間傳播,而靶板的應力變形也與網(wǎng)格的失效強度有關(guān),這并不能完全模擬理想狀態(tài),因此,與理論計算有一定差別,但在可接受的允許范圍內(nèi),也證明了仿真模型的正確性。
本文針對某型彈在裝甲車正上方0.5 m處起爆這一問題,通過理論分析計算出該彈等效的TNT爆炸后,靶板在爆炸沖擊波作用下的變形撓度W0=37.4mm;利用AUTODYN軟件對爆炸沖擊波對靶板的作用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討論了靶板前后空氣壓力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該彈在距靶0.5 m處起爆后,靶板前空氣壓力變化曲線包含入射波和反射波兩個波峰,靶板后空氣壓力已超過對人員傷害極嚴重的標準值;分析了靶板的變形情況,并與文獻[5]中的實驗結(jié)果相一致,驗證了仿真模型的正確性;并且通過仿真計算,得到了靶板的撓度為35mm,與理論計算結(jié)果相比較表明,二者具有較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建立的數(shù)值仿真模型能夠較準確地描述沖擊波對靶板的毀傷效果,為下一步?jīng)_擊波的毀傷效能研究提供了參考。
[1]楊松年,王鑫,孫福根.常規(guī)空襲武器爆炸沖擊波對運輸車輛及人員的毀傷分析[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shù),2012,1(1):27-29.
[2]北京工業(yè)學院八系《爆炸及其作用》編寫組.爆炸及其作用(下)[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79:259-270.
[3]孫錦山,朱建士.理論爆轟物理[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5:322-340.
[4]王芳,馮順山,俞為民.爆炸沖擊波作用下靶板的塑性大變形響應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3):59-61.
[5]蔣建偉,侯俊亮,門建兵,等.爆炸沖擊波作用下預制孔靶板塑性變形規(guī)律的研究[J].高壓物理學報,2014,28(6):723-728.
[6]Century Dynamics Inc.AUTODYN theory manual R4.3[M].California:Concord,2005.
[7]聶浩,關(guān)正龍.預制破片彈對裝甲目標毀傷效能計算[J].四川兵工學報,2015,25(5):57-59.
[8]羅興柏,劉國慶.陸軍武器系統(tǒng)作戰(zhàn)效能分析[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