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
摘 要:基因工程制劑在進行疑難雜癥的治療中有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近年來,國內對基因工程制劑的研究力度加大,已經研發(fā)了多種基因工程制劑,其在癌癥、肝炎、糖尿病等癥狀中有著普通藥物無法比擬的治療效果。生物工程制劑的研發(fā)對我國現代醫(yī)學、生物學和藥學的發(fā)展有著促進作用。生物工程制劑在動物疾病防治中也比較常見,豬病的種類比較多,一旦出現則會對養(yǎng)豬業(yè)造成嚴重的損失,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應用有效的藥劑對豬病進行防治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對動物生物工程制劑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動物工程制劑;豬病防治;運用
一、豬用干擾素(IFN)
1、作用機理
(1)抗病毒作用
干擾素主要應用在動物的相關受體中,在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中,合成具有抗病毒作用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動物體內可以限制病毒與宿主細胞核糖體的結合,對病毒蛋白質的翻譯和多肽鏈的合成有著抑制的作用,這樣就會限制病毒在動物體內的繁殖,有著良好的抗病毒作用。而且,干擾素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會限制病毒對于DNA和RNA的結合。病毒自身沒有為其提供存活地方的酶系統(tǒng),其也沒有能夠主動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所以,其需要與動物細胞相結合,在細胞的酶系統(tǒng)和蛋白質合成場所中進行繁殖,而干擾素的應用合成了抗病毒蛋白,病毒無法在該種環(huán)境下生長,沒有供其生長的空間,長時間下去病毒就會死掉。
(2)免疫調節(jié)作用
干擾素在應用的過程中具有調節(jié)動物免疫力的功能,其可以提升自能殺傷細胞的殺傷活性,對細胞的屬性進行調節(jié)。其還可以起到免疫防衛(wèi)功能,通過對干擾素濃度的調節(jié),一定濃度的干擾素可以促進B細胞分泌抗體,提高動物體內的抗原,對淋巴細胞的繁殖有有著抑制作用。對于動物體內的巨噬細胞來講,干擾素可以提高該細胞的吞噬與銷毀功能,增強細胞活性,讓動物的自身免疫力得到提升,避免其出現不良反應。
(3)抗腫瘤作用
除了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干擾素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可以起到抗腫瘤的作用,其在動物內體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繁殖,改變腫瘤細胞原有的功能,形成新的抗原,讓其被免疫系統(tǒng)識并對其進行排斥,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腫瘤的作用,增強細胞活性。
2、豬用干擾素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
(1)使用方法
每40kg體重肌肉注射1mL,每日1次,連用3d,重癥加量2~3倍。與豬用轉移因子聯(lián)合使用,用滅菌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稀釋,分別肌肉注射。
(2)預防與治療方案
①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病的治療:按使用治療量肌注干擾素,每日1次,連用3天,同時肌注復方穿心連注射液或雙黃連注射液或痢菌凈或氟哌酸或其他止瀉消炎的制劑,每日1~2次,連用4d,并改飲電解質多維7d。
②豬口蹄疫的治療:干擾素配合轉移因子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3d;同時配合肌注復方靈芝多糖注射液或復方黃芪多糖注射液,并與防止急性心肌炎藥物,如天王大敗毒注射液或五毒康注射液聯(lián)合使用,每日1~2次,連用3d,可明顯的提高療效,減少死亡。
3、使用干擾素注意事項
第一,干擾素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抑制病毒的生長與繁殖,那么在注射干擾素之后,4d之內都不能進行弱毒活疫苗的注射,避免病毒繁衍,從而注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滅活疫苗可以在干擾素注射期間進行接種,也可以同時進行注射,但是不能將二者混合在一起。
第二,對干擾素的濃度進行調節(jié)的過程中,要使用經過滅菌處理的生理鹽水或者指定的注射用水,不能使用具有酸堿特性的溶液進行干擾素濃度的調節(jié)工作,這會對干擾素的性能造成影響,這使用的過程中會出現失效的情況。
第三,干擾素可以應用于任何豬種,不會對妊娠母豬、哺乳期母豬和豬仔造成影響。
第四,干擾素在開蓋后要一次性用完,如果將沒有用完的干擾素用于下次注射,則容易出現失效的情況。干擾素溶化之后禁止再次冰凍,可以將其進行冷藏,但是要在72h內使用完。
第五,干擾素的抗病毒能力比較強,但是其又具有特異性,在細胞中活性比較強。應用于豬的不同病癥時,病毒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
二、豬用轉移因子(TF)
1、作用機理
轉移因子進入動物機體內通過核酸滲入受體的淋巴細胞,起著傳遞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細胞免疫信息的作用,現已證實,它能轉移細菌、真菌、病毒、組織相容性抗原等的細胞免疫。受體接受轉移因子后,2~24h內產生效應,可持續(xù)數月至1年。轉移因子能激活輔助性T細胞,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能;能誘導淋巴細胞及吞噬細胞在炎癥局部集聚,發(fā)揮抗感染和抗腫瘤等作用;還能將免疫反應活性轉移給正常未致敏的細胞,使之成為致敏淋巴細胞,從而擴大細胞免疫反應。
2、豬用轉移因子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
(1)使用方法
每100kg體重1mL,每日1次,連用3次,重癥加量。與干擾素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2)預防與治療方案
①轉移因子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免疫活性的轉移,將沒有致敏的免疫細胞轉化為致敏淋巴細胞,提高動物細胞的免疫力,可以增強整體的免疫功能。一般可以將其加入到豬接種的免疫疫苗中,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給豬接種豬瘟疫苗時,可以將疫苗和轉移因子混合在一起進行注射,轉移因素的濃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樣可以提高細胞的免疫力,讓動物在短時間內產生的抗體,同時也延長了抗體的有效性。如果養(yǎng)豬場發(fā)生豬瘟,就可以使用這種疫苗于轉移因子混合注射的方法,其可以在短時間內對疫情進行控制。對于其他類型的疫苗可以分別進行疫苗和轉移因子的注射,也可以增強細胞的免疫能力。
②轉移因子用于治療豬蘭耳病、圓環(huán)病毒II型感染、非典型豬瘟、口蹄疫、偽狂犬病、豬流感、傳染性胃腸炎及流行性腹瀉等,應配合中藥抗病毒制劑及廣譜抗生素進行綜合治療,其治療方法請參照干擾素對病毒性疾病治療方法實施。
3、使用轉移因子注意事項
(1)轉移因子要使用經過滅菌處理的生理鹽水或者指定的注射用水進行濃度調節(jié),然后與疫苗進行混合注射。但需要注意的是,滅活疫苗不能與轉移因子進行混合注射。
(2)轉移因子不能與酸堿性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等混合在一起,這會對轉移因子的應用效果產生影響。
(3)轉移因子也可以應用于任何豬種,不會對妊娠母豬、哺乳期母豬和豬仔造成影響,沒有任何副作用。
(4)轉移因子在開啟之后要一次性用完,避免外界因素對其造成影響,如果出現污染的情況則不能進行使用。
參考文獻:
[1]卓秀萍,朱玲,徐志文.豬干擾素的研究進展[J].豬業(yè)科學,2015,32(11):104-106.
[2]金軍強,顧方鴻.微生態(tài)制劑在豬病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