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虹+任曉晨+黃路路+戎娜娜
摘要: 工程管理專業(yè)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為本領域進行專業(yè)人力資本積累不斷地輸送人才資源,而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則是本行業(yè)專業(yè)人力資本形成的關鍵影響因素。本文運用扎根理論、文獻分析、問卷調查、量表分析法得到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3個類屬及其所包含的11個影響因素。文章通過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的研究,有利于高校對學科的深入了解,進而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設計。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to carry out the professional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this field, and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s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 of professional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in this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ree genera of project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and 11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obtained by grounded theory, literatur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scale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it is helpful for the universitie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and then to develop the teaching plan and course design.
關鍵詞: 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扎根理論;課程設計
Key word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grounded theory;curriculum design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1-0164-04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建筑行業(yè)成果的要求也在持續(xù)不斷地提高。因此,對于該行業(yè)人才的質量要求也必定更加嚴格,過去各大院校一直奉行的簡單的“工程管理=工程技術+管理”的培養(yǎng)人才模式已經不能符合社會市場的需求。為此我國各大高校必須調整工程管理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改變教學方法,在教會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以“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為目標來培養(yǎng)學生。這就使得專業(yè)素養(yǎng)這一概念受到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高度重視。
除了土木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外,目前國內學者們對于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要素的其他方面存在不同的見解。湯小凝認為工程管理本科生還應具備善于學習、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意識[1]。吳耀興和王澤林認為工程管理本科生應當了解國內外工程管理的發(fā)展動態(tài),具備運用計算機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從事工程項目決策與全過程管理的能力和進行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所必需的相關商務知識及較強的外語能力[2]。郝利花和張靜則更加強調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組織能力、授權能力、沖突處理能力、激勵下屬能力)和自我調整能力[3]。楊太華和汪洋認為工程管理本科生應當掌握堅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基礎,廣博的人文科學知識和牢固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并且具有很高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以及工程實踐經歷和研究能力[4]。葛立杰等認為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能力外,更需要擁有健康的個性品質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5]。
對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進行研究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從而制定符合自身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而且還可以為學校制定詳盡的課程設計提供理論基礎。由于學者們對于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的認識方面存在不同的意見,研究成果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學生和社會用人單位兩個角度出發(fā)進行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出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要素。
1 基于扎根理論的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研究
本文旨在探究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然而目前國內外對此還沒有成熟的理論假設和相關研究,量化研究方法不太可行,因此我們首先通過非結構化問卷對工程領域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訪談以收集第一手資料,采用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
本文采用訪談形式獲取第一手資料,由研究者運用WBS分解表對全過程工程管理各階段任務的分解結果制作訪談提綱,從不同側面提出一系列與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有關的問題,然后訪談者結合自身認識和經歷做出比較發(fā)散性的回答。通過研究者與訪談對象之間的不斷交流和溝通,深入了解訪談對象的想法,并逐步挖掘存在于研究對象腦中的重要資料。由于質性研究要求受訪者對所研究的問題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所以本課題選擇的受訪對象是在工程建筑領域工作三年或以上的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士,他們具有較好的實際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對于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態(tài)度和期望,通常來自于實際工作中親身體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yè)和社會的客觀需求[6]。樣本數(shù)的確定按照理論飽和原則為準,即新獲取的資料不再提供新的重要信息為止[7]。最終選取26個受訪對象,受訪者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endprint
本課題采用個人深度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兩種形式。一對一深度訪談共進行了 17 人次,每次訪談時間為 0.5~1個小時,焦點小組訪談共進行了3組(平均每組 3 人),每次訪談時間為 1~2個小時。整個訪談主體圍繞三個方面展開:①影響專業(yè)素養(yǎng)的關鍵因素有哪些;②工程管理過程中不同階段對專業(yè)素養(yǎng)的側重點是怎樣的;③就上述關鍵因素而言用人單位最需要工程管理本科生具備那些素養(yǎng)。圍繞這三個主題和捕捉出來的概念范疇還會進一步追蹤式提問,以盡可能洞悉受訪者的內在心理。訪談完成后,按照扎根理論的質性分析方法進行三級編碼,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得出本研究中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影響因素關系結構如圖1所示。
2 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定量分析
2.1 問卷編制
根據(jù)上文扎根理論的訪談結果,邀請相關專家,經過科學嚴謹?shù)耐魄霉餐幹屏斯こ坦芾肀究粕鷮I(yè)素養(yǎng)構成的調查問卷,該問卷包含了11個維度42問項,如表2所示。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式計分法(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
2.2 數(shù)據(jù)收集和樣本基本特征
問卷的主要調查對象為:工程管理本科生、工程管理專業(yè)教師、項目經理、主管、施工員和預算員。為了保證獲得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在調查對象填寫之前我們會對問卷進行講解和答疑,使其了解調查的目的和過程。同時采用匿名和保密的方式使他們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323份,有效率為64.6%,有效問卷的數(shù)量達到了Nunnally和Berstein推薦的量(至少為測量題項的5倍)[8]。在有效樣本中,60.12%為男性,工程管理本科生和教師占30.21%,78.54%年齡在20~40之間,62.80%的人具有3年以上工齡,29.53%為大中專文化水平,70.47%為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
2.3 問卷信度效度檢驗
2.3.1 效度檢驗
本文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來進行效度檢驗,并通過KMO樣本測度和Bartlett球體檢驗來判斷是否可以進行因子分析。一般情況下,KMO值大于0.6,Bartlett球體檢驗的統(tǒng)計值顯著性概率小于等于顯著水平時,適合做因子分析[9]。在因素的個數(shù)決定上,以特征值大于1為評定標準。以下列三個準則為因子分析過程中的篩選標準:①一個問項自成一個因子時則刪除,因為其沒有內部一致性。②問項在其所屬因子的負荷量必須大于0.5,且達到顯著水平則有收斂效度,否則刪除。③問項各自的因子負荷量接近于1,而其它因子的負荷量接近于0,這樣才具有區(qū)別效度。所以,如某一問項在所有因子的負荷量都小于0.5時,或同時在兩個因子以上大于0.5,則刪除。
本文將效度檢驗分三部分完成:知識層、能力層和素質層。分析結果顯示,知識層的KMO值大于0.6,能力層和素質層的K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檢驗值均能達到顯著水平。表明各部分均適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元素分析法,把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主成分作為基元因子,對因子載荷矩陣實行正交旋轉[10],以便因子命名。按上述原則需要刪除的問項包括:
①工程造價變量K22;其他相關學科知識K45;實踐能力因素C33;這些問項刪除的原因是其所在的因子負荷量都小于0.5,沒有收斂效度,故刪除。
②工程項目管理知識K14;領導能力因素C17;這些問項刪除的原因是當其自成一個因子時,沒有內部一致性,故刪除。
③交際能力變量C43;領導能力C15;這些問項刪除的原因是在兩個因子上的負荷量大于0.5。
刪除上述問項后,最終剩余35個問項,提取11個公共因子,累計解釋方差為85.3%,表明上文定性研究得出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因素是合理的。11個變量相應的問項、因子負荷如表3所示。對問項進行一定的刪除后,測量的指標與分析得到的公共因子之間具有較好的擬合關系,而且各測量變量的方差貢獻率都大于70%,各變量所對應的問項因子負荷均大于0.5,且t值均顯著于統(tǒng)計學意義1%水平。因此,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的問卷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2.3.2 信度檢驗
為了確保所有變量在其所屬因子中均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本文運用Cronbach`sα進行信度分析。根據(jù)已有研究標準,若某一變量的α內部一致性指均大于0.7則予以保留,若刪除某以問項后其內部一致性值反而增加,則刪除該問項[8]。
經計算分析表明,總問卷的α值為0.930,11個變量的α值均大于0.7(工程項目管理知識,α值為0.875;工程造價知識,α值為0.901;操作慣例及法律基礎,α值為0.932;其他相關學科知識,α值為 0.793;領導能力,α值為0.952;學習和創(chuàng)新,α值為0.883;實踐能力,α值為0.764;交際能力,α值為0.876;道德素質,α值為0.903;身心素質,α值為0.892;科學文化素質,α值為0.880)且并不存在某一變量在刪除一問項后其信度有顯著增加,故問卷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得以驗證。
3 結論
本文通過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因子進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①本文通過運用扎根理論和統(tǒng)計分析最終得出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構成的3大類屬的11個影響指標因素(工程項目管理知識、交際能力、工程造價相關知識、操作慣例及法律基礎、其他相關科學知識、實踐能力、學習能力、道德素質、領導能力、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綜合包含了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在強調理論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endprint
②總結出了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構成因子,一方面可以為各相關院校有針對性地制定工程管理本科生的培養(yǎng)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教學管理者在制訂教學計劃和課程設計時,應當根據(jù)專業(yè)特點及外部市場的用人需求合理布局。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知識學習和素質修養(yǎng)等方面合理分配課時,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盡可能多的參與到實踐當中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工程管理本科生掌握理論基礎、構建專業(yè)知識體系、提高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應用及專業(yè)拓展,進而面向市場需求制定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③本文對工程管理本科生專業(yè)素養(yǎng)進行研究的方法同時可以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并為該專業(yè)畢業(yè)生專業(yè)素養(yǎng)測評體系的建立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湯小凝.從市場需求看工程管理本科學習[J].中國建設教育,2011,3(5):45-47.
[2]吳耀興,王澤林.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專業(yè)教學計劃特色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24):129-130.
[3]郝利花,張靜.工程管理專業(yè)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存在的問題及課程體系設置[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1):59-61.
[4]楊太華,汪洋.工程管理專業(yè)教學體系的設計與建設—以上海電力學院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0(7):25-27.
[5]葛立杰,張煥,劉靜.工程管理專業(y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1(21):135-136.
[6]姜嘉樂.提升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若干戰(zhàn)略思考—華南理工大學王迎軍校長訪談記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8.
[7]王建明,王俊豪.公眾低碳消費模式的影響因素模型與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論的一個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4):58-68.
[8]Jum Nunnally, Ira Bernstein. Psychometric Theory[M]. New York: McGraw-Hall,994:67-96.
[9]劉可青,章喜為.基于Denison模型的中國企業(yè)文化測量體系研究[J].軟科學,2013,27(6):114-117.
[10]王周偉,朱敏.SPSS統(tǒng)計分析與綜合應用[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