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wèi)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項全國性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jīng)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shù)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占6.5%。中學生,特別是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級,男女生自殺意念和自殺計劃報告率遠高于其他年級。男生自殺未遂報告率維持在3%左右。
在面對如今世紀學生,簡單的教學已然滿足不了時代的要求。隨著生活不斷提高,學生思想越加豐富,極容易在這多變快速的時代變得迷失方向。如果不加以改正及教育,后果將不可收拾。這也要求了現(xiàn)如今的教師行業(yè)不單單是教授知識那么簡單,還必須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這在部分學校變得更加重要。
在從事教師行業(yè)幾年中,越加發(fā)現(xiàn)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它必將關(guān)系到學生的未來,知識的獲得與學生的智商同汗水有關(guān),這在今后的社會人生慢慢加強,但一旦學生缺少基本的道德品質(zhì),忽視了尊敬老師,忽視了對父母的感恩,忽視了對國家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而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將是國家的不幸。
對德育的教育熏陶,離不開從小父母的教育,從小開始,從小事開始,于微細處顯德育。只要父母們能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在德育上下足功夫,從小培養(yǎng)他們愛社會,愛人民,懂得幫助別人為快樂之本。
相對于其他的人或職業(yè)而言,教師則是接觸他們最多的人,也是挽救他們的第二道門。于是,德育滲透變得尤為重要。每位教師想盡辦法轉(zhuǎn)變他們。哪怕成效不是很大,但只要堅持不懈一定能夠有所收獲。水滴石穿不就是最好的證明。
蘇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yīng)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滲透效果最好、最容易引導(dǎo)則是文科類科目。
身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責任重大,落在肩上的重擔也更重。除了課后的個別交談,探討存在問題,改變他們的思想。更主要還是在課堂。課堂四十分鐘才是我們的舞臺,它所起的效果是課外無法達到的。也是我們教師最好的德育平臺。
一、認識自我教育
在必修一的語文課本第一課則是《我很重要》,來自于畢淑敏的作品。當中就寫到“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我很重要。是的,我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有勇氣這樣說。我們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們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要?!匾⒉皇莻ゴ蟮耐x詞,它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對于一株新生的樹苗,每一片葉子都很重要,對于一個孕育中的胚胎,每一段染色體碎片都很重要。甚至馳騁寰宇的航天飛機,也可以因為一個油封橡皮圈的疏漏而凌空爆炸,你能說它不重要嗎?”
在講授到本文時,我就特別提到,同學們中很多人都曾經(jīng)懷疑自己,認為自己資質(zhì)差;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認為自己是個被遺棄的孩子;認為父母不在愛我了等等,而變得自暴自棄,從此認為自己不再重要,從此消沉。我在這里告訴你們,你們錯了,你們中每一個都是世界上的唯一,父母的唯一,同學的唯一,今生的唯一?!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小草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弱小而放棄生存的權(quán)利,而是選擇春意盎然。試問:沒有小草的滋潤,我們的世界又會如此多姿多彩。所以,你們要向小草一樣,頑強生存,笑對自我。相信自己,你們是最棒的。通過形象的打比方,使消沉的學生明白,自我的重要。
二、夢想教育
曾有人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人的一生應(yīng)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于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至于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奧斯特洛夫斯基。如果永遠停留在原地,而不思進取。那人生也就失去了不少色彩。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人生現(xiàn)在還是一張白紙,需要我們給他們以引導(dǎo),使他們能夠在這張白紙上畫出美麗的人生。
在講到王一桐《北大是我美麗而羞澀的夢》一文便告知學生,作者的這個夢想一直存在于她的腦中,根深蒂固。并為之努力奮斗了十多年。正是她的堅持與不敢被取笑或歧視,她選擇了振作,選擇同命運作斗爭。等夢想之花盛開的剎那,她的微笑是最美的。夢想是靈魂,一個人如果沒有靈魂,這個人便是無生氣的人。同學們,“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不管家庭是富裕還是貧窮,從現(xiàn)在開始,請帶上夢想上路,堅持終將迎來美麗的結(jié)果。
三、生命教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眮碜杂谕魢妗稛釔凵?。
而事實上又有多少人對自己生命給予尊重呢?由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及自身心理疾病,前途光明的人們選擇了不歸路,其中不乏未成年人。為何對生命如此的漠然,死亡是否是個人事情?對于如此這般事件,我們只能給予同情、惋惜。深圳富士康跳樓事件頻繁發(fā)生,事件接二連三,一個個年輕的生命走了,留下的淚水只能讓父母承擔,試問,當你走上樓頂,縱身一躍時,曾經(jīng)有一絲念頭,你的離開能否可以結(jié)束一切。“戲比天大”舞臺者言,而我想說,“命比天大”。沒有任何溝壑不能過,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難倒人類,只要你還有生命。
粵教版高中必修二詩歌單元有首《熱愛生命》,來自于我國著名詩人食指作品。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圍打的教師而遭受迫害。他在“文革”中開始寫詩,《相信未來》曾被點名批判,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創(chuàng)作。
“也許我瘦弱的身軀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那請在凄風苦雨中聽我的聲音,仍在反復(fù)地低語:熱愛生命?!?。這首詩傳達一種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在教師講授中及學生反復(fù)自由朗讀中感受作者的堅強。生活學習都會遇到坎坷,如果一點失敗挫折就開始悲觀,直到以極端的方式結(jié)束生命的人,只能被稱為“懦夫”。不管未來如何艱難,我們都要堅信未來,熱愛生命。也只有對自己生命尊重的人,才能繼續(xù)不斷完善自己。
于微細處見德育,每天一點點,只要用心探索教材,結(jié)合學科特點,不經(jīng)意間吹入德育清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進行心靈的熏陶,為祖國的未來打下基礎(chǔ)。
作者簡介:潘華西(1983-),男,廣東省清遠市人,民 族:漢,職稱:中二,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