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雄
【摘 要】 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學困生的存在,既是體育教育教學中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一線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事實。對此,體育教師要通過關愛和激勵,區(qū)別對待。通過家校合作,邀請家長參加體育課并進行討論,是轉化體育學困生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轉化;學困生;體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生長發(fā)育最快、最敏感的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學生保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對他們健康成長乃至一生的健康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并使之愛上體育,愛上運動,就成為了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故事一】2013屆初三畢業(yè)生王某同學,少年患有骨質疏松, 跑完1000米需5分35秒。在體育課上只要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過大,膝關節(jié)就承受不了。在摸清情況后,我從未歧視過他,放棄過對他的關愛、輔導及鼓勵。每當該生膝關節(jié)疼痛時,我就減少他的下肢運動,讓他做一些膝關節(jié)以上部位的練習,比如俯臥撐、仰臥起坐……以保持體力,進行體育理論教學,做他療傷的醫(yī)生,課余時間同他一起擦藥、熱敷;當該生膝關節(jié)適應時,我專門制定了一套對他適合的訓練。通過六個月系統(tǒng)的訓練,該生在2013年4月22日體育學科學業(yè)水平考試中不負眾望,在1000米測試中跑出3分43秒的好成績。
愛是學困生轉化的啟動機。因此,教師對學生要適時激勵和關心愛護:“學困生”在學習掌握技術動作時,往往付出了極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失落感。此時教師應以寬厚、博愛、敏銳之心去理解、關心“學困生”,不要輕易給他們戴上“差”的帽子,要分析情況,不要隨意或惡意地批評或指責,同時告誡同學,對“學困生”不能歧視,不能冷嘲熱諷,應對他們耐心輔導、正確引導,做他們的知音,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寬闊的胸懷,集體的溫暖,對今后的學習充滿信心。切忌損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揚和批評藝術,對“學困生”的教育應寬容又不放縱,嚴格要求但不苛刻;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以肯定和恰當?shù)乇頁P,使他們及時了解自己鍛煉的效果和進步的情況,從而增強信心,喚起獲得成功的愿望,促進他們更好、更快地掌握動作技術。
【故事二】在2016屆初三畢業(yè)生中,有兩個女生在800米的測試中只能跑出7分30秒的成績。其中的楊同學身高1米6,體重48公斤,因父親常年在外奔波,缺乏父愛,家庭教育一團糟,也不明白鍛煉對于健康的意義。該生從小就不喜歡鍛煉,一跑步肚子就疼,經縣醫(yī)院檢查無大礙。我深入了解該生后認為,身體強弱是先天決定的,與鍛煉關系不大。在對其進行思想工作之后,效果非常明顯,加上平常的關心和鍛煉,該生在體育學科學業(yè)水平考試上800米的檢測中,跑出3分41秒的好成績。至于另外的黃同學身高1米6,體重50公斤,因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很少參加體育鍛煉。
在了解情況之后,我制定了一系列教學對策。對策一:與家長促膝談心,列舉鍛煉對于人體健康的作用和意義,敦促家長進行教育。對策二:邀請家長早操時段親臨學校陪跑。對策三:請該生的好朋友對其進行勸說。對策四,布置體育作業(yè),讓其收集關于“運動的作用可以代替藥物,但所有的藥物都不能替代運動”方面的信息。在2016年3月29日參加初中體育學科學業(yè)水平考試,該生在800米跑的測驗中取得3分34秒的好成績。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學困生是客觀存在的,且情況千差萬別,對不同的體育學困生應有不同的教法。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不能千篇一律。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深入了解,注意“困”源所在,轉變家長的觀念,尊重、關心學困生,使他們建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體育學習,時刻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不損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營造一種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和諧氛圍,是可以大幅度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和運動能力的。
【故事三】2016屆初三畢業(yè)生季某,身高1.76米,體重95公斤, 跑完1000米需用時5分45秒,因缺乏鍛煉,脂肪多,自身體重偏大,腿部肌肉力量不足,身體素質差,致使上體育課很吃力。面對這一狀況,我邀請了該生的家長參與體育課,使家長和學生認識體育學科丟分的后果,最終在家長的陪跑、勸說、鼓勵下有所轉變。通過五個月系統(tǒng)的訓練,該生在2016年初中體育學科學業(yè)水平考試中以3分43秒的優(yōu)異成績輕松過關,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
家校合作對體育學困生的轉化、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家校合作已經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世界性的研究課題。目前對體育學困生的教育、轉化、運動能力的提高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完成,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來改善。
學??梢酝ㄟ^開辦家長學校、設立家長開放日,定期邀請家長參加體育課并進行討論,親自參與到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中來,切身體驗孩子上體育課的各種狀態(tài),了解孩子的健康水平、在體育課中表現(xiàn)出來的天賦與自信、不足與疑惑。同時學??山柚议L的力量,幫助體育學困生建立鍛煉興趣,掌握動作要領,完成練習任務,實現(xiàn)中考體育滿分的愿望。
【參考文獻】
[1] 劉翠蘭. 家校合作及其理論依據(jù)[J].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10).
[2] 楊磊. 淺談中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J]. 中學體育網,2003(1).
[3] 蔣銘. 對“體育后進生”進行轉化教育的思考與策略[J]. 中學體育網,200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