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電影《岡仁波齊》火起來,源于朋友圈的口口相傳。
電影劇情其實非常簡單,一個村子里的11個人,有老有少,有夫妻有兄弟,有孕婦有孩子,結(jié)伴一起去朝圣。他們一路走,一路磕頭,用身體丈量一條朝圣路,從黑夜到白天,從東到西,全程兩千五百公里。
這一趟朝圣之旅,他們花了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忙碌的屠夫因為覺得自己屠宰牲口太多需要懺悔丟下工作就走了;正是家中頂梁柱的兒子,為完成父親的遺愿,離開老婆孩子,帶著叔叔就出發(fā)了;還有一名孕婦,居然挺著大肚子也跟著上路了,明知這孩子會生在路上,她也無所畏懼;還有一個9歲的正在上學(xué)的孩子,也跟著大人們一起踏上朝圣旅程,一路認認真真地磕頭,全程無怨言。
試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有誰可以放下好好上著的學(xué)、好好上著的班、好好做著的生意,用一年時間,去做一件看起來并不能帶來實際效益的事情?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恰好重溫了德國作家米切爾·恩德的經(jīng)典作品《毛毛》,小說還有一個副標題《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小說中,“時間竊賊”灰先生們利用各種漂亮的借口,比如更多的物質(zhì)享受、更高的成就感等,來誘騙人類節(jié)約時間、高效工作、少做無用的事,過一種所謂合理化、機械化的生活。人類一旦與灰先生們簽約,節(jié)約下的大把時間就被灰先生們竊走,成為續(xù)養(yǎng)他們生命的來源。到后來,人類發(fā)現(xiàn),原是為了擁有更多的時間去節(jié)約時間的,卻整日處于疲于奔命中,越來越不快樂。
這部小說出版于1973年,一出版就引起世界的關(guān)注,被譽為“最好的幻想小說”。可是時間過去幾十年,我們再看小說,卻覺得它哪里是幻想小說,簡直就是現(xiàn)實主義作品。今天的我們誰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充裕?尤其在孩子們身上,忙完校內(nèi)的功課,又奔忙于校外的各種補習(xí)輔導(dǎo),孩子們已成為了公認的世界上最忙的人。就像小說中,作者寫一群原本在圓劇場內(nèi)自由自在玩耍的孩子因為被認為“太浪費時間”,而被送進了“兒童之家”,去學(xué)習(xí)如何珍惜時間、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再接著學(xué)習(xí)如何去“有用地玩”。
小說后來寫女孩毛毛發(fā)現(xiàn)了灰先生們,利用自己的智慧將他們消滅了,并把被他們竊走的時間都還給了人類,人類又恢復(fù)了愉快、自在的生活??山裉斓默F(xiàn)實是,“灰先生”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在現(xiàn)代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控制了人類的生活,因為人類并沒有放下對功利、對物質(zhì)、對更高效工作的追求。
再看電影《岡仁波齊》中,11個人白天風(fēng)雨無阻地磕頭,夜晚來臨,就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圍爐而坐,聊聊各人的心事,一起唱歌祈禱。他們相互傾聽,相互打趣,沒有電視可看,沒有手機可玩,他們相互全身心地陪伴,那樣真實地在這個世界存在著,他們根本不需要刷存在感。
你能說他們是在浪費時間嗎?
現(xiàn)代人振振有詞地說“時間就是金錢”,可是米切爾·恩德卻告訴我們:“時間是生命。”米切爾·恩德形象地把時間比喻為花,它無與倫比的美麗,昂揚著生命活力,隨著時針鐘擺的搖蕩盛開和凋落,而我們的生命就隱藏在這花朵之中。我們?nèi)绻麊适Я诉@花朵,生命也就被剝奪了。
《岡仁波齊》的電影導(dǎo)演張楊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確的?!钡戳穗娪?,看了《毛毛》,再對照我們今天的生活,有時候不得不要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是在節(jié)約時間,還是在拋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