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英
[提要] 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民辦高校教師的素質密切相關,引進并留住高層次的人才,不斷激勵他們使之努力為民辦高校服務也成為重中之重。然而,現(xiàn)階段許多民辦高校教師存在工作滿意度不高、工作幸福感不強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反思當前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的弊端,并探索優(yōu)化民辦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的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保障
本文為2017年度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基于工作幸福感的河北省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研究”(課題編號:JRS-2017-3121)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1月6日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民辦高校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jù)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我國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同時,民辦高校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并擁有一支高素質、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是應對挑戰(zhàn)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民辦高校對作為高層次人才的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管理機制尚未成熟和完善,造成了高層次人才的流失。教師流失會直接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建設,制約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完善民辦高校的激勵機制,為高層次人才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提高他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幸福感成為了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河北省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現(xiàn)狀
(一)經濟性報酬無法滿足需要。河北省民辦高校教師的薪酬策略是比較滯后的,整體薪酬水平偏低于國辦高校和社會上其他組織,而物價上漲導致的各項支出又不斷增加,基本無法滿足需要。由于薪酬水平沒有競爭力,也使教師沒有公平感,工作滿意度不足、幸福感下降。
(二)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無法滿足需要。由于民辦高校所有經費來源持續(xù)單一性,民辦高校外出學習學科前沿知識、最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等的機會非常有限。學院規(guī)定專職教師的工作量較高,教學負擔重,教師的精力幾乎全部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無暇顧及科研活動,缺乏專業(yè)領域的科研,教師成長速度慢,有的甚至完全放棄了科研,成為純粹的教書匠。
(三)教學工作任務重,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河北省民辦高校在招生批次中屬于本科第二批或??婆?,高考分數(shù)上比較低,學生在學習方法、習慣、自主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民辦高校對老師要求很高,近乎于苛刻,給民辦高校的學生授課,難度可想而知。民辦高校為了降低成本,,更愿意多招聘外聘教師、降低成本,進而形成專職教師工作量大、薪酬偏低、女性教師多于男性、高層次的教師短缺的現(xiàn)狀。
(四)社會認可度低。民辦高校的根本屬性是民辦性質,培養(yǎng)自己的品牌并非一朝一夕,社會認可度低,這也使得民辦高校教師地位不高,加大了被社會的重視和認可的難度;加上學生求知欲差,致使授課教師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期目標,教師的成就感和滿意度降低,自身價值無法實現(xiàn),工作幸福感下降。
二、河北省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滯后、管理模式固化、教師缺乏歸屬感。河北省民辦高校的發(fā)展不過20年,其管理的重點放在招生及學生事務上,導致對高層次教師隊伍的管理不夠重視,對教師激勵的作用認識也不夠深刻。認為教師是賺錢的工具,將教師的薪酬看成是支付的費用而不是對學校教育事業(yè)的投資,忽略了教師所應該具有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對于教師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檔案、考勤、工作總結、出勤率等方面,“選、用、育、留”的科學管理理念還沒有得到完全地發(fā)揮,往往是在招聘初期給予很多承諾,而教師真正上崗后卻很難將最初諾言進行落實,培養(yǎng)和激勵理念滯后。
有的民辦高校對教師實行松散式的管理模式,除完成額定的教學工作量外,教師有自由支配自己時間的權利,不坐班。但大多數(shù)的民辦高校,要求全員坐班,不允許教師在外面兼職,加上薪酬水平低,導致工作滿意度低。民辦高校一般實行雙向選擇的聘用制,這使得民辦高校的部分老師缺乏一種對于高校的歸屬感,民辦高校不是他們的“家”,而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驛站,合同期限的長短完全由校方單方面決定。
(二)薪酬激勵缺乏競爭力,福利激勵有待提高。民辦教師的薪酬基本受職稱、校齡、學歷、課時費等影響。雖然薪酬的增加和職稱的提高呈正比,可在科研方面,民辦高校教師始終都處于弱勢地位,職稱提升有著很大難度,造成增加課時量是唯一能提高薪酬的途徑,教學效果的好壞幾乎不能影響教師的收入,使得教師忽視了自身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使那些授課經驗豐富、授課效果好的優(yōu)秀教師感覺無用武之地,從而外流。
民辦高校對教師設立的福利項目存在不夠完善的問題,欠缺實際性的考慮。許多民辦高校為降低資金成本,不按國家規(guī)定為教師繳納五險一金,過節(jié)費、免費體檢、免費旅游、免費服裝幾乎沒有,降低了教師對學校的歸屬和認同感。
(三)績效考核激勵形式化。大部分民辦高校教師績效考核主要是由每個學院的內部評定,即院領導評定。實行的是年底對教師統(tǒng)一考核,考核的內容包括考勤、教學、參賽、科研等。雖然考核的結果都進行公示,但學生評教基本是學生憑個人感覺打分、教學督導評教不能真正走入課堂實際、同事評教看人緣,就是走走形式。對教師起不到什么約束的作用,老師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都會合格。
(四)培訓科研激勵未滿足、晉升激勵模式化。民辦高校在對學校老師培訓、科研方面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師培訓的機會少,形式單一。重視科研數(shù)量輕視科研質量。教師的晉升主要是以工作年限、學歷高低、發(fā)表論文情況、外語水平以及計算機應用水平為考核內容,甚至以招生能力或者高管意志為晉升依據(jù),缺乏把教師的工作表現(xiàn)和實驗實踐技能作為參考標準,也忽略了教師年齡、性別、個性特征等因素的影響。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熱情,降低了工作幸福感。
三、河北省民辦高校高層次人才激勵機制保障措施
(一)歸屬感激勵,構建教師的身心健康體系。為了減輕教師工作的緊張感,提高工作效率,民辦高校有責任為教師建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促進教師關系的和諧。(1)增加投入改善校園和辦公室、教室等的基礎設施和體育設施,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加大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重視身心健康;(2)促進教師間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與發(fā)展。學校組織教師節(jié)假日共同出游,對難題的集體探討,都有利于教師間的彼此了解和溝通,搭建溫馨的人際環(huán)境;(3)為教師建立柔性的工作制度環(huán)境。盡管民辦高校與教師之間是聘任關系,民辦高校教師年輕的特點決定他們渴望自由、獨立,希望被組織信任、認可,所以在制定制度時應避免過于剛性,以免給教師帶來反感,造成負面的影響。
(二)薪酬福利激勵,創(chuàng)設科學的物質激勵機制。在民辦高校的內部,管理者應考慮到不同工作崗位性質的復雜性,把教師工作的難易度、所擔負的責任以及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等作為考量標準,對崗位的價值進行量化考核和評估,做到以崗定薪,內部公平。民辦高校本身薪酬水平與本校以外規(guī)模相似的同類學校也應持平,做到對外公平。民辦高校應對那些超額完成任務的或者有出色工作業(yè)績的教師給予獎勵,把超課時費和獎金作為激勵薪酬的重要部分,按照“按勞分配,兼顧公平,效率優(yōu)先,優(yōu)勞分配”的分配原則,在年末結算的時候給予一定的獎金。為了增加民辦高校的向心力,健康醫(yī)療保健、住房補助、節(jié)假日的慰問金、帶薪休假、低價甚至是免費用餐、趣味性比賽獎勵、健身卡(校內場所)、加油卡、公交卡等適當合理的福利,不僅可以改善教師的生活,還能極大地增加教師的幸福感,增強教師對自己學校的歸屬感。
(三)優(yōu)化績效考核機制。民辦高校教師的績效考核包括五個部分:(1)授課工作量;(2)科研工作量;(3)教學質量的評價;(4)考核評先;(5)高一級職務競聘。鑒于教師的工作成果并不能用顯性的定量結果完全表現(xiàn)出來,要將定量與定性的考核方法相結合。比如教學效果、工作狀態(tài)、個人綜合素質等這些無法統(tǒng)計的指標可以定性考核。可以把教師自我評價和學生評價以及同行評價、領導評價相結合,但是績效考核要以定量指標為主導,兼有定性指標,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對教師的日常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強化,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最后,要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老師,達到有效的激勵作用。
(四)完善培訓、科研、晉升激勵機制。加大對新教師的上崗培訓、在職教職工的學歷進修、國外進修、業(yè)務素質和學術水平的培訓交流、教學方法改進和教學能力提高的培訓、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訓等的投入,從內容到方式甚至到時間的安排,學院都應該給予教師自主權和激勵。加大對科研創(chuàng)新、科研成果的獎勵,讓教師規(guī)劃好職業(yè)發(fā)展的同時,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
根據(jù)教師職務、學識水平和個人的特征,制定出相應的職稱晉升辦法,使教師知識層面和水準能夠得以提升,實現(xiàn)其自身和社會價值。職稱晉升的激勵措施盡量向公平、公正、公開靠攏。晉升考核內容多樣化,不能僅局限于教師的科研成果這些量化的考核,要對質量進行考核。此外,還應該把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的師德、師風等作為參考標準,對教師進行全方位的考核。職務晉升可以給他們心理帶來很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能夠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和工作幸福感,使得他們能更好的教書育人、為民辦高校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道梅.民辦高校教師需要的特點及其激勵研究[J].價值工程,2011.1.
[2]楊從麗.論構建民辦高校中青年專任教師激勵機制的前提和原則——以X學院為例[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2.2.
[3]崔馨.民辦高校教師激勵問題研究[J].天津商業(yè)大學學報,2010.4.
[4]蘇峻,顧慶良.薪酬機制對教師行為模式、激勵和績效影響的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