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濱
[摘要]斯克里溫納(Jim Scrivener)認為英語教學是一種經驗式的學習循環(huán)過程。課堂教學有多種教學模式:邏輯直線型、主題輻射型、叢林路徑型和零星碎布型。本文將其教學理論運用到《語言學導論》課堂教學中,試圖創(chuàng)造出靈活的課堂教學形式,讓枯燥被動的語言學課程學習變?yōu)殪`活主動型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以此改善語言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斯克里溫納教學理論;《語言學導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12-010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2.043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語言學導論》課程是英語專業(yè)研究生階段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其目的在于加強研究生對語言的進一步認識,促進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與研究語言的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本科高年級階段開設過《語言學教程》,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提高其對語言的社會、人文、經濟、科技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語言意思,發(fā)展理性思維。語言學作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對其他領域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并被不斷應用于解決許多與語言有關的問題,如外語教學、詞典編撰、翻譯、人工智能、失語治療等。伍鐵平說語言學為領先學科。語言學學科能幫助年輕人的人文修養(yǎng)、知識結構乃至思維方法、語言學知識都具有積極的特殊的作用。然而語言學課程內容比較抽象,譬如,它包含許多術語、概念、論證、推理,時而還有一些表格、公式等。課程教授的方式一般是教師講解。如果老師缺乏熱情和靈活的教學方法;講授時缺少必要的實例來說明、解釋等,學生會產生畏懼心理。
由于課程概念理論較多,加之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內容有重疊部分,學生感到課程學習枯燥乏味,不盡人意。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斯克里溫納教學理論運用到《語言學導論》的課堂中,將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認為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課堂不同于本科生的課堂。教學應該偏重于老師引導,學生主講為主。純理論化的概念等知識再一一講解已沒有必要。教學應該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啟發(fā)式創(chuàng)新性教學,用語言學中的概念理論去理解語言實例,用語言實例去創(chuàng)新語言理論,增強語言的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斯克里溫納教學理論
斯克里溫納認為學習的過程應當包括五個步驟:第一,采取行動(Do);第二,回憶做了些什么(Recall);第三,進行反思(Reflect);第四,得出結論(conclude);第五,用那些結論去告知或為將來的實踐經歷做好準備(Prepare)。這構成了一個經驗式學習循環(huán)模式。
區(qū)分教與學很重要。信息、指導、幫助可以再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加入,但是自我學習的過程是很關鍵的。英語教學的課堂可多種多樣。課堂教學包括邏輯直線型(logical line)、主題輻射型(topic umbrella)、叢林路徑型(jungle path)和零星碎布型(rag-bag)教學形式。四種課堂教學類型各有特色,皆有利弊。具體來說,邏輯直線型(logical line)呈現項目遞進式,教學效果明顯,對學生的學習又推進作用;目標明確,重點突出。但它會對個人的需求的反應受限,有些絕對性,并且難以做出概述。主題輻射型課堂教學緊扣主題,教學呈現多樣性,有明確的學習的框架;但對于枯燥的主題的聯系含混;很容易變成零星碎布型教學模式。叢林路徑型教學課堂充滿革新挑戰(zhàn)性,它以人為本,對即時需求須做出反應。這種課堂中需要強烈的個人洞察力。但是它駕馭不當,會導致課堂教學漫無目的,偏離計劃和準備;最終導致成為零星碎布型教學。零星碎布型教學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沒有聯系。若有效使用,這種課堂活動呈現多樣性;活動時常會帶給師生驚喜,娛樂性較強。但若使用不當,教學活動將沒有目標,不知走向。學生更對期待老師給予新的驚喜。
二、《語言學導論》認知教學五步法
在語言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認知主體,學習過程必須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善于發(fā)現問題、樂于解決問題的過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活動,以伙伴或小組形式進行探討、交流、合作式學習以求共同完成學習目標。英語專業(yè)碩士生的學習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動發(fā)現問題、協(xié)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生階段的《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與本科階段要有區(qū)別。學生學習不再停留在對概念的理解和消化,而應該是更主動、更能積極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生階段《語言學導論》課堂學生可遵循以下認知教學五步法:第一,提前準備、了解主題;第二,理解概念,尋找實例;第三,對比分析、發(fā)現問題;第四,解決問題、作出論斷;第五,形成思想,做出創(chuàng)新。這也構成了一種經驗式教學循環(huá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認知能力得以加強。
三、《語言學導論》課堂教學具體操作
《語言學導論》課程內容涵蓋豐富。大學本科階段老師一般采用老師講解為主,學生對概念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難。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生應進一步消化這些概念和理論,并能運用概念和理論去分析與批判或歸類整理語言實例,以便做出創(chuàng)新,讓語言最有效地服務于人。因此老師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必須取代老師一言堂的本科階段教學。結合斯克里溫納教學理論,湖南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語言學導論課程組針對2016級碩士研究生的《語言學導論》課程做了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多樣。例如:在講解語言一章時,采用邏輯直線性課堂,老師先給出關于語言的歷時代的不同定義,讓學生找到其變化與改進之處。然后再請同學總結語言的定義;講到語言區(qū)別性特征時,老師給出幾個概念的定義,由學生一一舉出實例來理解消化概念。這堂課老師和學生沿著設定的邏輯路徑遞進式地從語言的定義過渡到語言的特點再到語言的區(qū)別性特征。通過這些活動的設計最終完成學生對語言學的學習任務把握的教學目的。又如在講解語言的變化這個主題時,老師采用了主題輻射型課堂教學。學生被分為五小組,分別以抽簽的形式完成既定任務:語言的變化涵蓋的方面,變化的緣由與實例證明,語言變化的影響,以及每位學生最感興趣的關于語言變化的論文介紹等等。課堂教學活動圍繞這個主題開展。關于語用學,老師會給出一些語言材料由學生自己去用語用學的概念如上下文、認知語境、文本語境、言語行為理論、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理論、模因論、順應論等進行探究。對后面兩個新理論,老師會做簡單地解釋,讓學生先預先了解。學生根據這些理論去探討語言材料,了解語言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有其特定的含義。叢林路徑型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會隨時提出質疑,師生雙方共同探討、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解語言與認知的關系時,老師讓學生先關注認知語言學方面的論文,每位學生做一個十分鐘的匯報。他們選取的材料和認知語言學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赡芎w很廣,認知語言學的認知語義、認知語法的概念例如隱喻、轉喻、范疇理論框架理論、凸顯理論、背景理論、語法化等層面來探討語言實施。這種零星碎布型英語課堂是由一些不太相關的活動組成。但大家會對語言與認知的關系有個全方位的了解。學生會對感興趣的主題加以探究,提出問題;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更高。
遵循《語言學導論》課程的認知教學模式,在各種課堂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充分地鍛煉和提高。《語言學導論》課程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在線教學資源庫必須配套進一步開發(fā)。包含“教學課件”、“練習講解”、“理論與實踐”、“補充閱讀”、“在線測試”、“課程論壇”和“相關鏈接”等單元?!把a充閱讀”想學生根據各章節(jié)的內容,向學生提供相關的語言學論著的節(jié)選、語言學研究論文以及往屆畢業(yè)生語言學方向優(yōu)秀論文,內容包括語言學術語闡釋、主要語言學理論及流派的介紹、最新學術成果及發(fā)展趨勢介紹等等。另外,重視教學方法和課堂講授藝術;嚴格把關內容的篩選和統(tǒng)一;語言學教師隊伍的建設等都對碩士研究生語言學課程的發(fā)展與建設有益?!墩Z言學導論》課程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語言的博大精深、語言的服務意識,要求語言學愛好者進一步深入探討,讓語言的應用更加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