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型文化以物為載體,是構成教育目的一切物質條件的總和。江蘇省揚州市竹西中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用“竹”裝點校園的每一處,讓教育元素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關鍵詞】物型文化;竹文化;校園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52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58-0052-02
【作者簡介】劉嵐,江蘇省揚州市竹西中學(江蘇揚州,225002)校長,高級教師。
“竹西”,對于揚州而言,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專有名詞,在古詩詞里“竹西”則演化成揚州的代名詞。江蘇省揚州市竹西中學以此命名,不僅是因為校址是在古禪智寺的遺址上,更因為“竹西”二字是揚州文化的重要標識,蘊含詩意美感,富有文化底蘊。在校園物型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我校通過具體生動的“竹”形象打造、傳承和彰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竹”內涵,并使之成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代表物。
校園“竹文化”的建設源于山中毛竹成長的一個特點:大約有三到四年的竹筍期,它僅長3厘米。但到了五年之后,竹子會突然發(fā)力,以驚人的速度生長。我們被竹子的內在品質所打動,將竹子的精神凝練為正直、虛心、向上、有節(jié)、樂群,把每一個學生當成一桿良竹來培養(yǎng),鼓勵師生學習竹之精神。我們還在全體師生中征集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最后確定校訓——“像竹子一樣做人”,校風——“正直向上虛心有節(jié)”,教風——“一枝一葉總關情”,學風——“最是虛心留勁節(jié)”。這不僅體現(xiàn)了竹子的精神、文化內涵,更能夠積極營造愛心教育、追求進步的文化氛圍。
徜徉在一個舒展生命、涌動靈性的生態(tài)審美環(huán)境中,師生們潛移默化地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從而獲得情感的濡染、精神的提升與靈魂的凈化,自然也從竹子身上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師們覺得在校園里的這60多種竹子,看起來一模一樣,其實各不相同,竹葉有長有短,竹竿有圓有方,竹心有虛有實……就像在教室里的學生,個性特長、興趣愛好、成長經(jīng)歷、家庭背景……各不相同。要想了解他們并非易事,但是要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只有從了解他們入手,在課堂教學中推行“差異教學”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才能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長、獲得成功。同樣不同的竹子有著不同的用處,實心竹是用來做毛筆的,而高節(jié)竹則可以用來做笛子和簫——正是這告訴我們教師不僅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更要幫助教師成長,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隨著竹子的種植,校園環(huán)境得到了美化,但我們校園物型文化建設并沒有止步。我們將竹子種植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建設成“桂竹園”,因為整個院子里,一共種植了24種竹子和一棵桂花樹。這樣的命名也源于諧音“貴竹”,即以竹為貴。我們還在園中利用黃山石搭建了三處假山,并且在三塊石面上雕刻了有關“竹西”的名詩名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等。竹石掩映,人文成趣,這里不僅是學生認識竹子的好地方,更成為師生課余休閑的好去處。
除了“桂竹園”,校園中的另外還有三處園林小景,分別命名為“成蹊園”“中孚庭”和“游學林”。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這四處園林小景的名字中嵌入了“竹西中學”四字。其中,“成蹊園”中的“蹊”諧音“西”,這取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爸墟谕ァ崩锓N植了20多種荷花以及江南水鄉(xiāng)的各種水生植物,如茨菰、茭白、菱角、芡實等。這處景觀不僅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水生植物的場所,更重要的是通過其名稱的由來,可以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因為中孚卦是易經(jīng)64卦的中第61卦,俗稱水卦,卦形外實內虛,喻心中誠信,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而“游學林”則是因為立有日本禪宗第一人——慈覺大師的紀念碑,慈覺大師從日本到中國來求學佛法之際,堅持做兩件事:一是棄舟馬,因為他認為學習是一件苦事,要能吃苦就不能有享受;二是堅持用中文寫日記,他覺得學好一門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寫日記。后來他的日記編印成書,名為《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與《大唐西域記》《馬可波羅記》稱為三大東方游記。這給我們學校德育提供了很好的教材。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追求一種整體的優(yōu)勢,樹立一種群體的共同價值觀,從而對師生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把廣大師生的行為系于一個共同的文化精神上。我校在學校物型文化建設過程中著力處理好三對關系:
一是歷史文化傳承和現(xiàn)代德育的關系。我校在校園環(huán)境美化過程中,選擇用“竹”作為傳承傳統(tǒng)文脈和育化現(xiàn)代德育的載體。目前我們校園里的竹子品種已經(jīng)達到60多種,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都種上竹子,無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竹子婆娑的身姿。實驗樓前的早園竹,昂首挺立;運動場上的孝順竹,圍抱共生;綜合樓前的茶桿竹,枝葉相連……從中我們可以挖掘出孝順、團結、堅守、正直等一系列德育點?!爸裎幕碧厣粌H在校園綠化景觀中得到了體現(xiàn),還能為進一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心胸和良好的品格提供營養(yǎng)。
二是硬環(huán)境的科學性設置和藝術性展示的關系。我們精心選擇一些有特色、有文化、藝術背景的竹子品種在校園栽種。娟秀文雅的鳳尾竹、瀟灑飄逸的佛肚竹,情韻幽深的湘妃竹、骨節(jié)勁奇的羅漢竹、稈紫古樸的紫竹等,它們與校園建筑輝映成趣,成了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成了縈繞校園的一道文化氤氳,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審美的愛好和高雅的情趣。
三是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塑造人的關系。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受到環(huán)境的制約和熏陶,但同時又影響改造著環(huán)境。漫步在校園中,不僅可以看到青青翠竹,還有很多校園文化的宣傳展板,如音樂墻、藝術走廊、名人墻、校友廊等,在青青翠竹掩映中有兩個特別的文化展示——竹文化展室和校史墻?!爸裎幕闭故彝ㄟ^百余種竹制品讓學生對竹子和文化、生活、藝術的關系有了更深的了解,校史墻以畫卷的形式按照時間順序來展現(xiàn)學校發(fā)展歷史。這些校園文化布置都可以激勵學生,在他們的品德和情操上發(fā)揮著陶冶、感染的作用。
有人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根植于內心的修養(yǎng);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一所學校物型文化建設的關鍵,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學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為展示學校獨特形象、凝聚學校成員心志、推動學校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巨大能源。我校著力進行校園物型文化建設,營造各種學習文化氛圍,都是著眼于發(fā)展中的人,重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重在校園內學生個體終身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旨在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和能力。這就是我們在校園物型文化建設路上一直在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