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楊煜函
旅行的方式不只一種,可以是在路上可以是在書中,也可以在電影里。當(dāng)光影的藝術(shù)搭建起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場光影之旅就此展開。
我這個人有一點(diǎn)強(qiáng)迫癥,喜歡收集各種票據(jù),最多次的是每一次旅途的車票,景區(qū)門票,能留下的我都會留下。平時還留下了一些快遞單等。心血來潮整理一下,發(fā)現(xiàn)還有不少的電影票。
一張一張地把電影票鋪開,按著時間順序排列起來,從去年的五月份一直到現(xiàn)在,一共二十多張電影票,疊起來成一小沓用夾子夾起來,才發(fā)現(xiàn)這二十多場電影幾乎陪我走過了一整個春夏秋冬,有童話,有喜劇,有科幻,不知不覺地堆砌起來一個電影小屋。
看一場電影,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個好的天氣,一個空閑的下午,訂上了想看的電影,去電影院的路上暢通無阻,如果可以帶上一個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簡直完美!在電影院很少看見一個人來看電影,大部分人會認(rèn)為一個人來看電影會比較奇怪,但奇怪在哪里又說不出來,大概會覺得很孤獨(dú)或是很尷尬。
但我可能是個奇葩,二十多場電影,我一個人去看的不少,在同一家電影院,同一個放映廳,同一個座位。我覺得有時候和人一起看電影會麻煩,兩個人需要對上時間,一個人必須要遷就一個人的時間習(xí)慣和觀影習(xí)慣,或許在某一個細(xì)節(jié)會產(chǎn)生一些小的嫌隙,總有點(diǎn)尷尬,因為觀影亦可觀人。如果不是足夠的了解對方,或許會破壞心情,從而影響觀影效果。
在黑暗的放映廳里,巨大的白色熒幕上變換著各種色彩,人物場景在不斷地流轉(zhuǎn),各種聲音充斥在耳邊,觀影的人各懷心思,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也有入戲的觀眾,心情隨著影片不斷起起落落,如同離開了水的魚,缺氧一般大口呼吸著。有的高興地來卻失望的看,一手托腮,面無表情,眼皮上下的掙扎,似乎下一秒就要赴周公的宴席。他們在熒幕的反射下顯得十分真實,再到燈光亮起,驚醒夢中人,恍如隔世。再看著他們一個一個的離場,熒幕變回白色,才反應(yīng)過來這場電影真正的結(jié)束了。
泡了一年電影院的我發(fā)現(xiàn)電影院常年駐扎著三種類型:家庭,情侶,學(xué)生。
家庭型,帶著孩子的家長們,總是喜歡兩家人湊在一起,幾個小孩是一撥大人們是一撥,家長們帶著幼小的孩子們來看電影,一般選擇動漫電影,一些界限模糊的電影,只需要在某些鏡頭時候用手捂上孩子的眼睛就可以了,比如帶著孩子看《畫皮》的家長。
然后是情侶們,情侶們總是會產(chǎn)生觀影分歧,女孩偏好文藝?yán)寺矂∑?,男孩則追求刺激在動作大片里幻想自己是超級英雄,但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除了恐怖片也就愛情片,為了能哄得女孩子芳心男孩們有的只能放下自己的英雄夢,花枝招展的姑娘們牽著身后抱著爆米花拿著飲料還得挎著包的男孩們,伴隨著竊竊私語和嚼爆米花卡擦卡擦的響聲。
最后是學(xué)生們,各個階段的學(xué)生聚集在電影院,有的是沖著大片而來目的明確,有的三心二意選擇困難,有的只是為了吃一桶爆米花,他們結(jié)伴而來,電影怎樣其實并不重要,同學(xué)們聚集在了一起,做同一件事,產(chǎn)生集體的榮譽(yù)感。
以前有句話叫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對于個人來說貌似如此,但是我們作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既是演員也是觀眾,我們主演自己的電影,在光怪陸離的世界里穿梭,我們的電影人來人往,有人早早的退場,也有人看到他認(rèn)為的最后一秒。而我們作為觀眾觀看他人的電影,將一百多分鐘放大投射到整個人生,當(dāng)這部電影結(jié)束,我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我葷素不忌,各種電影基本都看,沒有特別挑剔,沒有必須看和必須不看,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翻著這二十多張電影票就像翻動我這一年,從童話愛麗絲漫游仙境到未來世界的攻殼機(jī)動隊,有讓人目不暇接的美景,有讓人唏噓的遭遇,有讓人紅了眼圈的感動,有大開大合的視覺沖擊。
在平時的小假期我都會行走在路上,用兩三天的時間去觀察一個城市,從城市的交通,人們的生活,盡量讓自己靠近這個城市,我發(fā)現(xiàn)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成為城市中的一員,投入這座城市的電影。在這場旅行中,既是游客也是居民,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在各個角落里穿行,日與夜交替,光與影穿插。
之前看到一句話,說如果不能旅行就讀書吧,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如果既不能旅行也靜不下心讀書,就去看一場電影,電影里的世界也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