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鳳
俗話說,教書育人,德育為先,德育是一所學校教育的統(tǒng)帥。在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道德教育。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棟梁之才,培養(yǎng)建設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除了掌握頂尖的科學知識,擁有崇高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也是合格人才的重要標準。小學生剛進入校園,各方面都恰似一張白紙,正是形成良好品德、樹立健康人格的重要時期。因此在小學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意識,不僅要設立專門的德育課程,舉辦各種德育活動,還要將德育工作滲透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德育與別的教育不同,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積累、不斷地滲透。因為從思想層面來看,形成一種品德、建立一種人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德育內容,潛移默化中幫助小學生形成健康的品德和人格。
一、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階段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小學的德育就是為學生一生的品格樹立和人格形成打下基礎的階段。目前的社會風氣整體偏急躁,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違法、不良的行為和現(xiàn)象增多,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也讓小學生接觸到比以往更多的人和事,好的不好的都有。如果學校不能通過德育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判斷,很可能會受社會上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造成人格和品德的偏差。因此,小學教育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關鍵地位。德育建設就是要從小學生起,培養(yǎng)學生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強調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通過德育建設,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形成先進的思想、高尚的道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當一個人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對其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激發(fā)一個人更深的潛能的發(fā)揮。
二、當前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shù)小學和老師都還保持著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學科本位,只注重對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關注學生的分數(shù)高低,卻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變化,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不少教師將“教書”與“育人”分割開來,忽視了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品德的教育。大多數(shù)小學的道德教育內容滯后,重大節(jié)而輕小德。教師往往只是進行一些“熱愛祖國、關愛集體”等大的方面的道德說教,對小學生日常行為中的小細節(jié)缺乏道德教育,忽略了對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互相合作、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平等互助等細節(jié)品行的培養(yǎng)。另外,小學生的德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全面配合,單憑學校單槍匹馬效果不佳。目前,小學的德育卻存在著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脫節(jié)的問題,缺乏學校和家長的溝通機制,以及學校與社會的共享機制。僅依賴學校一方面,力量弱小,小學德育的資源比較單一,對小學生品德的教育不夠全面,不能幫助學生建立全面發(fā)展的品德和人格。
三、讓德育之花綻放小學課堂的策略
1.轉變傳統(tǒng)觀念,樹立課堂教學融入德育的理念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大多是將學科教學與德育分割開來,學科教學僅僅注重對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學科教師并不認為德育是自己的教學內容,因此把重點都放在了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如何提高學生分數(shù)上面。要想小學的德育真正取得效果,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分數(shù)論的觀念,切實實施素質教育,將學生的德育納入工作重心,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小學生的德育工作,樹立“教書育人,德育為先”的理念。有了正確理念的指導,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中,自覺融入德育的部分,重視在日常小事中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
2.深挖教材,找準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最佳結合點
學生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教學,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德育滲透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將德育與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師要深入揣摩教材以及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找到可以滲透德育內容的最佳結合點。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恰當?shù)貙W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露痕跡地對小學生進行情感陶冶、意志培養(yǎng)和道德規(guī)范。在課堂中融入德育并不意味著要教師不重視學科知識的傳授,二者需要有機融合,通過教師采用巧妙的教學方式來實現(xiàn)德育和教學的統(tǒng)一。
3.因材施教,在教學課堂滲透德育要有針對性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基礎、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滲透德育內容的時候,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選取不同的德育內容。低年級的學生重在啟蒙,高年級的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需要教師有效引導,而不能強硬灌輸。教師在進行德育時,選取的德育內容要適當、貼切,不能過多過量,否則會收到相反的效果。教師的教育方法也應該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有所改變,盡量使德育融入教學的過程自然,不生硬,文化性和思想性兼?zhèn)?,讓學生樂于接受,才能收到好的德育效果,讓德育之花綻放小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鄢紅.淺談小學德育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3).
[2]桑杰.淺談小學德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2016(6).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