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利
【摘 要】青衣是評劇重要的行當之一,且表演藝術(shù)是青衣的核心與生命,所以為了更好地表演評劇我們?nèi)η嘁卤硌菟囆g(shù)進行分析,包括評劇青衣中扮演的人物特點、表演的特點以及表演的流派等各個層面,而且在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加深層次,從而對評劇青衣的表演形式掌握更加透徹,以提升評劇演員的表演水平。
【關鍵詞】評?。磺嘁?;表演;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3-0034-01
作為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的評劇是中國古典藝術(shù)的表演形式之一,而且它曾經(jīng)被認定為中國的第二大劇種,并且流行于中國的北方地區(qū),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評劇中花旦和青衣是其中的兩大行當,所以這兩者在評劇中都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在進行評劇表演藝術(shù)分析時,我們應該主要分析這兩者,其中二者的形象大多為女性,而且在表演過程中,他們在唱功、念白以及舞臺動作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一、評劇青衣扮演的人物
同所有的戲曲行當?shù)谋硌菟囆g(shù)一樣,評劇青衣對塑造人物形象也很看重,可以說是其最高任務。而行當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演人不演行”也是來源于此。在評劇中有很多經(jīng)典的角色都深深地印在觀眾的腦海里,并且令人回味無窮。這些人物形象都很好地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所以有很大的藝術(shù)價值。如韓少云創(chuàng)造的“韓派”,以唱腔的圓潤醇厚、吐字清晰著稱,也因其獨具特色的唱腔,很多人物形象被人稱贊。而且其劇目《小女婿》、《小姑賢》、《江姐》、《杜鵑山》中的形象鮮明有特色,甚至有些已被拍攝成影視劇,值得藝術(shù)表演家進行進一步研究。
當然,對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就需要去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那么首先我們就要去了解青衣所扮演的人物類型以及人物類型的特點。評劇青衣同所有戲曲行當?shù)那嘁乱粯?,扮演的角色多為莊重的中青年婦女。稱之為“正旦”,后來之所以稱之“青衣”,是因為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他們大多穿青色褶子。也正是因為這些角色的成功塑造,青衣成為了評劇主要的兩大行當之一,而以青衣為主演的評劇劇目不計其數(shù),著名的角色更是信手拈來,例如《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牛郎織女》中的織女、《白蛇傳》中的白素貞等。
二、評劇青衣表演的特點
評劇青衣表演中同樣講究“四功五法”,其中四功包括唱念做打,五法包括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的成功展現(xiàn)是評劇青衣表演成功的關鍵。但是在所有功法中,唱功為評劇青衣表演藝術(shù)的主要特征,所以評劇青衣要求其表演者有很強的唱功功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最終較理想的表演成果。例如著名的評劇青衣表演藝術(shù)家白玉霜就具備很強的唱功,也正是因此,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代表作品《珍珠衫》中的王三橋、《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既然評劇對唱功要求如此之高,那么其唱功的特點就會有多種,從而才能塑造出不同的角色,如通俗、婉轉(zhuǎn)、流暢等,均是青衣唱法的特點。當然不同的演員表演相同的角色時所呈現(xiàn)出的舞臺效果也是不同的,但無論如何他們要想成功地塑造角色,帶來比較佳的表演效果,就需要具有很強的唱功,而且要能夠遵循青衣表演過程中的一些表演特點。
三、評劇青衣表演的流派
評劇青衣表演藝術(shù)的靈魂,是具有不同藝術(shù)流派的不同個性特點。在評劇青衣表演者表演的過程中,不同的表演藝術(shù)家的風格不全相同,也因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在具有評劇青衣一些共同的特征之外,也都有各自的特點?!傲髋伞?,即“藝術(shù)流派”,其具體指的是“在中外藝術(shù)發(fā)展的一定歷史時期里,由一批思想傾向、美學主張、創(chuàng)作方法和表現(xiàn)風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藝術(shù)家所形成的藝術(shù)派別。”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流派的興起,使得我國藝術(shù)進步飛速,并且不斷進入成熟時期。每個流派都有各自的創(chuàng)始人和傳承的風格,如京劇的四大名旦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他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表演特色。
同樣,評劇青衣也擁有許多不同的藝術(shù)流派,正是由于這些流派的存在,才使得評劇青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例如白玉霜創(chuàng)造的“白派”藝術(shù),其特點為唱腔低回婉轉(zhuǎn),且具有十分深厚的情感,因而使白玉霜有著“評劇皇后”的美稱。其第二代傳人李再雯,又在傳統(tǒng)的流派基礎上繼續(xù)創(chuàng)新,從而又為白派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即音色優(yōu)美、渾厚的特色,其代表劇目有《秦香蓮》、《杜十娘》等。再如新鳳霞創(chuàng)造的“新派”藝術(shù),該流派表演者嗓音甜潤清脆、優(yōu)美動聽、婉轉(zhuǎn)傳神,也因其具有流利的花腔被稱為“疙瘩腔”,同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其第二代傳人也不斷創(chuàng)新流派的唱功等各個方面,使得塑造的人物形象具體生動。其代表劇目有《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等。
評劇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于中國北方地區(qū)。像所有劇種一樣,它的核心也為其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shù),所以若想成功塑造評劇中的人物,首先就應研究評劇青衣的表演藝術(shù),而且在分析時,要注意全面系統(tǒng)、深入細致,以求深層次了解青衣的真正藝術(shù)內(nèi)涵,從而成功展現(xiàn)評劇青衣的特色。
參考文獻:
[1]郭荷菊.評劇花旦和青衣的表演藝術(shù)分析[J].戲劇之家,2016,(5):52-53.
[2]李廈.評劇表演藝術(shù)的審美特征研究[J].戲劇之家,2016,(4):85-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