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影
(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4)
結石是人體或動物體內(nèi)的導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腎臟、輸尿管、膽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體塊狀物。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泌尿系結石的形成與尿液中膠體和晶體的平衡失調(diào)有關,結石可見于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形成了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最常見。而胃結石是在胃內(nèi)逐漸形成的異物團塊,多由于飲食生冷,過食酸澀之物,傷及脾胃致使胃腑塞滯,不能腐熟水谷,脾失運化,升降失司所致。本文就以四金湯為基礎方治療結石的臨床應用做一綜述。
泌尿系結石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中醫(yī)學石淋、腰痛、血淋等范疇,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里就有關于“淋證”的記載?!督饏T要略》明確指出:“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蹦I結石屬于中醫(yī)砂石淋、尿血、腰痛、虛損及關格等范疇,其病因病機為濕熱蘊結、陽虛氣弱、氣滯血瘀、運化無力、脾腎虧虛。其中濕熱蘊結為平素多食辛熱肥甘之品,或嗜酒太過,釀成濕熱,注于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時日既久,尿中雜質(zhì)結為砂石,即為石淋?!督饏T要略心典》喻為“猶海水煎熬而成鹽堿也”。陽虛氣弱,運化無力由于腎主水,腎陽虛無以蒸化,腎氣虛無以推動,結石久留,水道不通,腎氣日消,終可導致腎氣衰敗,陰陽離絕。而脾主運化水濕,腎主一身之水,結石梗阻,水濕內(nèi)停,常可影響脾腎功能,且久病之后,疾病性質(zhì)由實轉(zhuǎn)虛,每易出現(xiàn)脾腎虧虛。腎輸尿管結石其主要病機為濕熱蘊結,膀胱氣化失利所致,治以清熱利濕、通淋化石為主。
輸尿管有三個狹窄,因此泌尿系結石很難自行排出體外,何霖強[1]應用排石四金湯(金錢草、海金砂、雞內(nèi)金、冬葵子、滑石、郁金、甘草、懷牛膝梢)中金錢草善于排石,化石溶石,海金沙善于尿道止痛,雞內(nèi)金有化石溶石治療尿路結石500例,取得滿意效果,臨床若尿管痛甚者加琥珀末或砂牛末沖服,血尿加小薊、旱蓮草,如有發(fā)熱加紫花地丁、黃柏,腰痛加川楝子、玄胡,氣虛加黃芪,體虛加杜仲、獨活,腎陽虛加熟附子、肉桂,腎陰虛加熟地、女貞子,對久不移動的結石加穿山甲。同時,周盈盈等[2]耳穴壓豆聯(lián)合加味四金湯輔助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后排石,能促進結石排出,縮短排石時間,緩解排石疼痛,具體操作為耳穴壓豆法:取病側在上方的側臥位,于患者結石部位、交感、神門、下焦、腹外穴等各穴位貼壓王不留行籽,按壓60 s,每次5次,持續(xù)7天,交替另一側耳穴壓豆,反復2次,1療程28 天。加味四金湯(海金砂、雞內(nèi)金各20 g,金錢草、黃芪各30 g,郁金、石韋、滑石、枳殼、瞿麥、川牛膝、冬葵子、桃仁、王不留行各15 g,炙甘草10 g),每天1 劑,文火煎藥煮2次,取藥液500 mL,分早、晚服用。療程28天。提高排石的效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胃石癥屬中醫(yī)的“胃脘痛”、“痞滿癥”、“噯氣”等范疇,其病機特點為飲食不節(jié)、食滯胃脘等因素,導致中焦氣機阻滯,脾胃升降失常,痰、濕、食、血,隨之而停,日久損傷氣血、陰陽而成本虛標實之證。如《景岳全書》中云“飲食之滯,留蓄于中,或結聚成塊,或脹滿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著,乃為之積”。治以調(diào)理順達氣機,恢復胃之通降為大法。臨癥再分別施以益氣健脾、疏肝理氣、消食導滯、豁痰祛濕等法,使氣機通順條達,脾胃升降功能恢復[3]。
本病屬于中醫(yī)“黃疸”“腹痛”等范疇。其病因病機大多為痰濁、濕熱、蟲積、內(nèi)傷等。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性上腹部隱痛、消化不良,正如《靈樞·脹論》:“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尿石癥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對腎功能損害較大,嚴重者可危及生命[7]。而以排石四金湯為基礎方治療結石癥,提高結石排凈率,無明顯副作用,是治療泌尿系結石好方法,臨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