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董立維,馬顯杰
(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1.輸血科;2.整形外科 陜西 西安 710032)
現今的臨床醫(yī)療工作中,成分血已經取代全血成為臨床輸血治療的新標準[1-4]。不同于其他外科以解剖部位進行分類,整形外科因治療范圍涉及全身各個部位,手術方式多樣,因此對于臨床輸血治療的要求也必然存在著相應的特點,卻罕見相關報道。本文擬對本院整形外科成分輸血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整形外科行成分輸血的134例患者的資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58例,年齡1歲4月~93歲,平均32.08歲。
1.2 方法:將134例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對患者的一般資料、疾病類型、輸血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對整形外科患者臨床用血的特點進行總結。使用的血液成分有:血漿(包括普通冰凍血漿、新鮮冰凍血漿、單采新鮮冰凍血漿)、紅細胞制品(包括懸浮紅細胞、少白細胞懸浮紅細胞)、血小板(包括濃縮血小板、少白細胞單采血小板)、冷沉淀凝血因子等,均由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輸血科采集及制備。其中每200ml全血可分離紅細胞懸液1U,或濃縮血小板1U;每200ml的新鮮冰凍血漿可分離冷沉淀2U,1U血小板計數為>2.0×1010;單采血小板是由血小板單采機所制備,計量單位為“一治療量”,每治療量相當于10U血小板,血小板計數>2.5×1011。
血液制品應用種類主要為血漿及紅細胞制品,血小板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僅在部分體表腫瘤的患者中有所使用。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以創(chuàng)傷、腫瘤、修復重建患者為主,其中導致患者輸血前五位的病因分別為(降序排列):頜面多發(fā)骨折、體表腫瘤、大面積皮膚軟組織撕脫傷(不含頭皮撕脫傷)、瘢痕、頭皮撕脫傷。具體情況見表1~2。
血液制品類型 血漿(ml) 紅細胞制品(U)血小板(U)冷沉淀(U)
表1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整形外科患者血液制品使用情況(n=134)
整形外科收治的患者有其專業(yè)特殊性,患者病情多樣,手術涉及全身各個解剖部位。結合統(tǒng)計數據可見,整形外科收治的需要輸血的患者中,以創(chuàng)傷、腫瘤、修復重建患者為主,表2中統(tǒng)計的前五類病因的患者人數占所有輸血患者總數的74.63%(100/134)。頜面多發(fā)骨折、皮膚軟組織撕脫傷(不含頭皮撕脫傷)、瘢痕患者人均用血量明顯少于體表腫瘤及頭皮撕脫傷患者。而體表腫瘤患者因其病情的特殊性,不同患者之間用血量差異巨大,但人均用血量仍遠高于其他病因患者,用血種類也最為復雜;且體表腫瘤患者對于冷沉淀及血小板的應用說明術中出血及大量輸血后對患者的凝血功能已造成不良影響,需要外源性的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本次研究結果與患者臨床實際表現相一致。結合統(tǒng)計數據,整形外科患者易出現用血需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手術區(qū)域彌漫性出血:主要見于皮膚軟組織撕脫傷,腫瘤、瘢痕切除、慢性創(chuàng)面清創(chuàng)后形成的創(chuàng)面出血。此類手術往往涉及范圍較大、時間長,形成的大面積缺損需要以皮片、皮瓣甚至顯微外科技術進行修復。因缺損修復、完全覆蓋創(chuàng)面本身需要一定時間,從而導致創(chuàng)面形成后面臨較長時間的緩慢滲血,且總出血量往往易被低估。此外嚴重頜面部骨折患者在行切開復位固定術中也易于骨面及骨折斷端形成少量但持續(xù)性的滲血。當手術時間較長時容易累積導致血容量過度損失,術中需仔細留意。
表2 前五類病因患者用血情況統(tǒng)計 (xˉ±s,n=100)
3.2 血供豐富的腫瘤切除:以神經纖維瘤、血管瘤最為常見,此外鱗癌、惡性黑色素瘤、血管脂肪瘤、纖維瘤病、血管肉瘤、神經鞘瘤等腫瘤亦較為常見。此類腫瘤或因瘤體本身特點即為富含血竇樣結構,或因患者病情遷延多年導致瘤體巨大、血供異常豐富,在術中進行瘤體切除時往往出血異常兇猛[5]。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術前務必完善相關檢查,提前與相關科室進行溝通協調,足量備血;必要時術前先行血管造影,對于滋養(yǎng)血管栓塞后再行手術。
3.3 知名動脈血管損傷導致的出血:常見于各類外傷導致的知名血管破裂損傷,包括頭面部的面動脈、顳淺動脈、枕動脈等,上肢尺橈動脈及下肢股動脈、脛后動脈、足背動脈等損傷[6]。此類傷者均為多發(fā)傷、多處傷,在涉及肢體大血管損傷時往往還需要多學科協作,對損傷血管進行修補,以保證肢端血運。
整形外科患者用血原因主要為圍手術期急性失血后的有效循環(huán)容量補充。血小板制品及冷沉淀凝血因子僅在體表腫瘤的患者中應用,用于預防及治療大量輸入庫存血后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對于整形外科大多數接受成分輸血治療的患者來說,因用血量相對較小,在嚴格遵循輸血規(guī)范的前提下,產生各類嚴重的不良后果的風險較低。但對于某些需要短時間內輸注大量血液制品特殊病例,對于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的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7-9]。大量輸血患者輸血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較高,主要包括低體溫、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等[10-12],其中凝血功能障礙、持續(xù)性低體溫和嚴重酸中毒被合稱為“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致死性三聯征”[13-15]。對于部分大量輸血患者,由于術中輸液和輸入庫存血而導致凝血因子減少的情況發(fā)生較為普遍,因此及時復查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等實驗室數據,合理選擇并及時調整輸注血漿或冷沉淀的劑量,對于患者愈后及合理利用血液制品資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O'Shaughnessy DF,Atterbury C,Bolton MP,et al.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fresh-frozen plasma, cryoprecipitate and cryosupernatant[J].Br J Haematol, 2004,126(1):11-28.
[2]Malone DL,Hess JR,Fingerhut A.Massive Transfusion Practices Around the Globe and a Suggestion for a Common 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J].J Trauma,2006,60(Suppl):S91-96.
[3]大量輸血現狀調研協作組,楊江存,徐永剛,等.全國多中心大量輸血凝血指標調研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7):632-635.
[4]大量輸血現狀調研協作組,楊江存,徐永剛,等.大量輸血指導方案(推薦稿)[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7):617-621.
[5]Zide BM,Levine SM.Hemangioma update:pearls from 30 years of treatment[J].Ann Plast Surg,2012,69(1):99-103.
[6]唐銀科,師俊莉,郝冬月,等.頜面部創(chuàng)傷的整形外科急診處理[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 2017,28(7):419-421,428.
[7]王吉文,王連,張茂.創(chuàng)傷大量輸血治療方案的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3,15(1):79-82.
[8]Lavoie J.Blood transfusion risks and alternative strategies in pediatric patients[J].Paediatr Anaesth,2011,21(1):14-24.
[9]關紅艷,鄂淑云,梁振亞.大量輸血并發(fā)癥的觀察及治療[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127-128.
[10]王同顯,馬保鳳.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大量輸血的研究進展[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7):636-638.
[11]Yang JC,Wang QS,Dang QL,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 of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n China and a synopsis of the proposed guidelines fo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J].Medicine,2017,96(31):e7690.
[12]Roberts DJ,Field S,Delaney M,et al.Problems and Approaches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J].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2016,30(2):477-495.
[13]馬麗.創(chuàng)傷患者大量輸血的策略及新理念[J].醫(yī)學綜述,2010,16(22):3463-3465.
[14]梁吉平,馮婷.大量輸血及其并發(fā)癥的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7):59-60.
[15]Turan A,Yang D,Bonilla A,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J].Can J Anaesth,2013,60(8):76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