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蘇錦
【摘 要】 觀察是描寫的前提,兩者相輔相成。教學中要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的訓練,夯實寫作的基礎。
【關鍵詞】 觀察方法;描寫訓練;提高途徑
描寫,作為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在文學作品中有重要的地位。那些流芳百世的經(jīng)典名作,如果把其描寫的內容統(tǒng)統(tǒng)刪除掉,那將會是多么的單調乏味。即使學生的優(yōu)秀佳作,也要用描寫來增彩潤色,豐富內容。因此,描寫能力的強弱是直接關系到寫作能力強弱的一項硬指標。那么,提高學生描寫能力就顯得很重要了。
一、學習描寫,首先要學會觀察
我們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將生活中的見聞記下來,比如花鳥蟲魚、風雨雷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等等,寫成觀察日記,一百字、二百字,隨機行文,養(yǎng)成勤于觀察和勤于寫作的習慣。讓學生覺得有東西可以寫,作文時才有內容可用。指導學生觀察事物時,要注意方法的點撥:
(一)確定觀察目的,定好觀察點。為了寫猴子去動物園參觀,就要留心它的長相、動作、表情,留心猴子喜好的食物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當猴子爬樹時仰視遠觀,喂食時近觀,嬉戲時旁觀,只有看得仔細,才能寫得具體。
(二)注意觀察順序,把握好觀察重點。當身臨大自然,面對較為復雜的物象,按一個順序觀看,從上到下,由外而內,有利于客觀地把握事物的特點,行文時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
(三)善用對比抓住特征。當描寫一個熟悉者的外貌時,抓住這個人獨特的特征,準確、生動、形象的再現(xiàn),就是我們作文時描寫的目的。觀察人物的特征,要啟發(fā)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可以縱比,也可以橫比??v比突顯事物的發(fā)展過程,讓讀者了解事物成長的奧秘。而橫比,用同類或反面的事物比較,使事物鮮明的個性特征躍然紙上,在讀者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在觀察中訓練思維能力。古人王戎看到路旁的李樹果子多,就知道果子味苦難吃。王戎就是運用了邏輯思維進行推理的:假如果子好吃,就會爭相采摘。而路旁李樹,果子多竟然無人采摘,那一定是不好吃的了!我們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要上升到思維的高度,往往能高屋建瓴,左右逢源。
二、科學訓練,有法可循
如果從語篇的角度訓練描寫能力,即是讓學生連詞成句,連句成段;再從寫作流程上,描寫前應先使學生覺得有內容可寫,在作文前積累些素材,解決好“寫什么”的問題和“怎樣寫”的問題。當條件都具備時提筆寫文章,自然左右逢源,滔滔不絕如江河。因此把中年級作為寫觀察日記的實驗年級,也是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重要階段。
(一)觀察日記訓練。1. 確定目標和任務,堅持日有所記。2. 教給寫作知識,指導學生描寫具體的方法。3. 經(jīng)常督促檢查,定期評點佳作。4. 適當運用范文,引導后進生迎難而上。5. 創(chuàng)造條件,豐富寫作成果的展示渠道,激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寫作。
(二)片段作文訓練。1. 創(chuàng)作寫作情境,堅持每周一練。2. 嘗試小組合作,互學互助互改。3. 建立“錦囊袋”,分類歸檔形式“數(shù)據(jù)庫”。
仔細觀察是描寫的前提,唯有作者用心觀察,披情入文,才能寫出流露作者情懷的文字。不為描寫而描寫,避免無病呻吟的鋪陳。在描寫訓練上,立足生情,制定寫作計劃,按照科學的方法抓好落實,促使學生的描寫水平上升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 胡懷春. 寫作教學中細節(jié)描寫的深化策略[J]. 語文天地,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