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依瑪
摘 要:幼兒對于繪畫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用繪畫來表達自己觀察到的事物,繪畫是幼兒表達思想感受的特殊語言。繪畫也可以刺激幼兒的感官,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在幼兒語言訓練中以繪畫為載體,讓幼兒用語言描述繪畫,表達思想感情,從而使自己的語言得到訓練與發(fā)展。本文就如何運用繪畫加強對幼兒的語言教育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給幼兒語言教育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運用;繪畫;幼兒語言;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7)12B-0042-02
幼兒階段是幼兒掌握語言最快速與最關鍵的時期,緊緊抓住幼兒掌握語言的關鍵時期,加強對幼兒的語言訓練,可以以語言發(fā)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幼兒教育要高度重視對幼兒的語言教育。幼兒掌握語言的途徑是多方面的,而繪畫是一種圖畫語言,它與口語的功能與性質是相似的,是幼兒進行交流與認識世界的有效工具。繪畫是通過形象化的藝術符號進行表達與交流的形式,這種形式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可以在繪畫中有意無意地進行語言學習,取得語言學習的理想效果。
一、在幼兒語言教育中運用繪畫的作用
(一)激發(fā)幼兒語言學習興趣
文字與繪畫是不同的概念,繪畫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這種特殊的語言形式更加直觀,繪畫也可以轉換為語言來描述與表達,即可以用語言的形式對繪畫作品進行描述,因為繪畫具有傳遞語言信息的作用。從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及特點來看,幼兒對于書寫與繪畫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由于好奇心的作用,幼兒對于圖畫十分敏感,甚至會對簡單的圖畫產生興趣,繪畫也成為他們的心理需要。幼兒天性喜愛繪畫,喜歡鮮艷的色彩與圖案,幼兒的繪畫作品中體現(xiàn)了他們的夢幻世界,也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情感。因此,在語言教育中教師可以將語言訓練與繪畫緊密結合,讓繪畫成為語言教育的重要載體,這對于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促進幼兒的語言發(fā)展
利用圖畫教學能夠有效刺激幼兒的感官,幼兒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圖畫的直觀性適合幼兒認識事物特點,在語言的學習上運用繪畫,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表達欲望,使幼兒的語言在潛移轉化中得到鍛煉,逐漸形成語言表達能力。幼兒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語言訓練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在學習中形成語言表達習慣,并且不斷豐富語言,提高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在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時,對幼兒語言的教學深度通常難以把握,因為幼兒語言的邏輯還沒有形成,他們最喜愛的藝術方式就是繪畫,他們喜歡在繪畫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繪畫成為語言表達的源頭,繪畫也成為幼兒表達的工具,可以在語言訓練中應用繪畫發(fā)展幼兒語言。
二、繪畫在幼兒語言教育中的運用策略
(一)營造繪畫情境,激發(fā)幼兒說話興趣
繪畫環(huán)境主要是指心理環(huán)境及物質環(huán)境。首先,教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繪畫氛圍,讓幼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開展繪畫活動,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讓孩子自主選擇繪畫內容與繪畫方式,并且對幼兒進行必要的指導。同時,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如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繪畫材料。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并且不穩(wěn)定,教師要抓住幼兒對新鮮事物好奇的特點,利用豐富多彩的繪畫資料吸引孩子注意力,開闊幼兒眼界,激發(fā)其繪畫的強烈欲望。在繪畫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表達的機會,如教師可以讓幼兒把看到的繪畫環(huán)境用語言描述出來,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心里想到了什么,自己有什么感受,讓幼兒把自己的內心體驗畫出來。所以繪畫環(huán)境的營造可以為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讓幼兒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交流對話,以畫促說,有效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二)在繪畫中引導幼兒進行語言訓練
幼兒繪畫主要包括命題繪畫與自由繪畫兩種類型。在幼兒命題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所畫對象的大體輪廓,讓幼兒對所畫對象從形狀、顏色、用途等方面用語言進行描述,最后讓幼兒把視覺體驗與語言描述的內容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如讓幼兒進行蘋果的繪畫,可以先讓幼兒觀察蘋果的顏色、摸一摸真實的蘋果,然后讓幼兒表達自己所能看到的如顏色、外形等,在幼兒對蘋果有了感性認識后,再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就把語言訓練與實物繪畫建立了聯(lián)系,提高語言訓練效果。而在幼兒自由繪畫中,可以只為幼兒準備繪畫的筆、紙、顏料等,讓幼兒自由繪畫與表達,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去創(chuàng)造,讓幼兒將繪畫的色彩、線條等繪畫元素形象化地轉化為語言表達的形式,最后畫出幼兒感官世界中別具一格、優(yōu)美的圖畫,將自己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展現(xiàn)出來,在繪畫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給幼兒以啟發(fā),如你喜歡怎樣的朋友?你喜歡你朋友的哪些方面?這些提問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幼兒會爭先恐后地向教師介紹自己的朋友,教師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思考進行繪畫,在完成作品時說說自己的構思及構思的原因,把語言訓練滲透于繪畫當中,既可以提高幼兒繪畫的積極性,又可以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實現(xiàn)語言訓練與繪畫訓練的雙贏。
(三)在繪畫交流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繪畫實踐中提高語言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交流、互動、討論,在討論交流時進行語言鍛煉。如在幼兒完成繪畫作品時,教師可以以欣賞的眼光評價幼兒作品,對其進行肯定與鼓勵,如“你在繪畫中用了這么多藍色,給人以恬靜、舒適的感覺”等評語。在講述作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請一部分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在同學之間交換作品進行講述。然后把全班幼兒的作品集中起來,讓每個幼兒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對繪畫的見解。如在畫娃娃的繪畫中,幼兒分別畫了跳舞的娃娃、唱歌的娃娃、說話的娃娃等,可以通過展示幼兒的這些作品,讓幼兒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并根據(jù)畫面發(fā)揮想象,編創(chuàng)故事,講述給其他小朋友聽。幼兒講述繪畫作品,可以促使幼兒進一步加深對繪畫的感悟與理解,激發(fā)幼兒語言鍛煉的興趣,同時,幼兒之間的交流與討論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語言交流的機會,促進了幼兒語言的運用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語言訓練目標應該根據(jù)年齡段的不同而設定,如小班幼兒只需要結合繪畫能夠清楚敘述圖畫中表達的內容就可以了,中班幼兒不僅要講述作品內容,還要發(fā)揮想象,講述繪畫作品沒有體現(xiàn)出的內容,而大班幼兒可以根據(jù)繪畫創(chuàng)造性的創(chuàng)編故事,并能用通順的語言講故事,說出故事的意旨。
(四)對幼兒語言進行記錄分析,提高語言訓練的針對性
教師可以將幼兒在繪畫中的語言交流過程運用筆記與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并對幼兒的語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幼兒語言交流中的缺陷,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語言訓練,出現(xiàn)錯誤即時矯正。如一位幼兒在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向老師說:“這是我畫的一個正在吃蜂蜜的孩子”,可見,這個孩子沒有正確理解“吃”與“喝”的含義,教師可以針對這種情況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重點放在對詞語的理解與使用上。幼兒是在生活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而幼兒的繪畫也是來自于生活,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繪畫,豐富幼兒的詞匯,使幼兒的表達更加確切,提高表達能力。只有教師對幼兒的語言進行詳細的了解,才能不斷修正幼兒的錯誤發(fā)音與用詞,引導幼兒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充實與提高。同時,要在幼兒繪畫過程中增加語言訓練的機會,了解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結束語
總之,幼兒繪畫的過程,也是幼兒語言鍛煉的過程。教師要通過繪畫激發(fā)幼兒語言訓練的興趣,在繪畫過程中為幼兒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通過繪畫過程中的語言交際,讓學生交流、討論,相互欣賞,提出建議,這些環(huán)節(jié)都可以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在繪畫過程中教師要對幼兒語言進行記錄與分析,掌握幼兒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語言訓練的針對性,有效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譚偉玲.談如何讓幼兒“畫”中學話[J].好家長,2017,(5).
[2]袁麗麗.在繪畫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J].江西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