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拉拉
畫 扇 記
◎ 羅拉拉
近些年,每逢年輕人跟我談論宏圖大業(yè),我就有點兒頭大,不想再把話題聊下去了,因為我越來越愛做些小事情。
不知是否因為秋天已經(jīng)到了,散淡的光線照在花草、梧桐樹或者人們的身上,都會細致地描摹出長長的影子,我知道該是專心致志做一些小事情的時候了。
許多年前的暑假,我住在一個有著高大梧桐樹的院子里,那里寄存了我的很多童年記憶。院子的屋門上有木栓,不過大多時候屋門全然敞開,有穿堂風自由流動。我坐在門樓里,趴在小桌子上畫畫或者做手工,分外專注,那也是活潑好動的我最安靜的時刻。
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很多事物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如今,只有在餐桌上鋪上毛氈,在一盞吊燈下畫扇子時,我才能夠體會到當時那種內心的寧靜,回溯那段珍貴的記憶。
一 枝櫻花、一把梔子花、遍地二月蘭、蔓延的木香、金黃的油菜花,或者齊白石老人筆下蹦跳的草蟲、雷諾阿筆下執(zhí)扇的少女、常玉輕松勾勒的裸女、沈勤淡淡鋪陳的瘦西湖……都在一扇清風里復活。一把扇子可以講述某個季節(jié)的氣息、一段故事的神髓,凍結某一個美好的瞬間。
也許有人會說,天氣涼了,扇子已無用武之地。即便是夏天,現(xiàn)在的空調那么給力,我們已經(jīng)不再需要扇子。
于我而言,扇子不僅可以帶來清涼,還可以用來欣賞,用來紀念,用來傳遞情感,用來記錄逝去的美好歲月。
這些年我不僅畫了近百把扇子,還上過十多堂畫扇課,讓上百位很少繪畫的朋友體會到了畫畫的快樂。在這其中,我過得豐盈而滋潤,內心不再感到惶恐。又到南京最好的季節(jié)了,我把做好的扇子收好,呼朋喚友,我要在一個叫作魚湯的地方,與朋友們分享這一季的清涼。(摘自《揚子晚報》 圖/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