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事美
如今,中國人海外移民的浪潮已經不知過了多少波,能夠移民的大都是中產或富裕家庭。但一百年以前的移民,與此截然相反,不是有錢人去移民,更多是普通百姓,甚至是底層農民工才選擇移民。著名的“下南洋”其實就是一種移民潮。那么,晚清期間的中國到底向多少國家移過民呢?
先說下南洋。所謂南洋,大致就是東南亞地區(qū)。為了躲避國內戰(zhàn)亂、饑荒,以福建、廣東地區(qū)為主的百姓紛紛選擇南下打工謀生。
隨著英國、荷蘭等列強的侵入,南洋很多國家成了他們的殖民地。每到一處都要進行開發(fā),但開發(fā)沒有人,只能向中國招募。于是,大批的中國人或全家下南洋,或只身一人闖南洋。這些人大都比較貧困,反正在國內也吃不飽,干脆去南洋。為了吸引中國人,南洋的一些國家都提出了良好的華人保護政策。如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規(guī)定,中國移民可永久居住,警察予以特別保護,同時向中國移民免費提供足夠的土地用于種植,除此之外,還提供臨時安置房屋、交通運輸工具,甚至連大米和鹽都免費發(fā)。這種好事在中國打著燈籠都難找。據(jù)史料統(tǒng)計,下南洋的華人至少有幾百萬人。
除了向東南亞移民外,中國移民還把目光投向了更遠方,如美國。19世紀60年代,美國開始修建中央太平洋鐵路,大批華工被招募到美國。據(jù)統(tǒng)計,1865 年至 1869 年,大約有1.2 萬名中國勞工奔赴美國修鐵路。這些華工忍受著歧視、壓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有幾千名華工的生命都獻給了這條鐵路。
不僅在美國,在加拿大,也活躍著華工修路的身影。這些華工大都來自中國南方,因為只有南方人才能接受遠離故土的觀念。后來,這些華人逐漸在美國、加拿大定居,再也沒有回到祖國,說起來也很悲壯。
除了北美,南美的巴西也有中國移民的足跡。葡萄牙殖民巴西后,同樣需要在巴西大開發(fā)。巴西向清政府申請100萬移民,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后來,澳門的一些巴西商行私自招募華工赴巴西。雖清政府嚴厲禁止,但很多人在巴西商行的幫助下,偷渡去了巴西,這些人大都是廣東人。他們在巴西種茶、開礦、修路,很多人因此定居在巴西。
隨著1868年中美簽訂《蒲安臣條約》后,外國在中國招募華工已經變得合法。直到甲午戰(zhàn)爭的前一年,也就是1893年,清政府正式承認海外移民,允許國人自由移民,同時還要給予領事保護。
中國人能吃苦,勞動力又便宜,成為很多招工中介的搶手貨。在他們的“販賣”下,中國人大量進入美洲、澳洲、東南亞。當然除了干苦力的勞工,還有經商的華商。
無論是勞工還是商人,移民前期基本都是血淚史,穩(wěn)定發(fā)展后,華人群體迅速崛起,成為當?shù)夭豢珊鲆暤囊恢Яα?。如今的新加坡?0%都是華人。
窮人為謀生移民,中國的大富豪也想移民但未能實現(xiàn)。
鴉片戰(zhàn)爭期間,林則徐在廣東嚴厲查禁鴉片。與英國人交往密切的世界首富伍秉鑒備受運動折磨,心力交瘁。他多次給美國的朋友寫信傾訴,說如果不是年紀大,經不起漂洋過海的折騰,早就想移民美國了。或許他是中國大富豪希望移民的第一人,雖然沒有實現(xiàn)。
(摘自“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