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軍
摘 要:哺乳期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是養(yǎng)牛生產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如果此時由于營養(yǎng)缺乏或管理不善,則會造成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現(xiàn)象,而且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直接反映了牛場的管理、技術水平,發(fā)展方向。犢牛是養(yǎng)牛產業(yè)發(fā)展的后備力量,是擴大發(fā)展的潛力,培育高產核心群,先從犢牛抓起。對犢牛飼養(yǎng)的管理措施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新生犢牛;飼養(yǎng)管理
一、新生犢牛的護理
1.設專用犢牛分娩欄。面積13~14㎡,加干凈、衛(wèi)生墊料,降低新生犢牛的疾病發(fā)生和死亡風險。
2.牛出生后??貎粞蛩?,清除口鼻中的黏液,方法是使小牛的頭部低于身體其他部位或倒提幾秒鐘使黏液流出,擦干身體黏液,然后用人為的方法誘導呼吸,也可用一稻草搔撓小牛鼻孔或冷水灑在小牛頭部以刺激呼吸。
3.肚臍消毒。呼吸正常后,應距離腹部8~10cm處剪斷臍帶(最好用手按位置撕斷),消毒(用7%的碘酊浸泡斷端臍帶15s),結扎。出生后12h再次浸泡臍帶,保持干燥。
出生兩天后應檢查小牛是否有感染,正常時應很柔軟,如感染則小牛表現(xiàn)沉郁,臍帶區(qū)紅腫并有觸痛感。如臍帶感染可能很快發(fā)展成敗血癥(即血液受細菌感染),后者常引起死亡。
4.小牛與母牛隔離開。小牛出生后立即從產房內移走并放在干燥、清潔的環(huán)境中,確保小牛及時吃到初乳,最好放在單獨圈養(yǎng)小牛的畜欄,剛出生的小牛對疾病沒有抵抗力,給小牛創(chuàng)造一個干燥、舒服的環(huán)境可減低患病和疾病傳播的可能性,也便于飼養(yǎng)人員監(jiān)測小牛的采食情況和體況。
5.注意保溫。犢牛出生時體溫39.4~40℃,出生1小時后穩(wěn)定在38.6℃,低于36.3℃應注意調節(jié)保溫,將其置于熱燈下或蓋上毛毯,墊草每天更換一次,保持干燥、衛(wèi)生。
二、初乳飼喂
初乳是母牛產后最初分泌的乳,富含免疫球蛋白,高于全奶的干物質、蛋白、礦物質、維生素。犢牛無法通過胎盤獲取免疫球蛋白,必須通過吃到初乳獲得抗體,建立被動免疫系統(tǒng)。被動免疫失敗會使生產性能降低,推遲首次產犢的時間,平均日增體重降低,第一泌乳期的乳產量和乳脂含量降低。
1.飼喂初乳。出生半小時內即刻進行強制灌服初乳4kg,出生12小時內再飼喂2kg。初生犢牛對初乳的吸收速度以出生后0~6h為最高,其后逐漸降低。初乳含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球蛋白,干擾素和溶菌酶),保證生長發(fā)育需要和提高抗病力。
2.灌服技巧。非常重要。使用專門的奶瓶(奶嘴上有十字開口)。將手上涂點奶汁將手伸入犢牛口中讓犢牛吸吮,然后將奶嘴插入犢牛嘴里,輕輕擠奶瓶,使奶從十字開口流到犢牛嘴里,如此反復幾次,犢牛便可自行吸奶。
體弱犢?;蚪?jīng)過助產的犢牛,第一次喝奶吸吮反應較弱,飲量很小,應有耐心在短時間內多喂幾次,以保證必要的乳量。
如果犢牛呼吸正常,吸吮反應很弱,不能自行飲用時,可以采用食管飼喂器飼喂。注意消毒和輕微操作,不要插入氣管,飼喂管的長度為口到肩胛骨后緣的長度。
三、液態(tài)奶飼喂
1.全奶飼喂方案。定時、定量、定溫、定人。犢牛飼養(yǎng)期56~60天,全期全奶消耗量270kg。連續(xù)3天犢牛料采食量達到0.7~1kg后,即可斷奶。
2.犢牛代乳粉飼喂方案。第4天開始過渡飼喂犢牛奶粉,犢牛奶粉按1:8的比例用50~60℃的溫開水沖調成犢牛奶待犢牛奶將至適宜溫度時即可轉移至犢牛奶瓶或小桶內飼喂。第一次飼喂犢牛奶粉占1/4,牛奶占3/4。第5、6天,犢牛奶粉和牛奶各占一半,第七天犢牛奶粉占3/4,牛奶占1/4.從第八天開始,全部喂食犢牛奶粉,每日投喂三次,每次喂奶后,必須將容器、用具等清洗干凈、消毒備用。飼喂溫度冬天高些,約40℃,夏季溫度略低,約37℃。飼喂量一般按照初生重12%飼喂,犢牛飼養(yǎng)期50~60天,全期犢牛粉消耗量30~32.5kg,犢牛奶粉與犢牛料配合使用,連續(xù)3天犢牛料采食量達到0.7~1kg后,即斷奶。
四、開食料飼喂
優(yōu)質犢牛料適口性好,營養(yǎng)全價,易消化,充足的蛋白和能量,適當?shù)亓鑫赴l(fā)酵,替代教多的乳或奶粉。
1.優(yōu)質犢牛料的采食促使揮發(fā)性脂肪酸的產生促進瘤胃和瘤胃上皮細胞發(fā)育。
2.含有豐富的可消化有效纖維,刺激瘤胃、網(wǎng)胃上皮乳頭的快速生長。
3.優(yōu)質蛋白原料構成合理,利用率高,完全滿足犢??焖偕L需要。
4.添加調節(jié)瘤胃微生物生長發(fā)育的酵母代謝產物,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區(qū)系的建立,減少下痢。
5.添加充足的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犢牛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6.添加抗球蟲藥,有抗球蟲作用和作為離子載體,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和增重。
7.促使犢牛盡早斷奶,減少斷奶應激的發(fā)生。全期犢牛料消耗52kg,牛奶25kg,代乳粉271kg(犢牛奶粉30kg),全期平均日增重650~700g,犢牛成活率在95%以上。
五、飲水
保證犢牛飲水充足,犢牛體重的70%是水,飲水量是干物質采食量的4倍。
(1)在喂奶后加必要的飲水外,還應設水槽供清潔的飲用水;
(2)飲用水和犢牛顆粒料容器分開;
(3)寒冷的天氣應添加溫水,水溫不低于15℃;
(4)犢牛的日水需要量為5~8L。
六、干草飼喂
1.離乳前不喂干草。因犢牛瘤胃尚未發(fā)育完全,犢牛瘤胃微生物種群尚未建立,干草體積大,消化率低,胃腸道充滿,減少犢牛瘤胃顆粒料的攝取,減緩瘤胃發(fā)育。
2.離乳后飼喂干草。可以促使瘤胃胃肌肉層的進一步發(fā)育,阻止乳頭狀突起之間角蛋白的集聚。
3.選擇適口性良好、較長的優(yōu)質干草。如苜蓿草,可以在犢牛欄內設置草架,供犢牛自由采食。
90日齡前,不可喂食犢牛青草或青儲飼料,180日齡前,不可喂食牛犢牛濕草。
七、斷奶和斷奶后飼養(yǎng)
斷奶天數(shù)控制在56~60.飼喂優(yōu)質代乳粉及優(yōu)質開食料可以在42~49天斷奶。
犢牛料采食連續(xù)3天達到0.7~1.0kg水平后,可以斷奶。
預定斷奶前3天,減少喂奶量和次數(shù),刺激犢牛料采食。
選擇溫度適宜的天氣斷奶、稱重。
斷奶后犢牛繼續(xù)留在犢牛欄投喂1~2周,減少環(huán)境變化應激。
斷奶后繼續(xù)飼喂同樣犢牛料,并開始投喂優(yōu)質干草,減少飼料變化應激。
防疫注射應在斷奶前一周進行。
斷奶后,犢牛料采食量應在一周內加倍,最高不超過2kg/頭/天,保證充足的清潔飲用水。
斷奶轉群后,應當小群飼養(yǎng)(7~10頭),給予換料過渡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