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程琳
在美國,說起貧困戶首先讓人想起的住在貧民區(qū)帶領(lǐng)一群孩子的黑人婦女,為了能夠領(lǐng)取救濟金,孩子的父親通常選擇逃離家庭。在中國農(nóng)村,什么樣的家庭最容易成為貧困戶呢?
8月11日下午,筆者隨同駐村第一書記來到貧困戶關(guān)民家里,關(guān)民家的門樓房頂已經(jīng)坍塌,正對著門的三間青磚瓦房也凌亂地倒在地上,旁邊是三間紅磚瓦房,東邊是兩間廚房,廚房靠外邊一間的房頂已經(jīng)露天了,關(guān)民在里面一間煮飯。
對關(guān)民來說,煮飯是件挺麻煩的事情,他更喜歡吃泡面。正屋里一片狼藉,桌子上擺著開水瓶和吃剩下的方便面調(diào)料包,臥室里分不清哪里是垃圾堆,哪里是臥室,剝落的柜子上擺著一臺黑白電視機。
由于屋里屋外實在無法下腳,關(guān)民也找不到一條沒有落滿灰塵的凳子來,第一書記忙著為他打掃衛(wèi)生,幫他把門前厚達三公分的樹葉糞肥鏟去,再將他扔了一地的煙頭掃開。書記一邊幫他打掃,一邊告訴他,“扶貧不扶懶,你這樣可不行”。
大家可能會猜測關(guān)民應該是一個老弱病殘人員,然而,他卻是一個48歲的壯年。他的廚房、門樓、正房都是剛開始漏一點兒雨,他不做修理,后來再大一點兒,這邊漏雨,他就搬到另一邊去,后來房屋就都全塌了?,F(xiàn)在他住的是弟弟的房子。
單身可能是關(guān)民不愿意打理房間的主要理由。
成為貧困戶,很大程度上是村民對這個單身漢的同情。有人說他是個二百五,因為他一個人在家里會敲桌子打板凳大聲歌唱,出了門卻很正常,從不與人爭執(zhí)。
更多的人認為他精神上沒有什么問題,很正常,就是太懶,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關(guān)民也種地,但只有把錢花完時他才去建筑隊干點兒雜活兒(80—90元/天)。自去年當上了貧困戶,政府發(fā)了錢,他出去干活兒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有人告訴我,上面要來檢查,不讓去干活兒”。
當問他有什么困難時,他說“也沒啥難處,”后來想了想說,“現(xiàn)在還沒有電動車”;問他有什么規(guī)劃,他反問我們說:“不愁吃、不愁喝、房子不漏雨,不就行了嗎?”關(guān)民喜歡抽煙,兩塊五一包的散花煙一天要兩包,他抽煙不是為了清醒而是尋找快感和麻木。
離關(guān)民家不遠處是貧困戶高郵,高郵1980年出生,37歲的他一直單身,他說小時候被父親用皮帶打成了精神病,自己有精神殘疾證,加上父母年老,他們家就成了貧困戶。
高郵的父親性格暴躁,對他和哥哥動輒皮帶抽打,哥哥受不了,十幾歲的時候就跑出去了。2004年冬天,高郵在集鎮(zhèn)上抽獎,父親很生氣,將他衣服扒得只剩下小褲衩,再將他兩手捆住,用四輪車的皮帶抽他一路。這次使他得了精神?。ǘ墯埣玻?。他還經(jīng)常進派出所,前幾天剛剛從派出所出來。
四五年前,經(jīng)人介紹,高郵與大他20多歲的陳女士相好,經(jīng)常去幫陳女士做農(nóng)活。前不久高郵開著四輪車去她家里,見陳不在家,就躺床上睡覺,醒來后,陳還沒有回來,高郵就把陳女士放在鞋底的四五百元錢拿走了,還拿了陳女士兩包黃鶴樓煙(價值20元)。
陳女士報了警,說高郵偷了她的錢和摩托車,高郵說摩托車是陳女士讓他開回去修理的,他有修車的手藝。最后,高郵還是被拘留了10多天。
高郵進拘留所不是一次兩次了,村干部告訴筆者,高郵喜歡偷人家的東西,有一年春節(jié)偷人家手機被抓住了。
高郵性格暴躁,父母不敢在家,村干部在的時候,他還惡狠狠地瞪父母,父母怕有意外,就跟著小兒子在廣東拾破爛。家里的四五畝地由高郵種,收割時父母和兄弟幫他收了。
高郵整天游蕩,不務正業(yè),去年政府給了他扶貧款后,他就更加不干活兒了。他用扶貧款買了個2000多塊錢的智能手機,還在自家門前安裝了攝像頭。
關(guān)民雖然懶惰但從不惹事,高郵不但懶惰還到處惹事,有時甚至裝瘋賣傻占人便宜。村民同樣不認為高郵有精神病,只是性格怪異,游手好閑而已。
高郵不與關(guān)民搭腔,理由是關(guān)民的腦子不夠用(有點兒傻),還說關(guān)民根本沒法跟他比,因為他家里有冰箱、洗衣機,還有攝像頭。當問及他準備何時脫貧,他說這是兜底的,兜底就是管到底,管到底就是管到死。
坪村40戶貧困戶中有13個大齡未婚青年,在農(nóng)村這些人被叫做“光棍”,那些年齡稍微大一點(40歲左右)、身體或精神有點不正常的單身漢通常會得到村民的憐憫,把他們選為貧困戶。
他們的貧困并非是缺乏勞動力,而是勞動力閑置所致,之所以不愿意拼命干活,是因為他們沒有干活兒、積累財富的動力,對未來生活沒有預期。
單身漢的經(jīng)典生活方式是“干多少吃多少,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不積累財富,不走人情”。相比普通人家,單身漢不知道積累財富要干什么,更不要提建個好房子了。
這批人在道德上屬于弱勢群體,在行為上通常有些怪異,是村落社會的邊緣人。村莊通過對他們的道德憐憫,使他們獲得了基本的物質(zhì)生活保障和邊緣性的社會位置。
除了單身漢,貧困戶中較多的就是五保戶和純女戶,例如在坪村40戶貧困戶中五保戶有11戶,純女戶有4戶,二者占總數(shù)的37.5%。
五保戶在財富積累方面與單身漢差不多,但他們畢竟是在多年孕育孩子無望之后才逐漸剪短與村民的人情往來的。為了夫妻體面的生活,為了讓人看得起,他們還是要適當?shù)姆e累財富;但因知道老了由國家供養(yǎng),他們認為財富留給他人享用不如自己現(xiàn)在清閑些,這些農(nóng)戶的家庭積蓄往往不多。
純女戶則是另一番家庭生活樣態(tài)。在坪村我們發(fā)現(xiàn),50歲以上的純女戶家里起碼有3個女兒,多則5個女兒,這些農(nóng)戶成家之后的10到20年里仍然勤勞工作,直到認命無子和女兒全部長大成人,他們才不再努力工作,而是維持基本收入的狀態(tài)并把之前的積累逐漸消費掉。
據(jù)我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只有極少數(shù)的純女戶到了老年無人供養(yǎng),60歲之后到不能勞動需人照顧的時間段內(nèi),他們最容易被評為貧困戶。
管移民是村里的紅白主持人、木匠,勤勞能干、德高望重。原來他家是村里的經(jīng)濟大戶,到他家借錢的人排成隊,但在他生了5個女兒決定不再生孩子的時候,他就不再那么辛苦的干活兒了,經(jīng)濟條件逐步下降到中下層次,“掙那么多錢,給誰繼承呢?”
地處華北的坪村強調(diào)生兒子,生兒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有了兒子不受欺負,其次是傳宗接代。拳頭在華北農(nóng)村很長時間內(nèi)都起著主導作用,沒有兒子的農(nóng)戶在別人面前根本就抬不起頭來,“絕戶頭”是對人的最大侮辱和最惡毒的詛咒。
在華北農(nóng)村,農(nóng)民有了兒子,生活才有動力,人生才有了奔頭。自從有兒子那一天起,父母才真正成了父母,他們放棄孩子般的驕傲與尊嚴,投身到務農(nóng)、務工的勞動力大軍中,多數(shù)年輕人將子女留在家里讓爺爺奶奶帶,他們到外地打工。
在外邊打工盡管勞作辛苦,但他們?nèi)詴⒊宰∷疁式档阶畹停云谧畲蟪潭鹊姆e累財富,供子女讀書,為兒子建房子、娶媳婦。
兒子成家后,老年父母仍然有著不竭動力去勞動,他們知道自己的財富會澤及子孫,他們的努力會讓子孫過得更好,他在村莊中也更有尊嚴和面子。在老人的觀念里根本就沒有享受的概念,子孫既是他們的幸福之源,也是他們不懈勞動的動力。
歐美國家崇尚個體主義,鼓勵強者,個體最不易成為貧困戶,那些無子女的丁克家庭更不容易成為貧困戶,多子女家庭則容易成為貧困戶;在中國則相反,多子女家庭最不容易成為貧困戶,丁克家庭較容易,單身家庭最容易成為貧困戶。這種貧困分布差異有著深刻的文化與制度內(nèi)涵,值得進一步挖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