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翀
笛子是我國古老的民族管樂器之一,它不但有獨特的風格和極強的表現(xiàn)力,而且在演奏的技術、技巧上也有著深奧的學問和發(fā)揮余地。隨著笛子的日益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演奏技巧,而這些技巧都有其各自的特點,都在樂曲的表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這里主要探討一下吐音。
竹笛那明亮清脆、高亢流暢、婉轉動聽的音色和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與其演奏中的各種技巧的運用是分不開的。在笛子的眾多技巧中吐音是尤其重要的演奏技巧。民間有“吹蕭吐笛”的說法,這充分證明了吐音的重要性。下面讓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吐音的種類以及怎樣才能掌握好這一技巧:
一、吐音的種類
(一)舌起音
舌起音,又叫軟吐,是單吐音的一種,但舌起音卻不同于其它種類的吐音,所以單獨給它歸一類。一般在吹奏連線中的第一個音或沒有連線的音符時,舌尖輕重適度地吐奏一下,與發(fā)“提”字聲音時的動作相似,將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聽起來曲子干凈利落,它常用于大連線和小連線較多的地方,運用舌起音增加了曲子的連貫程度而又不失清晰。例如《姑蘇行》這首曲子,大量運用了舌起音使曲子聽起來清晰、流暢、連貫。這一段尾聲巧妙的運用了舌起音表達了游人沉醉于美麗的景色之中流連忘返的思想感情。
(二)長吐舌
長吐舌又叫長吐音,它常用于曲子里面的廣板,它的重點在于吐的時值比較長,給人以一種豁達的心情。例如樂曲《秦川抒懷》的廣板段:這段廣板很好的運用了長吐舌的技巧,它比舌起音表達的感情更為強烈、更為豐富,通過這一技巧向人們訴說家鄉(xiāng)的變化,同時更好的表達了人們無比激動的心情。
(三)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單吐、雙吐、三吐、循環(huán)換氣雙吐等。它的特點是干凈、利落、跳躍性強,好像弦樂器的領弓、跳弓作用一樣。下面逐一介紹一下這幾種吐音:
1.單吐
單吐是在保持正確吹奏口形的基礎上舌頭自然向上,微貼上唇內(nèi)沿,呼氣時迅速后縮,使氣流沖入吹孔發(fā)出短促有力之聲,類似“吐”音。單吐里面又分有頓吐,氣吐,軟吐,硬吐。單吐大多是用舌作“吐”的擬音,也有用氣的沖擊,作“夫”的擬音的,叫氣吐。頓吐是舌頭運動迅速,氣流走的短而有力度,發(fā)音有爆破音的感覺。也有僅用唇作“撲”的擬音的,叫唇吐。假如在唇吐的同時完成搶氣,還構成了循環(huán)雙吐的要點。這些都可以根據(jù)音樂的需要選擇運用。
2.雙吐
雙吐也是竹笛演奏中一種常用技巧,適于演奏熱情歡快、激昂活潑的曲調(diào),要求聲音結實、干凈、有彈性,節(jié)奏要均勻平穩(wěn)。 吐音是連線狀的點,是說吐音要吹的連貫,要向前流動。不要僵硬,死板。以“T”“K”為例,要求“T”與“K”的力度均衡。通常是在發(fā)出單吐的“吐”字聲音以后,將舌根抬起,緊貼軟腭,形成阻塞,然后讓氣流突然沖出口腔,發(fā)出像“庫”的聲音。如果用“吐庫”兩字反復吐奏便成雙吐。當我們用單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時,會感到舌尖動作跟不上樂曲的速度,就必須用雙吐或三吐來吹奏。
雙吐是竹笛演奏中最常用的演奏技巧之一,它是每個習笛者必修的科目,掌握起來技術難度較大,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最常見的是“吐”“庫”的長短力度不均勻造成雙吐中“吐”強“庫”弱顆粒性不強,出現(xiàn)的拐腳雙吐的毛病。要克服這個毛病,就要加強對 “庫”的單獨訓練,把雙吐拆開來練習。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訓練舌頭和氣息的配合能力,使得演奏中的吐音更加完善。
二、口腔、舌、氣息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口腔的打開
同一支笛膜松緊程度一樣的笛子,不同的嘴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笛子是用氣來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氣的氣路都要通暢,它包括吹氣和吸氣時頸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開,像平時打哈欠時那樣,上下嘴唇對齊,使風門位于嘴唇中央,兩頰和嘴角向風門中間收,使風門呈橢圓形。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風向下吹入輕輕靠在下唇正中的吹孔中,這樣經(jīng)胸腹肌肉的收縮,形成的氣流通過打開的喉部、口腔及橢圓形的風門中吹出。
在吹奏竹笛時,口腔可以看作是一個加在笛子上的共鳴體,它也是可以伸縮調(diào)整的。氣流在口腔中回旋再進入笛孔中,能夠激發(fā)一種和諧的共鳴,同樣能夠起到美化笛子音色的作用,使音色更加有潤澤度??梢?,良好的口腔狀態(tài)其實就是竹笛的共鳴腔,是樂器的一部分??谇淮蜷_狀態(tài)與音色是密不可分的,同樣與吐音音色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舌頭的運用
舌是吐音的發(fā)音部位,吐音音響效果的好壞與舌的靈活運用有著直接的關系。吹奏吐音時舌頭的動作要敏捷、短促,舌頭運動的頻率與力量決定吐音的快慢與力度。舌頭運動的動作越小以使舌頭來回伸縮的行程越短,吐音的速度也就越快,這也是物體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吹奏一般性雙吐音,特別是大力度吐音時,口念的字音是“吐庫”,由“吐”音轉至“庫”音時,舌頭動作的行程較大,這樣的念音方法雖然發(fā)音力度較大,但速度不夠快,也容易造成舌頭的疲勞。吹奏快速的吐音的時候,口念的字音應該改為“嘟咕”,由于這兩個字的念音動作相近,力量向前,舌頭運動動作小,來回伸縮的行程短,所以舌頭運動的速度極快,所發(fā)出的吐音速度也相應很快。同時,吹奏快速吐音時還應強調(diào)舌頭、口風、雙頰的配合:雙頰要適當向中間收,唇部配合舌頭的念字動作稍向前“撅”,口風一定要精細。用這樣的方法吹奏出來的快速吐音,既輕快又清晰,又具有顆粒感。同時舌頭也不容易疲勞。
(三)演奏中呼吸方法的運用
氣息是吹管樂器的靈魂,是吹管樂器的根本。笛子的發(fā)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要做到氣息的自如控制,要有正確的呼吸作為支撐。
在笛子的眾多演奏技巧中吐音是尤為重要的。吐音一般用于跳躍、活潑、明快的樂曲,吹奏時要短促而有彈性。很多樂曲表達情感都離不開吐音的運用,所以了解、探索、研究這一技巧對于我們在實際演奏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掌握好吐音這一技巧,才能提高我們自身的演奏能力,提高樂曲的表現(xiàn)力。在演奏過程中要得到優(yōu)美動聽的吐音,就要采取正確、科學、合理的演奏方法,要有一個好的口腔狀態(tài),要有舌頭的靈活運動,還要有充足的氣息作支撐,只有這三者很好的結合加上手指的配合才能使其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務于樂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