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19-01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并對各年級聽、說能力的訓練提出了由低到高的要求,這充分說明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但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一直存在著一種傾向,即只測重對學生讀、寫能力的訓練而忽視了在實際生活中經(jīng)常要用的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聽、說訓練是勢在必行的。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進行聽、說能力的訓練呢?
1.堅持課前五分鐘聽說訓練
教師在上每一課之前,按座號順序每次叫一名學生到講臺上說話三分鐘,說話的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成語小故事,或是一些有趣的新聞,或是一首課外詩,或是一句格言、警句,或者介紹一個物品等,然后由學生簡評。這種一人說、大家聽、大家評的訓練方式既可使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收到互教互學之功效,又可讓學生帶著活躍的思想進入本堂課的學習。這種訓練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學生的聽、說能力就得到提高。
2.授課中有意識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訓練
要想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聽、說能力進行訓練。如在講授小說時,教師就可先把故事內(nèi)容說一篇,再讓學生復述一遍故事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評議。這樣,老師老師說--學生聽--學生說--學生評,由此就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有意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討論,爭辯。如講授《孔乙己》一課時,對文章的結尾可提出:"孔乙己到底死了沒有?""如果死了是如何死的?如果讓你來寫孔乙己的結局,你是怎樣定的呢?"等問題。學生通過思考-- 討論--爭辯,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思維的能力,又能達到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目的。三、開展課外聽、說能力訓練的活動
為了加強學生聽、說能力,還可在開展課外活動時,做一些訓練聽、說能力的游戲,如"聯(lián)詞競賽"。可把學生分為幾組,讓一個組的一個學生先說一句詩或一個成語,然后由另一組的一個同學以該詩或成語末尾一個字作為開頭再說出一句詩或成語,如此進行下去,在限制的時間里,看哪一組說得最多,哪一組就獲勝,這種游戲反映了學生對詩、詞、成語等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培養(yǎng)了學生快速思維的能力,是訓練聽、說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好做法。
3.既要使學生能"說"又要使學生會"說"
在聽、說能力的訓練中,只訓練能聽能說是不夠的,還要訓練說的技巧,也就是會說,會說的人一般思路清晰,條理清楚,詞匯豐富,語感準確。要想使學生具有這樣特點,老師就要想方設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給學生設計一些技巧性的問題。例如以下這件事:原來李方和陳玲是同宿舍要好的同學,但曾因一點小事誤會而發(fā)生了矛盾,有一天,李方不見二十元錢,由于心理作怪,就懷疑是陳玲偷的,并向老師反映,致使全班同學對陳玲另眼相看,可過了不久,李方在一本故事書里發(fā)現(xiàn)了自己夾的二十元錢,她知道冤枉了陳玲同學,心理感到很內(nèi)疚,但又不知如何向陳玲道歉。老師針對這件事,提出以下問題:如果你是李方,如何向陳玲道歉呢?讓學生展開討論,各自設計出陳玲賠理道歉的說法,當同學們各抒己見后,再進行評議,找出最佳說法,這樣真正達到了訓練說的技巧。
總之,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要形式多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把聽、說訓練與教學結合起來,以教引導聽、說,再把說與寫結合起來,以寫促進說,從整體上培養(yǎng)學生感知與運用語言的實際能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