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
【摘要】我國煤產量居世界第一,同時煤的消耗量也十分巨大,是我國主要的消耗能源,煤礦的安全生產和運行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國計民生等基礎建設。煤炭的開采工作地質多變,環(huán)境惡劣,并且時刻會受到水、火、瓦斯等突發(fā)災害產生的威脅,煤礦的安全管理工作比其他行業(yè)的管理工作難度更大、更加復雜。文章試分析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因素,找到解決對策,加強煤礦安全管理。
【關鍵詞】煤礦;風險;安全;管理
【Abstract】China's coal output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 meanwhile its consumption is also huge. It is the main energy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af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al mine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Coal mining has varied geology, harsh environment and always threatened by unexpected disasters such as water, fire and ga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al mines is more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than the manage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fi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and strengthen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Coal mine;Risk;Safety;Management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作為我國的基礎能源,其消耗量約占能源消耗總量的75%,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現(xiàn)代化建設、全面發(fā)展小康社會,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煤礦的安全生產才能確保煤炭資源能夠源源不斷的開發(fā)利用,為我國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國煤礦企業(yè)眾多,如何在新時代下利用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做好、精進煤礦安全管理工作,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我國煤礦安全管理現(xiàn)狀
煤炭行業(yè)一直是事故多發(fā)的行業(yè),尤其是小煤礦的安全事故和死亡率更是高居不下,近些年來煤礦的安全生產情況已有好轉,國家關閉了許多安全生產條件不達標的小煤礦,事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整體來說形勢依然嚴峻,不可輕易放松。
2. 煤礦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煤礦安全生產的因素包括環(huán)境、設備、技術等客觀因素,也包括人員、管理等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加以改善,主觀因素對安全管理水平的影響比較大,甚至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1客觀因素。
(1)煤礦生產環(huán)境惡劣。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廣泛,地質多變,地下作業(yè)易受自然環(huán)境影響,煤炭生產工藝復雜,潮濕、噪音、粉塵、煙霧等會給作業(yè)人員帶來很大傷害,長時間的處于這樣的環(huán)境容易造成作業(yè)人員精力分散,易疲勞,照明不足、通風不暢的情況下人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降低,操作不夠精準,更易產生安全隱患,不僅危害作業(yè)人員自身安全,對整個煤礦的安全生產也會造成潛在的威脅。
(2)設備的不利影響。生產設備是作業(yè)必需的硬件設施,但是出于經濟考慮,很多煤礦對于安全設備的投入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產技術的落后以及環(huán)境的后天缺陷,對生產作業(yè)產生不利影響。設備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不按要求配備煤礦生產所必須的設備,引進卻很少使用設備,未能定期檢查、及時維修設備,超期使用設備等問題。
(3)其他外在影響。例如煤礦從業(yè)人員的生活條件,人際關系,家庭情況等。
2.2人為因素。
(1)人對外界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包括聽力、視力、觸覺、記憶力、反應力,當飲酒、疲勞、興奮、疾病等條件的影響下,人對外界的感知能力會減弱或者出現(xiàn)偏差,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判斷力降低,出現(xiàn)事故的可能性就會增大。(2)職業(yè)道德水準低。有些煤礦從業(yè)人員責任心不強,得過且過對工作不上心,偷懶逃崗、工作時間處理私事、睡覺等行為時有發(fā)生,不按時巡查,不按規(guī)章制度操作,思想松懈,安全意識淡薄,極易造成安全事故。
2.3管理因素。
(1)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煤礦只注重生產效益,輕忽安全管理,經濟利益放在首位,規(guī)章制度不夠完善,操作規(guī)程不夠規(guī)范,監(jiān)督檢查也完全沒有力度,追責問責形同虛設,如此漏洞百出,錯誤也會趁虛而入。
(2)安全培訓不到位。安全宣講和安全教育是提高煤礦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有些煤礦對于員工培訓的認識不夠,從業(yè)人員由于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對安全知識、安全技能的掌握層次也各有區(qū)別,如果煤礦對安全培訓不加以重視,教育完全走形式,考核也流于表面,就很難在員工心理上提高重視度,也浪費了一個員工提高自身安全認知的機會,造成員工安全意識淡薄,為安全生產埋下隱患。
(3)信息溝通不及時。安全檢查對于安全作業(yè)十分重要,及時、準確的掌握煤礦生產實時動態(tài)才能針對突發(fā)事件作出正確反應,才能有效的減少、控制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避免形成不安全的環(huán)境或者產生不安全的因素。
(4)另外,外部監(jiān)管不力也會造成煤礦自身安全管理的松懈。
3. 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是生產必須首要關注的問題,除去上述客觀因素之外,加強安全管理是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尤其在經濟效益不好,安全投入不高的情況下更應該在管理上下功夫,從思想武裝到實踐,借鑒并堅持先進的管理理念做指導,優(yōu)化管理手段,切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endprint
(1)加強安全意識培養(yǎng)。
思想的高度決定了行動的力度。首先要保證煤礦工作人員具備高度的安全思想意識,時刻牢記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提高警惕。煤礦可以通過企業(yè)文化建設進行安全宣教,點滴融入職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工作環(huán)境中設置安全標語、安全警示,加強思想滲透;有針對性的開展安全講座,要求全員參與,利用報刊、影視、網絡等媒介多面開展安全宣傳工作,引起社會對安全生產的重視,產生共振效應,營造全民安全生產氛圍。和諧的生產環(huán)境需要企業(yè)、政府、社會各界協(xié)調合作,共創(chuàng)共建。
(2)加強安全技術培訓。
安全技術培訓的作用重在預防,培養(yǎng)煤礦職工的安全生產技能,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逐層培訓,教考分離,不論職務高低,不論何種崗位,都要提高自身基本的安全生產技能,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安全風險。培訓是一項系統(tǒng)的活動,不僅僅是聽幾場講座,開幾次會議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從策劃到實踐,執(zhí)行到考評,經歷一系列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首先要選取合適的培訓機構,具備較高的專業(yè)技能,具備相關的資質認證,才有資格成為煤礦安全工作的教學單位,才能夠有效的保障安全培訓的效果,不誤導,少出錯;其次要遵循上級部門制定的培訓大綱,遵循監(jiān)管單位的領導,遵循資格認證標準,制定一個符合本單位員工情況的培訓計劃;第三在培訓完畢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獲得相關部門統(tǒng)一頒發(fā)的認證證書。
(3)加強各界技術交流合作。
技術水平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煤礦投入先進的設備,推動技術的開發(fā)與研究,能夠有效的提高生產力,為安全生產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技術及設備的投入所產生的效益不如生產直接產生的效益明顯,因此企業(yè)最容易在這方面節(jié)約資金投入,就此問題首先政府應大力倡導對技術開發(fā)的宣傳與支持,企業(yè)自身也應轉變思想,放長眼光,加強與各界的合作,可以通過企業(yè)、科研所、高校學院形成產學研一體化,交流技術探討,攻克技術難題,培養(yǎng)高新人才,為企業(yè)的人力資源做儲備;加強與優(yōu)秀煤礦或安全工作成績突出的煤炭省份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形成各具特色的安全體系;增加與國外擁有先進開采技術的煤礦的交流與合作,努力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成果,提升自身實力。
(4)加強安全信息建設。
煤礦應完善安全檢查工作,建立安全信息共享平臺,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設置專人專職,實時關注安全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匯報安全信息,為研究解決對策提供更多時間,保證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處理。在隱患排除后做好相關記錄工作,時間、狀況、原因、處理辦法等,以文字、圖片、數(shù)據等形式將記錄上傳至信息共享平臺,及時、準確、分享,為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值得注意的是在隱患排除后要經常復查,以免隱患復返。
4. 結語
煤炭工業(yè)穩(wěn)定、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才能為我國的建設增添助力,加強煤礦安全管理,降低事故發(fā)生幾率,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是煤礦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相信通過我們不斷的努力,排除影響煤礦安全的不利因素,改善安全管理現(xiàn)狀,一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喬國厚.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價與預警管理模式研究,中國地質大學,2013.
[2]張啟中,李全宇.煤礦運營安全預控管理.化工管理,2013(14).
[3]丁寶成,王彥偉.煤礦企業(yè)安全預警管理體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0(02).endprint